|
|
发表于 2011-11-16 11: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宫格4 l0 E5 i/ d6 u+ x1 G5 ^/ ?
前三格是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附分类法、定额法;4 a& y) d. F0 ?- S
中三格是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制造费用相当飞机起落架,起飞前先收起落架,即核算成本时先把制造费用转入基本生产成本及辅助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可看作空中加油机,要输油到主机上,即要归结分配入生产成本中去;# Z4 H" @1 i1 C, [
后三格是完全/变动成本财务核算体系、实际成本/标准成本财务核算体系、产量/作业成本财务核算体系,此为“三三得九”。) P$ G$ Z" P" A/ w+ u
二、九九分: P3 f8 q+ P: p+ y9 t# i3 S
九九八十一个节点,分为九组。
( O$ s# o/ L9 o c& s3 O6 c6 _ (一)一九是成本龙. [% F3 I" X0 B' F/ \
龙头是成本计划,龙身是成本核算,龙尾是成本分析,四个金爪是成本控制、成本奖惩、成本预测、成本决策,龙角是定额、标准成本。
7 d+ I4 T) S7 Z D8 N3 P: q (二)二九是成本预测方法) d* z( `( q6 Z: M% M' `
即趋势预测、本量利分析、敏感度分析、经济模型预测、目标倒推、经验值、同行参考、弹性预算、限额成本,可产生标准成本、目标成本、计划成本。1 o! }% G0 w5 F- n0 {" j8 D0 h
(三)三九是成本管理原则
4 H3 s* |" w, J+ n, a 1.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原则;
& s- _9 \7 @* g2 T& W# H* y 2.实用价值原则(既不搞烦琐哲学,又不片面追求简化);
' U6 m5 C z$ X9 _ 3.有章可循原则(加强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和盘点管理,做好定额、记录的设计和制定,表格要简单明了);: @. K. w! @; U1 D% d
4.因地制宜(采用适当成本计算方法)原则;
5 ^7 ^- U& ~5 c5 _3 Y k, O3 ` 5.抓住成本信息五性原则(全面性、真实性、及时性、可比性、可操作性);
' a( J# t) U* W3 u3 l: D5 K0 m 6.成本与利润非完全翘翘板关系(要具有成本周期、战略成本观念);9 r4 r4 F- B, H( |
7.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原则(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入,分不清的按标准分配计入);- D( w# Z W3 d9 F$ {$ w6 W( D
8.分配标准与待分配费用之间有一定联系原则;
1 m, | B8 y. h+ r 9.成本数据是为信息使用者服务原则。% i% I: g( P k0 ?! t
(四)四九是九个归集的费用要素
) ?; Z, @+ a' N( `/ F5 \ 即主要材料、燃料动力、应付职工薪酬、其他直接费用、折旧费、机物料、车间经费、停工损失、其他间接费用。
2 ^8 Z( w# }7 ~& Y$ V2 ` (五)五九是简化九步核算模板
, ?9 w1 a& D2 z/ L r 1.制定产品生产标准卡片(标准耗用及标准单价);3 y5 @' r5 U) \$ z6 [
2.查询期初在产品成本(量、价);' I' h: P8 L1 T9 l+ ]# H
3.进行原材料盘点;6 b! X8 h% C# @6 y: ?
4.计算材料分配和制造费用分配得出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 Z: t* F9 C* Q: Z7 ]$ i
5.进行半成品盘点;
/ q: V% b0 u* N8 ^ 6.根据定额资料将月末半成品进行材料还原;4 u. @, s2 N' z; L
7.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得出半成品成本资料;3 u6 F" I3 s j0 J" b* L; L
8.根据标准成本计算材料差异;
# q5 M/ w% h6 z4 e 9.根据标准成本计算费用差异。3 C! I U2 b) J, C
(六)六九是分配标准# J0 [' z5 s0 Z0 Y% m- |9 Z
1.消耗量 2.费用额 3.产品的体积、长度、重量、占用面积、售价 4.订货次数、采购价值 5.直接材料成本 6.直接材料数量 7.成本动因(插件个数)等 8.工人工资、工人工时、机器工时、投产量 9.各种综合分配系数,以上可有定额、实际、计划等类型。
1 G! i* G' \8 k2 s4 v8 B9 |* g6 u9 ` (七)七九是九个关键节点问题
c0 j0 l, M# y, b9 v/ ?# g 1.原材料领料时结转成本价格,可按计划价、实际成本、按定额、按上月加权平均单价等;
8 z; {4 c: } [+ Q9 }, y 2.成本项目与受益对象的确定问题;6 Y2 b" X) l: Y" t% Y% f
3.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采用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按计划成本分配法等(计划成本分配时,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得出各个车间、部门应分配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辅助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按受益数量比例转出到非核算部门);: V5 V1 S* _3 o2 t
4.成本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如材料按定额消耗量比例或按定额成本比例分配等;
9 Z: N2 L0 X/ t; }" l9 O 5.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一为间接分配,即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一为直接计入,如在产品不计算 K1 k) K+ B: i9 q. ?
成本法、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或者按计划成本、定额单位成本或最近一期相同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产成品成本,从产品成本计算单中转出产成品成本后,其余额即为在产品成本;
8 z$ `1 j4 D% ?& b) y9 _ 6.正常停工与非正常停工、正常损耗与非正常损耗;8 Z8 V4 }/ f& q" G8 N
7.成本下降与效率下降的关系;
9 _ C3 F$ w% x. K4 e a 8.成本持续性降低与形成企业优势的关系;" c" k# L$ G; ]
9.成本效益比的关系。; G: }, t0 ]4 M/ Q. @% k& g. m1 K, x
(八)八九指周期成本2 G$ {0 t A5 a: h3 r* a4 I, R& o, _1 X
即立项成本、研发成本、设计成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营销成本、配送成本、售后服务成本、行政管理成本,不可顾次失彼,减了一个环节成本,增了另一个环节成本。
: O; M1 U/ k* X5 E5 _; v5 r (九)九九归一,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可采取如下措施4 d/ {8 ?) R; J" l" p
1.以主动的战略成本管理代替传统的被动式成本核算管理,成本降下了,企业的竞争力下降了,销售也下降了,显然3 a* @8 X2 W6 f( H7 p: }. v; ]
是不符合效益最大化原则的,甚至创造优势、发掘特色还会增加成本,关键是要增加效益;6 d3 t' M: g# H) n0 t9 f2 y
2.以动态的成本管理取代静态的成本管理,重视成本控制,注重市场调查和生产经营信息的反馈;- P) b8 `: M; b% ?3 ]- F4 }( i. j
3.注重实际而不是想象,压缩人员开支、降低供应价格、提高产量、加强销量的计划要务实,产品价格没有市场竞争力时该下马要及时下马;, B& K8 M' H) W
4.成本信息要反映成本而不能失真,不能为填报各种口径的上报资料方便乱摊成本、搞乱账目,让企业管理者无从考核和控制生产经营;
: \' A7 T: H8 s 5.要重视信息技术运用,这样才能有能力及时收集处理大量的成本信息;
% a6 v5 Z( f: k) I7 G 6.抓住降低成本的关键,通过技术创新,通过管理方式改变,而不是偷工减料,也不是盲目地减少产品功能,如只是消除多余功能、改良生产工艺、实现自动化等;通过全过程管理,而不是简单的制造成本管理;采取零库存、订单生产等避免产品滞销,加大资金成本,与其他企业实现技术共享、市场共享等分担经营成本;
4 S5 M' W9 E7 F8 e 7.加强决策前成本核算,企业新上产品、新接订单,就要树立成本意识,既要技术上可行,也要经济上可行;- R% u4 K: w! w4 Q
8.重视隐形成本降低,如市场开拓、内部结构的调整、企业规模的扩大等成本;8 {6 d* c6 l$ Y+ v
9.与供应商、销售商合作分担成本,从日常的企业成本管理扩展到从行业产业链的高度来看成本管理。
# X: c' d1 `) s, p g! l0 j 三、持久管理,算而有用
8 M& t( M1 ~+ r, C! ] 成本管理不是简单的等同于“支出控制”, 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核算方法上理论联系实际,在简单的核算方法和核算资料的精确度之间找平衡,制定适合企业特点的核算流程,纠结点是制造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归集哪些内容,分配到哪些成本对象中;分析方法上要实际中有所用,用得上,要有战略成本观。一环套一环,推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反映企业的生产流程,提供管理者关心的成本资料,在管理上下功夫,在管理中出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