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知识点3:基于责任方认定和直接报告业务& b H; n9 d" {$ H
(三)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
8 p! ]! V a( V: b 鉴证业务分为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转自:财/考/网】8 G' h+ L3 F( _& H
3 Z3 y* z7 B6 C i9 g( u 在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责任方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信息以责任方认定的形式为预期使用者获取。如财务报表审计,这种业务属于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0 F# Z5 k0 \' ^8 c" V$ q j
在直接报告业务中,注册会计师直接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或者从责任方获取对鉴证对象评价或计量的认定,而该认定无法为预期使用者获取,预期使用者只能通过阅读鉴证报告获取鉴证对象信息。
- P, K# ^: |6 ^1 c, | 如在内部控制鉴证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可能无法从管理层(责任方)获取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报告(责任方认定),或虽然注册会计师能够获取该报告,但预期使用者无法获取该报告,注册会计师直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并出具鉴证报告,预期使用者只能通过阅读该鉴证报告获得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信息(鉴证对象信息)。这种业务属于直接报告业务。
. c& |0 t& |7 h1 P 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的区别 区别/业务类型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 m+ o/ Z+ ~2 p
(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直接报告业务(IT系统鉴证)
, H& D. v1 X* X: S 预期使用者获取鉴证对象信息的方式预期使用者不通过阅读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报告,便可获取责任方认定,即企业的预测性财务信息。可能不存在责任方认定(管理层关于IT系统有效性进行评价的信息),或虽然存在,但该认定无法为预期使用者获取;预期使用者只能通过系统鉴证报告获取上述信息。
' l( _5 Q7 A# |4 }9 Y0 N/ u" X1 t9 B 提出结论的对象鉴证对象信息,即对所审核的预测性财务信息进行评价。
' Y7 E$ @9 z8 {) p; O; y3 T 逻辑顺序是:①责任方按照标准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和计量,形成责任方认定,注册会计师获取该认定;②注册会计师根据适当的标准对鉴证对象再次进行评价和计量,并将结果与责任方认定进行比较;③注册会计师针对责任方认定提出鉴证结论,或直接针对鉴证对象提出结论。无论责任方认定是否存在、注册会计师能否获取该认定,注册会计师在鉴证报告中都将直接对鉴证对象提出结论。
( `/ N/ I' q% K3 y2 } 鉴证对象,即对IT系统可应用性、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
% W/ N! G5 u1 a7 r 责任方的责任责任方对鉴证对象信息负责,即对预测性财务信息负责。责任方可能同时也要对鉴证对象负责。鉴证报告中不体现责任方的认定,责任方仅需要对鉴证对象负责,即对IT系统可应用性、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控制有效性负责
z: S. S# H- Q! U. Q; B G' u* H 鉴证报告内容与格式通常会提供责任方认定的相关信息,进而说明其所执行的鉴证程序并提出鉴证结论。. v; ?4 z9 C* e \
即明确提及责任方认定。如,“我们审核后附的ABC公司编制的预测(列明预测涵盖的期间和预测的名称)”直接提及鉴证对象和标准,执行的鉴证程序并且提出鉴证结论。7 d1 n0 Z8 X& l$ u6 q
即无需提及责任方认定。如,“我们对ABC公司20××年×月×日至20××年×月×日期间IT服务系统可应用性、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控制有效性进行了审查”6 X" V8 h2 J) ~3 H5 Y
历年试题·2009年判断题
9 q; ~( u( k- i6 p* d 1.在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注册会计师直接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在鉴定报告中直接对鉴证对象提出结论。( )% k+ R# \" z5 Z! l
答案:×7 ~: [ Q& ?# B% N
解析:在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注册会计师根据适当的标准对鉴证对象再次进行评价和记录,并将结果和责任方认定进行比较
( K8 T* G, f8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