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60+行业真账实操,视频+实操+答疑2023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2021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202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课程
免费会计考试题库 花10天的工资,换10年的高薪! 2021年税务师考试课程会计通,专业的财务咨询平台
楼主: xiulh888

201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章节练习题汇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6 08: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计算题) h+ K3 t( k7 [4 z  P; R
: n9 v" X+ q7 |: V/ Q$ O0 l
  1. 东方公司2007年1月8日,从乙公司购买一项商标权,经与乙公司协议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款项。合同规定,该项商标权总计8 000 000元,每年末付款4 000 000元,两年付清。假定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6%,2年期年金现值系数为1.8334。7 V& f/ N" M) q/ B7 y

+ b& F. d2 j. ^( |  要求:编制东方公司与无形资产相关的会计分录。* ~( e1 q2 q! D4 Q2 w

& [8 s5 a  W: O; A  2. 甲股份公司自2007年初开始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产品专利技术,2008年6月专利技术获得成功,达到预定用途。2007年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材料费150万元、人工工资100万元,以及支付的其他费用30万元,共计28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200万元;2008年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材料费80万元、人工工资50万元,以及支付的其他费用20万元,共计15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120万元。
( r, L/ d: _! b) P$ [! Z  D  X: l1 L+ e
  要求:编制甲股份公司2007年度和2008年度有关研究开发专利权的会计分录。
9 J" P, \9 P8 ?- |, t' `. c( w. n" ?/ f! `- }1 i: M
  3. 大华电子有限公司20×2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300万元购入一项专利权。该项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20×5年末预计该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100万元,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另外,该公司20×3年1月内部研发成功并可供使用的非专利技术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150万元,无法预见这一非专利技术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期限,20×5年末预计其可收回金额为130万元,预计该非专利技术可以继续使用4年,该企业按直线法摊销无形资产,计算20×5年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20×6年的摊销金额,并编制会计分录。
  [( V. Z7 ?* ^% y8 n( t
- T2 Q5 w: h  w" {- i- `  4. 2007年末甲企业在对外购专利权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时,发现市场上已存在类似专利技术所生产的产品,从而对甲企业产品的销售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该专利权的原入账价值为8 000万元,已累计摊销1 500万元(包括2007年摊销额),该无形资产按直线法进行摊销。该专利权的摊余价值为6 500万元,剩余摊销年限为5年。按2007年末的技术市场的行情,如果甲企业将该专利权予以出售,则在扣除发生的律师费和其他相关税费后,可以获得6 200万元。但是,如果甲企业打算继续利用该专利权进行产品生产,则在未来5年内预计可以获得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4 500万元(假定使用年限结束时处置收益为零)。2008年3月甲企业将该专利权出售,价款5 600万元已收存银行,营业税税率为5%。要求计算2007年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2008年出售专利权的会计分录。(答案以万元为单位,保留整数)
% r6 L# C" F6 I; _7 F: Q: [, [$ J1 n0 C
  5. 甲股份公司有关无形资产的业务如下:. v# H4 k8 E$ ~  b. N

! q4 T+ S1 ~- \  (1)甲公司20×6年初开始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产品专利技术,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材料费300万元、人工工资100万元,以及其他费用50万元,共计45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300万元; 20×7年1月专利技术获得成功,达到预定用途。1 X: ~* \0 c* y* w8 o' M+ D( @$ Y

% ?) u& p( I# f  对于该项专利权,相关法律规定该专利权的有效年限为10年,甲公司估计该专利权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2年,并采用直线法摊销该项无形资产。( ?, J. Y. P% i/ ^6 `# Y. ^" b
& G) q- g' f8 C1 z$ I" i
  (2)20×8年12月31日,由于市场发生不利变化,致使该专利权发生减值,甲公司预计其可收回金额为160万元。该专利权减值后摊销年限和摊销方法不变。
2 t0 P  {3 R! ?- C! s0 s/ i% q% s  s  L, I8 i6 A" Z3 R
  (3)20×9年4月20日甲公司出售该专利权,收到价款120万元,已存入银行。营业税税率为5%。2 w2 M! z8 C7 v( ~: |$ V
% Z& C  [* b5 |8 G1 E
  要求:5 |- N: T. L& J4 w2 Q/ G7 Y
, c$ }: U; q" s) n' ]
  (1)编制甲公司20×6年度有关研究开发专利权会计分录;. Q4 f4 Y% w5 K7 j! g+ p# U. X

1 u3 U4 x! j  _  }  (2)编制甲公司20×7年摊销无形资产的会计分录(假定按年摊销);% h; x& n/ c$ n9 A0 x% u6 f

& T" a% P- l7 G7 O% Q8 `6 C7 S  (3)编制甲公司20×8年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F5 s1 i  C1 s) N' U& a& j( w

/ q9 l: m0 N; N# K  (4)编制甲公司20×9年与该专利权相关的会计分录。
/ n8 H2 R8 \4 m) i, a1 R8 D
. v* F3 V2 D0 o% R+ o; s  四、综合题
+ f% f! g5 e* `" L. {4 E- c, j3 d: a/ C8 L5 K
  1. 2008年1月1日,甲公司开始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在研究开发过程****发生支出1 1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的支出为5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600万元。另在申请专利时发生注册费等相关费用100万元,2009年1月8日达到预定用途,当时估计该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为7年,该专利的法律保护期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甲公司于2010年12月31日根据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判断,该专利技术预计在3年后将被淘汰,故决定对其再使用3年后不再使用。2012年初市场形式发生变化,该专利技术价值回升,故乙公司将某专利权的使用权转让给丙公司以赚取其他业务收入,每年收取租金200万元,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转让期间乙公司不使用该项专利,预计该专利技术剩余使用年限为6年。2014年6月30日甲公司将该项专利技术使用权收回并以210万元对外转让其所有权,同时发生相关税费6万元。
* u+ j9 j! n# R# V) y. _! }" c. `6 X0 W; M
  (1)2011年该项无形资产的摊销额为()万元。
; b& D. M( V. \, Y5 ]
+ A- Q* S) a2 z; p5 l/ _  A. 190.48
( \$ M6 R4 m* B3 x/ ]! m( M$ x2 r6 D* k5 r
  B.166.672 O9 D/ y% Q/ Z

  |8 i  D6 G& `  C.214.29
4 {6 g1 X; G; s7 Z# u
2 D0 q) l2 h9 X  D.186.675 s  |) {. X) ~

3 I/ B# @' q0 M; o$ J- ?. L2 `% N  (2)乙公司2012年度因该专利权形成的营业利润为()万元。$ y+ v; Z' Y3 k
5 Q' L# a7 X" I4 e
  A.134.44$ F7 ]4 J6 ?! |$ k7 O' ~  c" R" u

, L2 A8 T9 V! d1 q- r& O  B.144.448 v( X1 P$ r1 o  O0 v. ]/ l

! D) e, j9 U1 B- U) N* F+ A7 I  C.1903 y& k5 m! ]4 H, H2 b% _7 U( M
, q7 ?- I2 k' Y* L, v2 g+ u& Y
  D.73.33
& c1 h$ X& s* h7 @8 \- ?4 E- [, P: s' w1 f& N
  (3)转让该无形资产发生的净损失为()万元。
7 j& P$ z4 O& b- {% `+ }4 _4 x& C: o3 `- |$ u
  A.6.94/ I: l  E* D* W4 T, g

& p5 H0 X7 M9 Q% n  B.11.44
4 t3 m4 D" x  V7 w9 \$ |8 `: R' O- _6 O+ {& u, v
  C.0.94
- E0 \; R8 |7 R$ k0 y5 T6 X2 \8 q6 K3 E8 b9 X, S1 {7 J
  D.9.56
0 }* J/ J8 i+ J$ |0 q0 T
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6 08: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10. 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资产负债表无形资产项目发生增减变动的是()。# M) A  G; O7 P. O: ~) k8 G

  }" |0 N( _; S' r+ W  A.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4 U" B) U+ u# F4 s! ]
8 e$ Q3 X9 R  w" l  B.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 w' N$ o5 K) X. w% s. ?9 T1 D' [
% ?! ]5 t' |0 h1 Q5 K1 k, _" m
  C.摊销无形资产: u# {/ G  @. v- x* w# m. H5 }

* H( C% Y; k: d  D.发生无形资产后续支出' X7 B2 N/ ^- o% Z# o
) x! R) x1 `: t: J) }+ V+ x
  11. 下列各项业务处理中,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的是()。; @# D6 |2 |4 I& [; D; K

  s$ z) Q7 t; i  K. c9 S  A.处置无形资产取得的利得
( c2 ?7 s% }4 U* l# {5 K  t2 R" ~7 F1 x
  B.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收益
% |4 a: W0 }0 v8 _( D9 Z+ ^) a$ t1 T. p) e
  C.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
4 M/ }  O8 Y0 _  G5 P$ j
" I- U( s6 M0 |$ V/ i: X  D.以无形资产抵偿债务确认的利得
6 G1 n6 c$ m& |5 a
( d0 C6 B, v0 n3 O( [) ]/ k5 J  12. 无形资产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
3 j0 m' Q. C1 ]5 w
# |4 i. T- W" ]" ]$ z8 _  A.成本7 H( t* ~$ ~! W1 W1 H0 Z1 M1 }

) Q5 e7 z/ i% s  B.摊余价值9 N! F2 g: Y. m- c
' p3 p8 i9 r9 U+ J) d$ m. K9 ~
  C.账面价值
2 {) k! i* A! e4 G0 G4 O4 E, F% W3 @& Y8 D' P8 t
  D.可收回金额
  [" }2 Z+ d7 C" N& Z* ~  @2 p# l0 a: g- }  h
  13. 某公司于2006年1月1日购入一项无形资产,初始入账价值为300万元。该无形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该无形资产2006年12月31日预计可收回金额为261万元,2007年12月31日预计可收回金额为224万元。假定该公司于每年年末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后该无形资产原预计使用年限、摊销方法不变。该无形资产在2008年6月30日的账面价值为()。5 W( C) h5 g4 ~" H/ U5 q; c

3 `2 N2 I! A0 f  A. 210万元  j7 {) I9 Q6 F

4 Z0 C; s8 H6 g6 L1 p0 c2 P  B.212万元: c2 n8 [9 b% ]8 q# f

9 v9 N- I* L2 F5 m' F  C.225万元9 q5 ]' S! H) t
0 w0 R$ M/ c) s: ^1 D8 ^; ]
  D.226万元
( \3 B; ?7 F# n9 A9 ~) J7 o: d4 |1 P. j/ F( m* M- G0 e
  14. 下列关于无形资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N2 a. v7 z5 w- d
1 i# n# `0 a+ e7 [4 o6 B7 Y
  A.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合并方在合并日编制合并报表时,应当按被合并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合并基础
4 N$ A& ]0 }: d7 }& O' X0 W7 S4 r% v7 {! o) i- p9 |
  B.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各期末也应进行减值测试
' i& K6 D8 [2 m4 f
* Y7 c$ Q' X# E* e7 A, Z" L  C.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净残值一般应视为零- W0 K1 p0 W1 i
" m% N: A  p3 U8 T$ F
  D.在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接受投资的无形资产应按公允价值入账
2 e0 c8 J# ]0 b( O0 R6 ^3 j- D
1 d, O/ @8 S3 F2 \7 b, j: A  15. 甲公司出售所拥有的无形资产一项,取得收入300万元,营业税税率5%。该无形资产取得时实际成本为400万元,已摊销12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50万元。甲公司出售该项无形资产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为()万元。
, j7 a4 w# m  @- _9 `4 V
8 Y6 A  H3 j( ?) p! p  A.-1003 ^4 u* P# K! r' \

1 P0 E9 ?6 W9 [, |* V  B.-209 [# W* M" }0 ~: s! o
3 e) H  P/ N* B' [4 n
  C.300
, c$ a2 _! ^! \$ i5 e! }2 C+ i5 U% O/ P3 A  L6 h- \
  D.55
4 A$ k) r# {! |* `; h0 ^* B0 i* z) Q
  16. 2008年1月1日,乙公司将某专利权的使用权转让给丙公司,每年收取租金20万元,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转让期间乙公司不使用该项专利。该专利权系乙公司2007年1月1日购入的,初始入账价值为1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乙公司2008年度因该专利权形成的营业利润为()万元。
2 f- n: `  N3 Y# H& S2 `) \% t/ C2 I7 m; c! n* `$ d
  A.-22 H5 L9 [) {7 Q) D# ^

4 o/ ~# Y) R: i( A5 y  B.17  J# W& c# i" c- q6 ?; b" K

6 |0 c. a# G) y* ?# |& E  C.8+ j1 L, r$ H* j' |' j

) S3 u; y. D3 J6 r' ^  D.9.5$ s  b. k; \/ ?) A
0 S4 o# u( ^6 e" \- d
  17. AS公司2006年4月16日,AS公司将一项专利权出售,取得价款30万元,转让交易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该专利权为2004年1月18日购入,实际支付的买价70万元,另付相关费用2万元。该专利权的摊销年限为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转让该专利权形成的净损失为()万元。; L% a- G* S% ~, Q3 g
! Q, R; k( r# ^9 y5 B& `
  A.12.30
6 b6 r9 P6 `' y$ w8 X- Y- W6 _4 [* T5 f( n
  B.9.60" g. `6 Z' w4 L( C5 C7 _
" L& N0 S! B- m* O. t4 q. Q, X+ \
  C.10.80
4 s, E+ z1 C2 \/ g9 g3 Y9 b! C( D$ L5 U" Z: I9 `
  D.11.10  y1 u( }7 }. {1 w- Z3 U

% j4 D2 G4 Y; q+ B; ^  h8 f8 Z* @2 c  18. 甲公司以300万元的价格对外转让一项无形资产。该项无形资产系甲公司以360万元的价格购入,购入时该无形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法律规定的有效使用年限为12年。转让时该无形资产已使用5年,转让该无形资产应交的营业税税率为5%,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该无形资产已计提减值准备20万元,采用直线法摊销。甲公司转让该无形资产所获得的净收益为() 万元。0 S# n; _6 a8 d  C9 d0 o% n5 v) }

. ?/ w1 a( z+ ]7 O  A.110& j" U- }2 q1 P* H8 O
7 z0 L5 J1 s( G/ L' V# m3 g/ _. t
  B.120
0 d0 q3 P3 d4 T" B+ f& y
1 @$ ^. R1 q0 \. }  C.125! ^- f+ X  Z3 M+ J) \

: W6 `  x  b8 l7 b  e2 _; @% x2 ]  D.140
4 }% [+ K; I9 `) Y) Y6 L
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6 08: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多项选择题
. @' q8 d$ C  f: y* _3 C! Q" P/ {! F7 P3 s- ~% s- t) O( T9 J% i
  1. 属于无形资产特征的有()。
% n( L. L1 r2 q5 N- I! c+ ]+ @
6 {' R& K& s! A0 N: R8 Z: O  A.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并能为其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 S1 O1 G/ E! H2 C4 L
  M3 [1 \) V! {4 ]) {" n/ h+ |  B.不具有实物形态
  K5 X1 w% V( B  N; y8 m5 D+ G8 C
: N1 ?( m; V8 m5 N4 H1 Z  C.具有可辨认性
/ h# M3 v6 M/ {
7 t, `! O) X9 i, ^5 t) W  b  D.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K  M- c" R/ C( S5 f8 w

% ]+ {8 B& A+ a  E.具有不可辨认性
) g& U/ p& D: f- ]5 X* }* p0 _9 h: v" q* `- g. h0 ]
  2. 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9 r; A% u3 ~1 D. j5 G
# B8 x0 D0 P) l; \/ Y
  A.购买价款
) t9 F* P+ }" I' W, g- l7 v- r& f; I  Z
  B.进口关税+ N" i0 F3 Y4 q+ F* @
! Y' l& y" E2 c- N! G
  C.直接相关税费- a  D$ b5 {6 Q9 F  g

, f8 a8 n) _& T: d  D.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专业服务费
/ m% t+ ^5 z4 l6 A: D9 b& p& g1 i4 A
  E.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测试费( t) B' f/ M8 ?% n
, L/ ^  U* ~' {
  3. 企业确定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通常应当考虑的因素有()。
  r+ y4 ~# l6 E+ w
) f2 x( I2 I7 i) d2 C  A.该资产通常的产品寿命周期、可获得的类似资产使用寿命的信息6 S& G6 t7 D2 i9 a1 t' T% @: R

* @( E2 M2 z( F- f) q8 `6 U  B.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现阶段情况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估计
, P  |. V" ?% x0 `8 ^- Q1 r: `- I8 s4 O
  C.以该资产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情况
+ r+ T5 T: I3 @- L$ P# O/ @/ y* D/ ~$ R( f6 f5 H, T
  D.现在或潜在的竞争者预期采取的行动
# T0 {9 ~/ F* T' v( d1 ?8 t1 v4 g- z3 Q3 p5 m) e: |
  E.为维持该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所需要的维护支出,以及企业预计支付有关支出的能力& }3 O+ W7 |2 W$ W
6 Y) y8 m2 v9 u; q2 R
  4. 一般情况下,有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应当在其预计使用年限内摊销。但是,如果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应按以下原则确定的摊销年限有()。# L+ J2 g5 B5 Z: E
9 N, t  A4 Y6 K1 R  |0 p! q2 A
  A.合同规定受益年限,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该超过受益年限
" E0 W: ^' z+ I
% y. X2 f1 {. X* o# A  B.如果无法预计无形资产带来经济利益的年限,应当确定为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 f3 o3 d  j0 R$ T+ }$ w
( H0 e4 S3 {  _2 I  C.合同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选择二者中较短者- p) Y; l( @' l' k; A
7 L+ p+ K" }6 r- l* ^
  D.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该超过有效年限3 k' E- A4 q+ T* y/ A
: M) B4 E! W6 L0 Y- c* a
  E.按照上述方法仍无法合理确定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该项无形资产应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9 X7 V  _! V6 B1 H8 q" r1 }) B6 X) M9 v4 x9 Z, |
  5. 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是以下()两者中的较大者。
5 V+ ^) l- @# P2 l, ]! r( J" U: `
) ~! E- Y' Y' I8 D( Q% f  A.无形资产的净值3 m3 H: J" c$ \4 v1 p- l" s! }

# `- u& `5 z" D' z; Z7 e  B.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0 ?$ F5 x2 E+ j+ m8 D$ W& S

- `9 |, u1 L' l/ }  C.无形资产的原值5 I6 i* e7 _" j4 y5 W/ S
5 |4 v6 U) C2 v: v' h
  D.无形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3 @1 e' h( |- G6 v& A
! C3 W1 r) S- E* h1 |) `  E.无形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2 j# G- a; S' D3 u$ z
% Z: V0 [) v; |& E9 i
   6. 有关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表述正确的有()。
" C; P8 `* m/ w: T" ^6 M. c( E; }2 V
  A.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为有限的,应当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4 W8 i8 G6 h3 \  c) {
7 q$ D5 \3 J! }2 W) Q% }
  B.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应按照10年摊销( h/ b+ W1 _; }/ q- [! G
# K0 g/ G, c. @- L" \, v( G7 K
  C.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7 x' U6 T$ Z' l0 C- f- b1 g6 s2 ]3 h) R: [5 s2 c/ j
  D.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7 A* ^0 r$ C& n* f: c3 g) I
" `; r6 y* R7 K, W: e' O8 V  E.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0 P# p& S* `) b3 i- ~9 K( ?) D
& Z7 H; {6 B7 a) o; G
  7. 下列有关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W6 M' X& ~" f) N9 A, n
9 w7 P4 R! o1 d; t8 |8 T0 l
  A.无形资产后续支出应该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 S( w% m/ P7 I3 _
9 q8 v7 o4 p2 {5 `$ T  B.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x# l* |5 V; l. r, A0 i+ T

- a, f; X- ?3 v( a, ^* C: E9 N  C.企业自用的、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应该全部计入当期管理费用6 ^0 r0 m% |4 l
& U1 I. Q# n% r0 ?; ?3 g8 N
  D.持有待售的无形资产应按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进行摊销  O/ R6 k% Z% f. N

# Z. d  d2 z  H3 x9 ^  E.处置无形资产所发生的支出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5 R8 H: t' c  |; I6 C: C8 U
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6 08: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章节练习题(6)
; Z8 T! C) {& a6 w
( t# y( D* o) j- {1 i0 u2 E, [, M ) _" _+ y7 d* X! @/ A! ]" j( Y
第六章 无形资产
4 V7 N9 K2 T6 `3 A2 z  一、单项选择题
$ \  |3 L/ |7 w) t/ ~3 v. m2 K  1.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下列各项中,股份有限公司应作为无形资产入账的是()。4 ^9 |/ z( d, Q- ^5 e5 K
  A. 为获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土地出让金; C/ C, E4 M% B; d$ a7 E
  B.为扩大商标知名度而支付的广告费
  G' m0 x% |7 K7 y* X2 N  C.企业所拥有的客户关系$ E! X* ~5 X+ b3 l" e
  D.企业内部产生的报刊名
% P) I4 p& p/ y( `( W  2. 下列有关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e2 h: B% W" q4 x+ ^; ^
  A.非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分别进行摊销和提取折旧6 k( F3 f5 s# P4 j2 l: m' w/ B
  B.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无论是自用还是用于出租或增值,均应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 ^4 K! R) H7 {4 q# L" K" o9 N' o' t  C.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
- I: V) g$ W- Y1 u7 o3 }1 Z  D.企业外购的房屋建筑物所支付的价款无法在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分配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 A1 {4 f* M( d$ n" Z3 U/ t  3. A公司为甲、乙两个股东共同投资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一年后,甲、乙股东之外的另一个投资者丙要求加入A公司。经协商,甲、乙同意丙以一项非专利技术投入,三方确认该非专利技术的价值是150万元。该项非专利技术在丙公司的账面余额为120万元,市价为100万元,那么该项非专利技术在A公司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 t- w7 x. Z( z5 m: M# y; }! C$ _  A.100# K9 N0 \  @( @3 L# _
  B.120
/ D* ~$ |1 o  y( c3 X7 e  C.0
+ e8 \, I& E. Q$ k  D.150
' }0 n) F0 u# V& n; e2 ~) ?  k9 f  4. 企业在研发阶段发生的无形资产支出应先计入()科目。
! g4 u- ], P, U% L% y  A.无形资产
. G2 c: V2 H( k* d5 e  |$ W) i! S  B.管理费用
1 e5 A+ o' Z3 A, }  C.研发支出
1 W7 }' a  @7 t+ I  D.累计摊销# m% F( R9 V7 _: ~. T
  5. 下列有关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6 G8 S  d& j2 q3 i7 l  A.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管理费用”,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无形资产”科目
# R4 E7 h- w* B* `& b( K9 v$ ]  B.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在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无形资产
" r, s! J/ r# y! B  C.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科目5 p+ H$ ?' L3 Z1 n0 o! n, K
  D.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期末应将“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 i" o3 O& `6 m3 G+ D2 r
  6. 甲公司2007年2月开始研制一项新技术,2008年5月初研发成功,企业申请了专利技术。研究阶段发生相关费用18万元;开发过程发生工资费用25万元,材料费用55万元,发生的其他相关费用5万元(假定开发支出均可资本化);申请专利时发生注册费等相关费用10万元。企业该项专利权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 y& X! X8 e9 R4 e0 W  A.30
+ E- e+ I' `' S  B.75
4 P0 \: F( a3 \- V3 l- m) Q+ q  C.95# B4 Z- q9 }) v; u8 t8 M' [" K1 x
  D.108
, G% m8 C! i! l; `0 P8 v  7. 在会计期末,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的差额,应当计入()科目。4 A. w# T% P( R- B
  A.管理费用' f  ]! y1 X) W( d+ f. j
  B.资产减值损失
3 O# H, L7 r, x" P: C& |9 a  u  C.其他业务成本0 O3 s& C8 ^( [; z0 J
  D.营业外支出
6 f. F* O( s3 R' h2 C& e  8. 某企业2006年1月15日购入一项计算机软件程序,价款为2340万元,其他税费26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法律规定有效使用年限为10年,2007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1800万元,则2007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为()万元。
+ Z: _. |# t5 o8 u# `) C# a  A.1774.5
+ X* W- E0 J# q7 ]) T0 S  S  B.1800. A& j8 Z, O+ G2 \
  C.1785/ G- q; j2 n9 A1 g/ n7 z
  D.1843.5
, ]& j. m, E9 K9 D+ u7 ~: |9 O4 {9 J+ h  9. 甲公司2003年1月1日购入一项无形资产。该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为800万元,摊销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2007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发生减值,预计可收回金额为30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后,该无形资产原摊销年限不变。2008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为()万元。
1 I( ^) d1 m; H- y0 k( p  A.8005 ^& a! R! }! G2 D
  B.214) ~! E, K1 h/ g: V( k2 C
  C.2009 ?1 i" @$ Q1 v' ~
  D.144/ p8 K, u5 `2 V3 Y& _9 x
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17: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章节练习题(4). y# N  z: h) @0 y4 h9 V
0 i) N) t& C  `0 r$ y
  N3 q. Y9 [* O! O  _# J, X, N: C
 第四章 长期股权投资1 R; ?! g3 f2 s1 m; b
  一、单项选择题
5 F9 p% @9 P% k( e- ?% W  1. A公司2007年1月1日起对B公司投资,拥有B公司30%的股权并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入账时未产生营业外收入),2008年被投资单位发现2006年度重大会计差错并追溯调整而影响损益,A公司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u- X) |; \/ \% `" H; V6 Y& x* R  A.调整“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科目
' {2 O# d) C0 j  B.调整“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科目
- f* O+ D* P# ~& ^3 o  C.调整“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其他权益变动)”科目# n+ ^8 [$ Y/ T. f
  D.不做任何账务处理, x( L" c! ?* y' c* i1 ~  }
  2. XYZ公司2008年5月1日,以1 500万元购入甲公司25%普通股权,并对甲公司有重大影响,2008年5月1日甲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6 400万元,款项已以银行存款支付。甲公司应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是()) ?: }# U! Q* ?( ]1 c; a  ]
  A.1 5006 I6 E- g6 d* J- X3 h# J
  B.1 300
) P9 A- u/ S+ A4 _' ^  C.1 600+ z2 C2 i# |9 f5 p
  D.2 000
6 f, R7 H+ S" r+ ~  3. 2008年1月1日甲公司持有的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3 000万元,甲公司持有乙公司35%股权且具有重大影响,按权益法核算 (此项投资是在2006年取得的) 。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乙公司一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确认的公允价值为800万元,剩余使用年限为5 年,净残值为零,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008年乙公司发生净亏损1 000万元,假设两个公司的会计期间和会计政策相同,投资双方未发生任何内部交易,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2008年甲公司确认的投资损失为()万元。
8 s% G( [% h! L6 P  A.300* r0 K/ m' _7 i) D: Z8 T% z# h
  B.329
- `; B/ X, u6 B7 T3 U* t" ~+ `# s  C.371
# B; L; f9 F& d* I4 @2 o  D.350
: t! `1 E) p2 N- V4 ]) |* P! v  4. 甲公司20×7年1月1日以6 000万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30%的股份,另支付相关费用30万元。购入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2 000万元(假定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双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相同。20×7年8月10日乙公司出售一批商品给甲公司,商品成本为600万元,售价为800万元,甲公司购入的商品作为存货管理。至20×7年年末,甲公司仍未对外出售该存货。乙公司20×7年实现净利润1 200万元。甲公司取得该项投资后对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因素,该投资对甲公司20×7年度利润总额的影响为()。9 f) r5 |5 K8 v3 j" M$ V6 e
  A. 330万元
, C5 T4 R/ j' `5 k  B.870万元# U- M" l3 I5 A5 }0 f6 U
  C.930万元
% [' I' {1 G2 o9 s" g- [' }  D.960万元1 J' C+ z- R/ a" t( c$ `
  5. 2008年1月2日,甲公司以货币资金取得乙公司30%的股权,初始投资成本为3 000万元,投资时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及账面价值的总额均为8 000万元,甲公司取得投资后即派人参与乙公司生产经营决策,但无法对乙公司实施控制。乙公司2008年实现净利润500万元,甲公司在2008年6月销售给乙公司一批存货,售价为200万元,成本为100万元,该批存货尚未对外销售,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因素,该项投资对甲公司2008年度计入投资收益的金额为()万元。+ f7 E+ O- r5 O, G( p
  A.1504 n$ ~, f% {2 b) K. D) k
  B.120
. ^8 R9 Q# O& F* h' C  C.100
) A  [. Z( ?/ }: b6 H$ t  D.200
4 E. N- d. a; }2 V- Q: Y  6. 2008年1月1日M公司取得N公司25%的股权且具有重大影响,按权益法核算。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被投资方一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60万元,M公司确认的公允价值为240万元,其他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均与公允价值相符。2008年12月31日,该项长期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120万元,N公司确认了40万元减值损失。2008年N公司实现净利润1 000万元,假定投资双方未发生任何内部交易,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那么,M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是()万元。
" _* r/ P8 x1 c' M: ^. ]  A.300
( D) l3 [2 I* m  B.288
5 M* W* u# O" J9 [3 r8 W/ f- r! ]; d: |  C.276
  E$ j) _& i& x  D.230
8 T& P5 v; P! ~7 D$ O3 |  7. 长期股权投资发生下列事项时,不能确认当期损益的是()。
1 w* w" w0 k& C: }% S  A. 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投资方确认应享有的份额3 {1 W2 [/ u  g7 ^) d; ?
  B.成本法下,被投资单位分配的现金股利中属于投资后实现的净利润
6 N# s) w$ ]5 o! j, Y) ?/ L: {! M  C.收到分派的股票股利
$ z' m8 b2 b+ c6 g, H! @( }* J  D.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处置收入大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 u: z$ N. R3 d
  8. 下列资产中,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可以转回的是()。
) u* f& j8 I1 d) a* l* F2 P  A.长期股权投资
0 M$ P2 A- H( b7 L; t/ a% q  B.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9 E( t8 F4 t& P5 o( \& X  C.持有至到期投资
! ?, z8 H- e8 a' _2 U  D.库存商品3 U5 `* k7 z1 N* i+ u% n9 f
  9. 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时,下列各项中可作为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的是()。
8 n1 S. x# r; s3 w  A.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
2 }2 v6 |: V/ w  d0 B5 {  B.原权益法下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1 B4 O0 b9 S: a- X: `8 V' ^) h
  C.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份额
5 W* C4 l4 I  b( A/ g7 V  q/ a  D.被投资方的所有者权益
1 V7 l5 V" t3 c3 o, ^; `8 H( ^  10. A公司于2007年3月以6 000万元取得B公司30%的股权,并对所取得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于2007年确认对B公司的投资收益200万元。2008年4月,A公司又投资7 500万元取得B公司另外30%的股权。假定A公司在取得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后,B公司并未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A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A公司未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计提任何减值准备。假定2007年3月和2008年4月A公司对B公司投资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分别为18 500万元和24 000万元。A公司在购买日合并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为()万元。: I& X' |8 d* z! k4 B
  A.300* Y5 S3 ^4 c8 C" B
  B.450' y: ]* Q/ @  F: o$ U  F
  C.900
% l6 q6 ~+ e' u  o6 v# T  D.750
9 _& d$ ]. l- K7 c  11. 下列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范畴的是()。
  ?" b& N4 `" }9 U  A.对子公司的投资
! Q7 b3 j; ~+ ?  g: N  B.投资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O. z' f( W4 O; n" E% F5 c% q
  C.对联营企业的投资; [" ^# P0 R0 l# m
  D.对合营企业的投资8 e! H6 U. }+ G
  12. 甲公司和A公司均为M集团公司内的子公司,2008年1月1日,甲公司以1 300万元购入A公司60%的普通股权,并准备长期持有,甲公司同时支付相关税费10万元。A公司2008年1月1日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总额为2 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 400万元。则甲公司应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万元。
& d& U2 c9 H/ p4 X- l9 _! \4 ^  A.1 300
! j7 t( m3 |1 C# A( Q4 D6 j  B.1 3109 ]# E8 |) ]2 t& B0 W5 j
  C.1 200. f# Z7 N7 @% f9 E9 z5 W
  D.1 440
! d$ u2 r: h( }9 E6 O  13. 甲公司与A公司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两企业,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以发行普通股票1 000万股(股票面值为每股1元,公允价值为每股5元)作为合并对价,取得A公司70%的普通股权,并准备长期持有。A公司2007年1月1日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总额为8 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7 500万元。甲公司取得A公司股份时的初始投资成本为()万元。3 v( Y2 F4 }& i5 r3 `
  A.5 000
% L; E8 J6 b% v: q8 q  B.5 2507 K: }5 Z- }3 @
  C.5 600% F3 m' ^0 Y6 r  c3 a6 [0 c
  D.1 000
! M' X; Y' \5 ]; ^
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17: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14. M公司和N公司不属于同一控制的两个公司。2007年2月26日,M公司以一项专利权和银行存款75万元向N公司投资,占N公司注册资本的60%,该专利权的账面原价为4 940万元,已计提累计摊销340万元,已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60万元,公允价值为4 500万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则M公司的合并成本为()万元。, n4 r  @8 l% s+ u9 R* c

: V, Z8 x5 c" e9 T; L, y6 V' c  A.75
) P6 C) o( s* A. b# A2 k1 O+ V' c, N! O5 p5 A
  B.60
9 O3 a0 K2 M* T. h9 E2 v8 K  Z$ h7 a* k
  C.4 575
/ q7 e0 l) j: K4 `& [8 k) ]6 d! O9 T. M1 B6 B' y
  D.4 940
. g. s; t( N1 {( i# d) U2 F3 H# n  H9 k2 m5 @/ J& J+ q3 W0 K2 ~
  15" Q( L4 b  |! M

3 K( N8 g! l9 o, l! T1 e9 S  A.B两家公司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独立公司。A公司于20×8年7月1日以本企业的固定资产对B公司投资,取得B公司60%的股份。该固定资产原值1 500万元,已计提折旧400万元,已提取减值准备50万元,8月1日该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为1 250万元。B公司20×8年7月1日所有者权益为2 000万元。A公司由于该项投资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为()万元。" @5 b  z" }9 f8 @

# |* c8 j2 T2 l1 a8 u. P  A.250
# u4 B/ {1 I4 K- p
3 b1 o  R) x9 i- h  B.501 a( D( M1 Y4 f  u# B" B! ~

3 H/ W, U3 E. b1 X9 m  C.200
5 g. T' W/ Y+ \9 t
9 V" W' }5 i* B- j1 [. n/ p6 }  D.5003 m% |0 N4 R/ b9 W4 W

  `3 G# C* y# h9 R. h; g$ f3 r- {& e7 W  16.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发生的下列项目中,不应计入初始投资成本的是()。
7 h5 Q" q6 a5 h0 \
, I$ v1 x+ V% z  v, r  A. 作为合并对价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x" B7 b0 v/ q5 z8 s  h; [

8 r" @& q- V/ e. H' P+ c( k% c  B.企业合并中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费用
; E2 w7 e. d  z/ m
0 D# U" j$ u0 R. X  C.为进行企业合并而支付的审计、评估费用
6 n% m8 t( I6 |5 n4 v! F$ r$ _: H+ r8 }* w) {) R: {  d8 Y1 R
  D.作为合并对价发行的债券的公允价值5 @! c7 M  P. q6 W' q# g
. B6 j9 B! v7 e8 V" C7 j
  17. 甲公司以定向增发股票的方式购买非同一控制下的A公司80%股权。为取得该股权,甲公司增发2 0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为1元,每股公允价值为4元;支付证券承销商佣金50万元。取得该股权时,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9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2 000万元,支付的评估费和审计费等共计100万元。假定甲公司和A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甲公司取得该股权时应确认的合并成本为()。
! Q% ~; D# w, |9 ~1 X
) x9 Y" s* ]. }' T  q  A. 8 100万元
3 w1 O. u& g9 G  W" a
/ _: f  }8 {7 ?5 u( T  B.7 200万元  N1 A7 S9 C9 }+ ^# S, f

- `0 ?$ O% b4 f3 e- _  C.8 150万元
7 m9 `) k$ e* A8 p
8 @6 j* l- K# O: k5 c6 B  D.9 600万元; c" e2 \9 {) l( b# V
$ P+ v( }& e" W& ~" e9 P
  18. 长江公司和黄河公司属于非同一控制的两个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08年4月20日,长江公司以一批库存商品和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向黄河公司投资,占黄河公司注册资本的75%。该批库存商品的账面原价为8 00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公允价值为8 100万元,公允价值等于计税价格;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在2008年4月20日的公允价值是2 000万元,账面价值为1 900万元,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系长江公司于2008年1月1日购入的。该项企业合并长江公司共发生的与企业合并直接相关的税费为50万元。则长江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I% X0 N" U" r( }

9 V1 F; ?3 q/ j9 e, w( X  A.11 527
  q: l' T: C$ A; J
+ V" X% U% x& K1 f, x4 N- ^  B.1 170
, s% d4 ]7 D8 f, g+ w* c: Q4 V0 b2 ]* l* I. m  y$ ?6 g
  C.8 100
! o1 Y0 i; m1 d: U
# l2 X" V0 P8 L  G0 E4 S9 o  D.11 477
! D0 P0 u- p: O2 Y7 G" i) q- w, `( x& ]
  19. 甲公司于20×7年1月1日以其无形资产作为对价取得乙公司60%的股份。该无形资产原值1 000万元,已累计摊销300万元,已提取减值准备20万元,20×7年1月1日该无形资产公允价值为900万元,发生了50万元的相关费用。乙公司20×7年1月1日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 000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之间在合并前没有任何关联关系,甲公司取得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万元。
+ {0 ?& ^: \: z# m$ s; C; m; Y3 g; N8 {3 W& z+ L) ^
  A.1 200
1 \- }8 j% }8 t: Q9 e6 z) n9 e4 O. Y3 G
  B.950, Y1 c# p: t! m& j

9 F& U) I8 @) E! C1 x  C.730
' b$ W/ u! M' N& a' ?3 V
! a$ N  |5 l: M0 `/ g$ y  D.800
1 W3 c% M( _  N. Y
& l- {, A  `% s1 Z' w) T  20. 2008年1月1日,A公司将一项固定资产以及承担B公司的短期借款作为合并对价换取B公司持有的C公司70%的股权。该固定资产原值为400万元,累计折旧1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其公允价值为360万元;B公司短期借款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均为40万元。另为企业合并发生评估费、律师咨询费等5万元。股权购买日C公司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650万元,负债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假定A公司、B公司和C公司无关联方关系。则A公司合并时产生的合并成本为()万元。0 `3 M% |- u, B

9 F- W" W3 U3 v, n  A. 60! b5 m& ]- [3 C

! M: l' E  D' Z6 g. [; Q  U  B.405
: ?* \6 y( s5 U$ o, ^' g$ \6 y' ?9 t
7 V2 G+ `/ R5 I9 D( Y; }  C.345
5 m* w+ Z3 n3 D) y
8 _" V; m& n8 Z8 A) X* X1 Y  D.465" F1 [; u2 L4 g- U( k& R( D

8 f# Q7 F3 A$ L4 P/ }3 q# P5 E) M7 R6 ]  21. 甲公司于2007年12月1日以库存商品为对价取得乙公司发行在外股份的30%,该批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8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20万元,公允价值为750万元,为进行该项投资甲公司支付相关税费为2.5万元。在2007年12月1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 500万元,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万元。
- Z5 r5 D$ S5 g* t  b# \
5 T: b* R! W; ?1 b8 v/ M% p  A.880
, A3 N& M- C  G: m8 r1 e8 `, n4 e- @& L+ u# p2 l. ?/ B9 w
  B.877.5
( W8 T3 g: }) [
: w% S$ O9 D1 M4 y1 ?4 Y  C.782.56 [/ F: c) p) g6 B/ [8 S

4 Q& T/ L5 c8 i+ f7 Q5 Z9 x; B  D.750
4 ^. }: W+ l) \) m; |5 g# n1 _/ K* z. R+ Z4 i( R/ z9 F. ~) y
  22. 2008年6月1日,A公司购入甲公司25%的普通股权,对甲公司具有重大影响,A公司支付买价520万元,其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20万元,另支付相关费用5万元,A公司购入甲公司的股权准备长期持有。2008年6月1日,甲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1 5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 800万元。A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万元。
- H) U7 u0 T( m2 ~% }
2 |( G" C7 A4 a  A.455
: H) Y$ O' ^3 J$ U' b4 y7 N/ ~* k  P3 |3 F8 c3 l
  B.450
/ Y+ E. l) R- x6 h" W
$ S+ N6 r' \6 N/ Q  C.505
5 E7 Y, O7 l* u" M5 r
6 g$ c) f' W, Z, U* f6 K  D.525
9 I" f* a' T: x/ ~7 E$ g
7 \3 k! V: `9 t2 {- h! y; q  23. 恒通公司在2007年5月20日以一项固定资产和银行存款20万元作为对价,从华远公司取得其持有的X公司的15%的股权,准备长期持有,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为200万元,已计提折旧3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为20万元,该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80万元,X公司2007年5月20日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1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 200万元,恒通公司为进行该项投资发生的相关费用为10万元,则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R) w+ v8 B' g9 W& y% G  ^
4 l1 p& ^8 o0 v
  A.200. {9 K" k8 s) W. d/ w' h& C
! j+ K& g7 W) V& y
  B.2104 D6 s7 X' V: c/ n! W. `1 O

/ Z& C! B. O) P: U- D) J& K  C.300) t# U5 a/ H, S& P) c
+ @; q' K! e- M% P4 q
  D.1502 H" ~+ k$ d/ h& H( ?# x

) `& P* q  `/ J' i' V, m9 S( ~2 ~& W  24. 甲公司2007年1月1日,以860万元购入C公司40%普通股权,并对C公司有重大影响,2007年1月1日C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19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000万元,款项已以银行存款支付。甲公司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 v0 p$ n& v: o) s2 J/ _" W, }) M2 K
  A.860! Q2 [0 [! y7 V5 ]1 z+ E; v

; S+ H1 {! E: ]4 z. E  B.800
& w5 a2 h8 e7 G& O# g
5 H+ C$ d8 ^% ~. H9 h  C.760( K! b7 ]+ A' ~0 u  X. b
0 \  j, B- U: I7 t- \8 k
  D.780  _0 k& y1 w" P- E
& ~  d7 q6 \# i0 @+ x3 @. r" A
  25. 甲公司2007年1月1日从乙公司购入其持有的B公司10%的股份(B公司为非上市公司),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买价520万元,同时支付相关税费5万元。甲公司购入B公司股份后准备长期持有,B公司2007年1月1日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总额为5000万元,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500万元。则甲公司应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万元。
" v7 P( e" u) [5 M* {
8 m* p) N5 E, Q: X  A.520$ z+ X: V2 k4 W6 S5 f, ~. J

7 t1 j8 L; y2 [) n* \% q  B.5258 h) h; n; A: v: y
) P; E. [% i( b" H. J3 b2 t
  C.500
2 g! R7 w$ h" E: }$ l9 q/ x3 B
4 x- g- N8 \& M/ H5 h6 T  D.550
' O; |  E+ S, N% `9 [* b* N' {2 g0 P
  26. 甲公司2008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购入乙公司70%的股份,采用成本法核算。乙公司于2008年4月2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100万元。2008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400万元,2009年5月1日乙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300万元。甲公司2009年确认应收股利时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元。
# c/ Q4 x' [  q3 h) e1 B& M8 c/ ]6 u  ~+ o% R! C
  A.280
+ E" f# B; @* m8 ?1 F2 k1 `+ X0 ^. N1 k9 e' ?' S
  B.240; Q% [1 q+ X2 b* i5 ?/ ^& ?& K# W

& a( g2 N4 Q# {! D7 y* f  C.130
$ \. |$ T6 v5 u& N; _) o5 r$ x. ^; v8 i% X5 \1 z# @& p! F" T
  D.150
# L* z2 ~) P& A7 o2 s
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17: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多项选择题. ]7 T8 ?$ _% t5 a# |: g7 d9 Y5 B

: j) @9 M/ W" m+ k8 S  1.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下列各项可能会引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的有()。- N) h3 Y  ~$ e* O2 q
2 _: Z& X! `, ?, y! a/ A8 Q
  A.追加投资. b* g( D5 c0 J# g$ X5 p6 K

( c- |. P/ k' d- @& k: F  B.减少投资
9 A9 u3 |5 n& }+ I
) K- z0 ~+ B3 W# W  C.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
! t* K1 ?0 S. M- [2 P) ?5 l! A8 q2 l
  D.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 y2 m. ?3 K) O& o' }
& K$ B# d% F$ E. Z6 w; F  E.被投资方宣告股票股利
$ Z* J8 n- `: X: E! \+ g9 l1 j8 w5 d3 H1 s) }
  2. 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其正确的会计处理为()。
* a4 P/ F% Z7 N
+ O' Z2 j' k- g$ @( V  A.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已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
  B, m6 T! F% [5 w9 w7 O1 I- B, C, H2 s' P% _# v- \8 V
  B.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作为商誉进行确认
9 p* F% U4 ]7 c7 c2 v3 ?4 ~
' o" M0 H( `  j9 J  C.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按其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 e+ {8 k( g9 j  @* ^% n+ k
* U# A- f( t- `+ z2 Z  D.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作为股权投资贷方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m# \. F' c, ]4 O

; s( W7 x/ B, y4 _2 v. o8 d  E.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 v& a+ y9 o- P+ x
3 c* e6 M5 I) j; J" j  3. 采用权益法核算时,下列各项业务发生时,会引起投资企业资本公积发生变动的有()。; g) k& R; K( r$ u2 b; i6 N/ n
& J9 m) L. F" f+ a% \% @3 f
  A.被投资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
+ j# I( Q/ W4 n/ w! r9 j+ a6 @7 Y' v; T; ~4 X+ N
  B.被投资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 O; A# [+ y* k/ E  F- t. d2 Y

7 j( `$ L, R: ^+ U& E+ c  C.被投资企业发放股票股利$ x  H9 Z, e. ~# \! o

- K( h$ B' H- d  @  D.被投资企业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资本公积
  T; {7 R! ]% y% v% c7 B7 L/ X2 T( b9 V+ S
  E.被投资企业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 x8 l- h  L3 u
' X2 p+ B2 t/ |  4. 在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情况下,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发生增减变动的有()。* g. r6 H- [  ~, [6 Z" o1 ~  n

8 h3 Q5 m9 D* T% y& M0 A  A.被投资企业接受现金捐赠时4 g" V. P5 N# T% z& U& f: x; ^4 o
) e7 H: Q, c! M* w$ X
  B.被投资企业提取盈余公积* I- E+ r( L- k2 ^  c5 H4 G* M

& q" f. h0 V9 J5 W" M4 n  C.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 d2 ~. Z' U8 q: F5 p% |  P' ?$ }
  D.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股票股利
8 J1 V: n8 E. v. e
1 Y  C, d( G" t1 ~% t$ t$ S  E.被投资企业以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b, Z/ S4 n' F: `3 T* V
, S" p, H5 o" c1 `  ?- Z" c
  5. 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被投资企业发生的下列事项中,投资企业应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有()。
, |/ B2 J# u, R) S+ e
6 x/ ^7 M# R8 L8 B  A.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
9 X$ s; U- b1 r: f0 ]
2 a; R. Q+ j. v0 u$ D  B.被投资企业购买无形资产, R& U+ d5 Y4 \+ M# y) r
0 t/ z+ h0 y" u: L2 S
  C.被投资企业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D .被投资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 M2 C( M# S+ d( n5 \6 G1 f0 W$ Y2 E. w: Z
  E.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 ]' ^: ?8 o% z- v8 L3 Q& k5 e
6 \. d9 ]( D! i* Z
  6. 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被投资企业发生的下列事项中,投资企业应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有()。# V4 H1 B5 y, R! H" A% J
  R  {: F4 {! M
  A.被投资企业发放股票股利
' ^+ A) ^0 d6 p! l
# f" t5 U5 E' v1 F  B.被投资企业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 n6 E" q* e7 V' a' h. T: a+ S* N, L; v" I
  C.被投资企业接受捐赠的当时
- ~8 w, N5 `2 t7 P  S' u' A( a, i# g5 ]' u  {$ ^
  D.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
( S! O" K: [, D1 m
) K( a2 |  X3 j( P4 x. U% R  @" G  E.被投资单位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变动2 O& Y3 x7 z" s3 R" e+ X
9 j5 k7 o8 z4 [! ~( ?" t
  7. 下列各项中,投资方不应确认投资收益的事项有()。
' X( q+ _' s9 F: o* W' Z9 ], n5 [
  A. 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方实现的净利润
6 F! N% {4 P, \" x( N8 a' Z5 o9 o' u: c
  B.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方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而增加的资本公积+ j- M& \3 |, R# Y( p

* r0 [$ s  v9 t- `4 s  C.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方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
! X  g3 x7 O/ k) v* r2 W
9 E3 V0 ?# y: i- a& q  D.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方宣告分派的属于投资后实现的现金股利
" V  s  q9 X! l0 ^/ X3 M& S, Z, |& t3 H: n) G
  E.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方宣告分派的股票股利5 f* {  L# U% d" K/ s6 @
3 m/ G5 d' f3 D+ t8 \& _
  8. 下列各项中,可能计入投资收益科目的有()。
. S- w2 Q1 A) \- J" c$ a7 }1 B' O0 ]$ m1 P
  A.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下被投资方宣告分配的现金股利
/ i% Y2 Z- d% S$ ~- j$ ^
9 L/ d8 I; k% R! L% k  B.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下被投资方宣告分配的现金股利1 T- I/ S8 T: G! X/ a

7 V& {: w0 Z1 O  C.期末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
  B1 U! p* P' U) N: F" j" ~% J& A, T$ l- h* V. o
  D.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结转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 m) _. c5 E5 {1 k- s" r0 W" I0 I5 W9 C; F" o3 c
  E.被投资方发生超额亏损  ^" I1 c8 t7 t- J

* y8 b& @1 q/ S  9. 下列经济业务或事项应通过“投资收益”科目核算的内容有()。6 Y* W! m9 H, v! V$ E; G- N

2 r8 n) j0 V* w7 K3 ^6 i  A.企业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现的损益
6 f3 Y) N) Q# Y4 W" |# k
: H5 P; Z0 f) l; h1 p2 ~+ S  B.企业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取得的投资收益和处置损益4 U; K1 L. {* ~% G$ ?3 Y( d

, i" w* }/ z) O2 g, a; Y9 \1 e  C.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投资后本企业享有的部分1 }% b4 N! S$ }! D! o
! Y! n* C4 z  A% P
  D.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资产负债表日根据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经调整的净利润计算应享有的份额
' ?8 o' J2 v/ M, I
" w( ?8 F# L" W  E.处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应按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比例结转原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的金额4 c# G# v7 g) P# Z$ y' V- x7 n
% V" g) z' D8 U+ A, D; |" R+ p
  10. 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的处理正确的有()。
8 H+ l+ A/ L* v, R2 b
: g8 G  D2 W/ I* z% s! J9 p. `  A.将长期股权投资自成本法转按权益法核算的,应按转换时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2 o1 w- R# V, O2 }

0 U: R  y/ e! \  B.将长期股权投资自成本法转按权益法核算的,应按转换时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作为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1 D2 ~9 @' e" z9 }

3 I% j0 }; T1 S' y% \3 c/ Y  C.将长期股权投资自成本法转按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占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已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
4 }0 d" g+ O: D5 S
# l) U2 x# L) n  D.长期股权投资自权益法转按成本法核算的,除构成企业合并的以外,应按中止采用权益法时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H) P4 u+ ]$ _; L
& E  ^% k+ H2 ^6 H" J$ A2 k% z
  E.长期股权投资自权益法转按成本法核算的,除构成企业合并的以外,应按中止采用权益法时投资的公允价值作为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9 ~8 X7 k  V/ e: B4 Q5 x
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17: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11. 下列情况投资企业不应该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而改为成本法核算的有()。' B9 J4 N( ?, r7 o. M9 O
; G- w6 f. V" c9 G
  A.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仍然具有重大影响,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2 s7 T  Y2 V, X
- _8 Q' l; T- A+ y8 Q! g5 y
  B.投资企业因追加投资,持股比例由原来的30%变为50%
6 N* \. v7 Q. k  A3 a) L! {9 j# S: R* M1 M- A5 T) V6 a- @
  C.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仍然具有共同控制,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 \; N4 Q' U! `! P" h& V2 G
- F& N" a* d. M- C% k
  D.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
/ ^" H+ _. w2 I
( ~" Y, ~- L& S) Y  E.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重大影响,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 b. K% D8 x0 J' C! i. L
# i# d" o7 m- ]: T) ?- j
  12. 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有()。
* W+ J1 D5 f+ d( b; g+ D7 _8 A+ |
1 {3 R: D& E, `7 U8 [6 w6 u" C# M1 C  A.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持有期间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应一并结转
. J0 N6 [" q* ]) B% E2 p: T0 E, U4 q$ j
  B.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营业外收入+ v" @, _& u9 R; ?
$ u! V/ p% e/ D& Z+ y3 H6 M
  C.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投资收益- j; O2 Y" F& ^6 e8 ]8 I

3 J% T- @! Q5 p* F- @! O  D.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应当计入投资收益
! c$ _. f9 c# V( E- ?$ I+ _: x
. ^& r. ~* x" V0 n; W  E.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应当计入营业外收入
; a& i8 `7 J! j
7 r& ^. c/ R) q& F  13. 在非企业合并情况下,下列各项中,不应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初始投资成本入账的有()。
3 G, m: m5 i& c/ `$ `( Q* M; i; i1 R" B# v" m" C
  A. 为取得长期股权投资而发生的间接相关费用
$ @" w* K/ A) R- A$ E0 S; o
( c2 S3 {/ ~: e# t) [  B.投资时支付的不含应收股利的价款
# J% r0 c) \9 z( z
+ B* d  Y! r4 x' b7 k  ?" h  B  o% ]  C.投资时支付款项中所含的已宣告而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 g, X$ @7 n7 m: x3 N: \2 Y8 O* q0 f0 W
  D.投资时支付的与投资直接相关的税金、手续费* u/ |" }; U* _) S9 X

& L1 G* n1 F- m: T- ]( l% b  E.为取得投资所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4 k! z! I& Y8 U( e, S- u1 Y0 e% ]* w6 |2 g
  14.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合并中发生的相关费用正确的处理方法有()。: I6 O( y# y4 Q; J& Q
+ k4 T8 G: m6 U
  A.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 Q% n  x) P, Z  r

/ v0 x, Y( T) M- t: {" j3 l  B.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计入企业合并成本5 q) {$ j) J* u* a; n  ~
" ^% e& w3 t. {) b6 V) K# ]( t; C
  C.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计入企业合并成本
# l0 c/ q6 v# ^( k+ h
. p# J, s' o1 ?7 V  D.企业合并时与发行债券相关的手续费计入发行债务的初始计量金额1 R+ s& L! `' V5 x& F/ |

# v- Z5 v# g- }) A  E.企业合并时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相关的费用抵减发行收入7 P; n+ T& G, E; @" }* h8 H$ f

, q8 N) M; O0 u* \% o; W  15.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合并日其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有()。
/ m8 d' `7 }# s2 P- W( m! d- _4 g" Y5 c- g$ }1 X
  A.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h& v, D7 N  U/ \
7 o4 P2 J" j- ^, k
  B.按照取得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 j0 \0 y$ q# _; S& v. n
( H3 R& Y' z. v, P5 q  H  C.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如果为借方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5 `, s# a6 @; m) S

/ S' r1 {+ F0 F) s/ M& x  v+ j5 M0 O  D.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如果为贷方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5 l3 W1 k& q9 S" _2 {1 ?( D
; G0 b) [$ s, }
  E.应自被投资单位收取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计入应收股利9 E1 m. n* Y: Z1 q8 M: f, A

+ A4 ?9 Z5 R8 c; }5 i# U4 B  c, A8 a  16. 在非同一控制下发生的企业合并,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应该包括()+ f6 N5 e$ J$ ?1 F; {

5 }6 _& A/ U8 k# q8 x. |  A. 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付出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 t' ?& K; w% d, Q. G) \
8 }2 U3 S4 X6 a- T- Q  T' f7 T
  B.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行或者承担债务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
2 X  ]2 A( E! [0 ^  M( r
( R# Y' j* u- F  C.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行权益性证券所支付的佣金、手续费
% A1 D) y7 i5 g. U# Y3 w# ^
! C. R4 M* h* X: r6 }  U" c: x" c  D.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现金
' V2 N/ b# P  ^: A1 o: Q8 T
; R/ D1 T; L( u  w; X  E.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 V+ d5 |' P! H4 U; I: [

. g% h- u8 Y) z) ^9 v  17. 下列有关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3 z  s) k2 W9 A- Q  n, d. I; e2 C6 C
! Z7 l" `, N2 h- u( h4 A  A. 计入企业合并成本的直接相关费用不包括为企业合并发行的债券或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9 r; \  }; w( x1 o: D! f
3 c  D- C7 w7 A$ A, O( L
  B.以支付非货币性资产作为合并对价的,所支付的非货币性资产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作为资产处置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5 ~3 ~& Q5 J0 Z" X, E+ m! g" z0 @
' ~( V0 @0 w! d+ f7 T  C.支付的对价中包含的被投资单位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不构成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2 q3 B2 ]# r+ r  w$ M( O, P7 f# s5 ~/ [
  D.在合并当期,投资企业取得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一般应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成本: t  p1 h7 Z' S( m4 C3 C

$ n# D. w& b- \8 N  E.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企业合并的,企业合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换交易的成本之和4 l( q' R, l& P

) |% b/ m$ P- k- }8 f  18. 下列有关以合并以外的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L7 L# {5 w/ C' J7 k) U

4 E2 S# B1 ?  r! q& Q; ^  A. 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2 [) ^# o9 T# M: U* p$ G

% @! M7 H1 a7 F  或者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 x" Y+ t1 Z  i$ j
$ M, Y( ?; c) D/ S; X  B.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中不应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2 N6 w6 J1 c1 k/ V& K, A& f

. Z& ~5 u9 S$ y( s$ u% F* w9 D  C.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为发行权益性证券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应自权益性证券的溢价发行收入中扣除,溢价收入不足冲减的,应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0 l  B$ f: M8 q, F, C/ f7 J) @2 ^2 d9 N  c5 P7 G; }" L
  D.以发行债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发行债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计入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中,债券如为折价发行,该部分费用应增加折价的金额;债券如为溢价发行,该部分费用应减少溢价的金额: E) l; g3 X) I; T+ w/ m
2 o/ P/ D, p- `6 R
  E.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应包括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 F/ l9 S7 V: i, |& V& V5 l7 j6 M8 N. d5 p( [- A
  19. 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的适用范围有()。
' V; D' h( {8 X- i+ r; D; `( m4 p- F9 S
  A.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7 s) R: ]# a- O6 }: }2 U+ n
3 A" n% l" k0 J) g, t3 U  B.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E9 t/ |- v. ~4 j! g

2 m; `2 A6 p# a4 }  C.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1 Q2 ~# E- e7 Y- N, _! ?: v  `

4 F5 B6 ^0 m8 W8 f# y  D.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7 W) K) q/ n  f

2 F5 f/ A5 ?- e- ~: Q* v" k3 n! U  E.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1 M5 T2 }* _! i% w
+ @& |8 l8 Y' r4 {9 z2 P9 ^- _  20. 下列有关A公司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的有()。
/ Q2 `3 f0 Z& w( O% A. \4 g+ ?- N3 ?* B8 Q
  A.A公司拥有B公司40% 的表决权资本,同时根据协议,B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由A公司控制# m0 n8 L) p* K! H) ~8 T4 z; k8 G+ ?
  d! V2 s1 Q( D! `& |/ p& P9 S. m
  B.A公司拥有B公司25%的表决权资本,但对B公司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相关股票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 g# i% D( z& P' |2 G2 N1 o, z" V% x

' A3 W% R& ~1 a  m  C.A公司拥有B公司15%的表决权资本,同时根据协议规定,由A公司负责向B公司提供生产经营所必须的关键技术资料
( v8 b8 ?8 z! z. Y* ^1 |/ H0 l6 R9 D
  D.A公司拥有B公司40%的表决权资本,A公司的子公司拥有B公司30%的表决权资本
3 P  }. u* q0 [2 ~" d* f  B" v
+ z8 Y+ Z& S% R* K0 u) J  E.A公司拥有B公司10%的表决权资本,但A公司与B公司之间在日常经营活动上发生重要交易,进而影响到B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 a$ E6 W8 Q0 R; j' _

2 p3 n, ^; F  {  \, |3 s, `0 n  21.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下列关于成本法的处理正确的有()。, O0 W( T& ?* s7 c

* k- B& P6 Z8 N: s& x* V8 _  A.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
. G3 H0 }* Q3 V9 c" @
% c! G2 s# a4 g* {0 x  B.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8 j# N2 N3 J1 d, C; @

% M6 @  S: H  j9 i) C3 z/ A  C.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当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 c, M: e7 q9 J7 _9 T, @5 D) A7 S. v* O2 q8 O: S5 P9 M8 t' G
  D.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H- y* i* a! F1 D, \; d* a3 k% O& a
; S. Z. }/ w+ v4 @! W
  E.适用范围包括: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4 v% b6 U3 A1 T+ \1 G
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17: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计算题, i: q: J6 \, [7 v
& u- J0 s  t8 {! v
  1. 甲公司2007年和2008年发生以下投资业务:
( h, t% j! P' y5 F/ a' B6 A4 V7 x" `* H
  (1)甲公司2007年1月1日,以150万元购入A公司10%的股权,并准备长期持有;0 s4 k0 s9 P7 f7 t
4 o' O! S9 A5 Y; g7 u- \1 D
  (2)A公司2007年3月1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100万元;9 H1 i% Q$ X! b) G

2 d+ ^. b: m- ]$ w  (3)A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500万;3 k- d; N. I2 i' k1 R7 h: q

) p1 Y7 {$ t" o3 d3 ^7 I  I& p- R% H  (4)A公司2008年3月2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分别以下4种情况):4 A7 I, T- x, G- T! a
$ J/ n6 O& z( A2 e8 C9 `
  ①若分派现金股利700万元;  u4 ]2 W) [7 b4 @
* N  J: N4 N& |) j/ y( t
  ②若分派现金股利500万元;% W1 U# o( ?- s' s) r3 Z9 s
! W3 \1 p( y* e; K" n/ b7 U
  ③若分派现金股利400万元;8 a- S; q6 y% v# ~# }& v5 O8 A7 n# j
7 b0 f3 V. h4 K( u
  ④若分派现金股利100万元。
7 s4 {0 w3 j) C6 X: L: @: G0 C8 k5 q( G
  要求:编制甲公司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X$ }0 ^$ ]  M
: `% W  R& t$ k4 D9 L, E% l  a$ x( {' T
  2. 2007年1月1日,长江公司用银行存款66 000万元从证券市场上购入大海公司发行在外80%的股份并能够控制大海公司。同日,大海公司账面所有者权益为80 000万元(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相等),其中:股本为60 000万元,资本公积为4 000万元,盈余公积为1 6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14 400万元。长江公司和大海公司不属于同一控制的两个公司。- x/ J# f+ B' d) y4 f4 L

3 q. }, @* S: e( n( Y  大海公司2007年度实现净利润8 0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800万元;2007年宣告分派2006年现金股利2 000万元,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2008年实现净利润10 0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1 000万元,2008年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2 200万元。2 q4 b( O6 i7 d

/ ^6 r5 b0 a0 S+ k$ k2 D% f  要求:
- K& q9 n% D7 v+ S) j8 S1 R" W
5 x! N$ P- N( I  (1)编制长江公司2007年和2008年与长期股权投资业务有关的会计分录。) g( k2 {) E6 S! @% x( G

6 r0 s$ e0 _, A4 I, v# Q. I  (2)计算2007年12月31日和2008年12月31日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4 T8 g1 Q$ S2 U2 G, Z
) L' {; `0 J4 ~5 f& a8 M
  3. 2005年1月2日甲公司以2500万元购入A公司10%有表决权的普通股股份,甲公司对A公司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该股份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甲公司对此项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A公司有关资料如下:
3 q) W- x9 Q& S" e7 P
6 N" W- W3 h- L6 S  (1)2005年4月20日A公司宣告2004年度的现金股利150万元;2005年实现净利润300万元。& n- ?7 H/ V) _0 E* |

( L1 u$ M, P( F! I6 L  (2)2006年4月20日A公司宣告2005年度的现金股利400万元;2006年实现净利润500万元。
+ x# k2 d- f7 {2 q2 A8 O; o% c/ p* w6 Z3 N8 ?- m, L
  (3)2007年4月20日A公司宣告2006年度的现金股利300万元;2007年实现净利润350万元。7 a8 k9 e8 {# a) C7 R' O
9 K- p; E; v$ y* V, m# c
  (4)2008年4月20日A公司宣告2007年度的现金股利100万元。
6 w$ M7 W% \5 l# {# B
. P# |, y5 ]! q6 R: A8 \! S% P  要求:计算甲公司各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单位以万元表示)
5 v! k9 U' P& t0 h
* w; f* A. ~6 q3 c/ _9 }5 ]  4. M公司于20×7年2月取得N公司10%的股权,成本为600万元,取得投资时N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5 6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重大影响且无法可靠确定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M公司对其采用成本法核算。M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q, K2 @  a2 S- x" Q$ K

6 J; K) i. ]6 L1 P  20×8年4月10日,M公司又以1 200万元的价格取得N公司12%的股权,当日N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8 000万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按照N公司章程规定,M公司能够派人参与N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转为采用权益法核算。假定M公司在取得对N公司10%股权后至新增投资当期期初,N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净利润为600万元,未派发现金股利或利润。
, P/ }- c# f5 p0 U; Q6 U% m* i; \- B
  要求:( k% q  W4 s6 H( z$ I

& l  z* M9 z- I; a3 U  (1)编制20×8年4月10日M公司以1 200万元的价格取得N公司12%的股权的会计分录。( r1 m) J' t  L% [) w% X

5 f( c0 b. o' `# s9 R' S  }8 G  (2)编制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会计分录。9 R( u5 b- b! c# C' n
) _/ ~" a" P2 ?
  5. 江海公司2006年~2008年有关投资业务如下:, E0 [6 O, C: R0 N: D6 z

- B5 U+ o6 ]* _8 v2 R* h7 F7 y- i5 U3 u  (1)2006年1月1日,江海公司以610万元(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10万元,支付的相关费用0.6万元)购入A公司10%的股权(A公司为非上市公司,其股权不存在活跃市场),A公司当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6 000万元(假定A公司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等)。江海公司对A公司没有重大影响,江海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此项投资。
8 f& L: I8 F, q; [- L6 `! `( [' l2 U, Y6 n, ~2 O. i2 j
  (2)2006年5月10日,江海公司收到A公司支付的现金股利10万元。1 F$ H, R& Q" m9 x
3 `. t* W5 l! X/ C" C
  (3)2006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400万元(假定利润均衡发生)。
- q9 ?& u) d$ a0 n( y% T" A' T# @6 I4 a$ \
  (4)基于对A公司长远发展前景的信心,江海公司拟继续增持A公司股份。2007年1月1日,又从A公司的另一投资者处取得A公司20%的股份,实际支付价款1 300万元。此次购买完成后,持股比例达到30%,对A公司有重大影响,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2007年1月1日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6 200万元。
% U% r/ O1 q5 c2 {, ?" d7 }
5 ^% O0 }  Z7 ?5 B8 h8 {  (5)2007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1 000万元。
! U! v2 O; u, r$ \5 n3 z: |4 B- g8 C4 U0 O/ A2 g  N; v
  (6)2007年末A公司因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资本公积200万元。) a4 l% w* C# c
. `( g# J. {* L3 k2 Q% P4 S
  (7)2008年1月5日,江海公司将持有的A公司的15%股权对外转让,实得款项1 400万元,从而对A公司不再具有重大影响,江海公司将对A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 X, ~2 ~6 P4 W. L7 B' H. ~
: m; N! l& d# k# H  L$ `+ e
  (8)2008年4月20日,A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400万元。
; M7 S: t( {5 O  w
7 y* v, ]- n% r7 g2 t& ^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江海公司与投资业务有关的会计分录, v4 u/ \  }8 `1 i
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17: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计算题。+ P$ ~$ I7 ~* _) g( ^- g4 J4 y* D

( R9 ?1 Z* R6 Q3 I' U  1. M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M公司)2006年至2007年对N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N公司)投资业务的有关资料如下:* q, Z* ?5 u9 C8 r( \$ J! n

0 ]: s  i# R. ]! H  (1)2006年1月1日,M公司以银行存款2 000万元购入N公司20%的股份,另支付相关税费10万元。M公司对N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具有重大影响,并准备长期持有该股份。2006年1月1日,N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9 150万元。! ?. r! J  s+ w3 h: h+ p! T
$ }6 E1 s$ K( Q( i# b
  (2)2006年5月1日,N公司宣告分派2005年度利润100万元。1 y" Z  a9 r8 `( u
' {; t. f# X* F4 x6 u/ r0 D
  (3)2006年6月10日,M公司收到N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 v4 h& ^' k. C% C% I
9 H3 ~: v& ~( r, _4 N) L. T
  (4)2006年度,N公司实现净利润400万元,2006年初,N公司一台营销部门用的设备公允价值为800万元,账面价值为600万元,截至2006年初,固定资产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 {/ Z+ j7 \: `' u6 e

& \) J% p) Q9 G  (5)2007年5月2日,N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审议董事会于2007年4月1日提出的2006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为: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不分配现金股利。该利润分配方案于当日对外公布。N公司董事会原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利润分配方案为: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分配现金股利100万元。
3 @, F2 }2 a) _" b' U( m" @8 m& m7 {+ J& e( ]
  (6)2007年,N公司发生净亏损500万元。) G7 Y1 }0 i% Y! C7 [6 _: g% C

+ u, J8 }' J0 i% p# |  (7)2007年12月31日,由于N公司当年发生亏损,M公司对N公司投资的预计可收回金额降至1 790.8万元。# u  ^2 u& k# D3 ~8 V3 Y

/ n2 A/ t( X5 t$ H  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第(1)至(5)题。
6 u" t4 P9 C+ ?9 `
5 q- O6 X6 r1 b9 \4 \  (1).M公司对N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
4 Y/ C$ c" }4 E2 Q% ]$ v/ }: w6 O# ^% }2 J, f( z
  A. 1810万元
5 f% y/ Z# C" M* b: c2 M* C1 [; F6 l1 e  ~! q* C- {6 s
  B.1830万元
, v' T+ D0 r) j" j: `9 w3 f! ~% @% \1 \0 }. t1 D; c# _
  C.2000万元, }2 L3 d( Q) O$ G9 O# i! X: i

2 N% \8 w% k; l$ f9 y0 K$ I7 L5 Z1 v  D.2010万元
) u* H" g# `9 b, j% W+ M% D. p( ]: Q. D/ X( R1 _4 N& V  P
  (2).2006年5月1日,N公司宣告分派2005年度利润,M公司应做的会计处理是()。. n- [! }( w+ g
' D+ @' |# |7 v' I, W7 P1 {7 m
  A.确认投资收益100万元& H/ F" s* K6 `1 ^& `0 ^
- O" [# }9 d2 V" }# t
  B.确认投资收益20万元& i8 G: f  d- {* f+ t' r3 `/ A6 z

1 M5 Z' T0 ~3 X" N$ m5 h1 e  C.冲减投资成本100万元1 r& g! J6 g4 o
2 f$ v7 E: x- i) _: c1 B
  D.冲减投资成本20万元1 p% A5 p, L, z2 |4 i0 L
* R. E3 e4 d9 l8 G) g0 B, t. Y$ E  x
  (3).2006年底,N公司实现2006年度的净利润400万元时,针对M公司此时应做的会计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3 m6 s4 u% w- q! t( v# e# T  U/ j( r) u0 q+ H, M
  A.直接按照N公司实现的净利润400万元计算应确认的投资收益3 G' S5 _3 w# z9 H" f, n
  M9 Q4 j2 l! g* S0 ~+ a
  B.不做任何处理,在N公司股东大会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
& t2 m' l2 H; H0 n- A
% X7 W. s4 U/ x( H" n% v- C) F  C.首先对N公司账面净利润进行调整,然后再计算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G7 j; g+ Z. q2 C) X
" W" g7 F# Z; v* Z  N; E
  D.首先对N公司账面净利润进行调整,然后再计算应确认的应收股利" O0 F) v" D* W' O8 ~$ P9 H
0 {3 ~4 s, B3 b
  (4).2007年底M公司应确认的净亏损为()。6 c8 c: V% O% N
+ d/ G5 n1 o! S* m% _/ ^
  A.104万元8 O5 U" o9 Q" ~1 }! d

0 S2 c! j, ~* u+ G+ z. \0 V  n  B.100万元: y! F; d+ a- F$ _$ q  c1 p! d
2 z$ X. C, h$ {! a5 u* k" y& }
  C.-104万元
! @* z0 z( \8 U
8 {, D6 L6 S, V' U" p  D.-100万元: h) b" [; g! j' N+ N% p

# n9 a$ J+ w: P' m5 K" M! T1 W( \  (5).2007年底M公司应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为()。, n# |4 ^9 |" a: `1 p/ E  z" N* `

/ Q" q5 ^( F! O2 {; \5 T" y5 \  A.179.2万元5 }0 [7 f, H! P! ~- A; _. X
. \+ B$ l* f# q- n7 B
  B.171.2万元
5 Q7 l5 b, i8 B! ~+ d$ e+ G, k: h/ P2 ]5 S5 b
  C.199.2万元3 u* H( }1 _6 n1 @$ @2 e- [, G

8 X6 ]( a0 ?3 h- m2 X  D.191.2万元
$ _$ h* H0 v( h; x* F9 S" `/ N5 P- V3 i% v& u0 i* v! k
  2. 2007年1月1日大运公司以银行存款9 000万元投资于天马公司60%的股权,当日天马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3 5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2007年末天马公司实现净利润7 500万元。天马公司于2008年3月1日宣告分派2007年度的现金股利2 000万元。2008年12月6日,大运公司将其持有的对天马公司长期股权投资60%中的1/3出售给某企业,出售取得价款5 400万元,出售时的账面余额仍为9 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于当日办理完毕股权划转手续。当日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24 000万元。
; P2 I) z7 B& L" |
4 X5 A0 e" ~: ~  除所实现净损益外,天马公司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大运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A  p% r/ u' f; U2 `
! Z+ K3 n. N7 q/ M. a
  在出售20%的股权后,大运公司对天马公司的持股比例为40%,在被投资单位董事会中派有代表,但不能对天马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实施控制。% b6 `( ]/ R( H( d7 P( V3 D: `

' i# u6 y( x$ |  要求:
' ?( G; J% ?, o) |+ ~) v  p
' l" E5 r2 ^2 L3 J# P  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第(1)至(3)题。5 n+ e' M, Z$ B- p3 i, d) ?
( W7 Y( v( c! U+ ]- E; {1 ^- p
  (1).下列有关大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处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3 }' l* E3 _3 A+ k% g
" @6 |7 T# R- R" ?8 V" @
  A.对天马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为9 000万元2 U4 k% n# I  B8 v; e0 w1 h/ K" n
: m, J6 ^* N7 W( f$ O. b
  B.在收回投资后,应当对原持股比例60%部分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 k0 Y9 l& g* ^0 f" b' J1 m5 w! i5 c' l
  C.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时,不应考虑其他原因导致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 E) `2 X$ ^# R: [6 |. z* V' R0 c- B
  D.在收回投资后,对天马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应由成本法改为按照权益法核算+ S1 `$ R- A$ Q3 G, J7 F. k

9 C; u$ I  D5 I' v  (2).2008年12月6日大运公司处置天马公司股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金额为()。
7 C  n; q" q% Y9 u$ x5 w: |! U
; T5 `* e; q# W6 t0 m  A.2400万元* j$ O5 w8 ?/ T% A7 k) r8 h4 ^

2 T. N9 p6 L) [! Z+ p) z; ^  B.-2400万元
# ]/ \  i& @+ b/ v8 x, e( u8 p9 c" `2 z( |& W
  C.2800万元
9 x. E+ h" }7 V) p7 R4 ?. h; l6 y- S- Q) h; A
  D.-2800万元
: S  N2 i: g! X2 ~+ J' f3 n
2 |/ X  }, z5 k+ l  v# N# p% h  (3).大运公司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时,应调整增加的留存收益金额为()。
6 R  i. S: q4 k# c: C4 i) v9 j6 Y. ?# Y7 X) ^
  A.3 000万元
. ?  c' H: {  W9 i0 N8 \* F
  U$ F6 l: ?) D( ]  B.2 700万元
/ |! v: X3 O  Z' ]
( L: t; M6 s4 Q  C.2 200万元
4 a6 u1 z! O: X' Y' ^% k2 @% I/ B
) K9 l7 }1 e5 H  g0 m  D.1 980万元- a! N" Y9 e( q' D2 |/ Y/ {
+ W' ?  _* Q+ w& |2 ~
  3. 2007年1月1日,恒通公司以银行存款500万元取得远大公司80%的股份,恒通公司与远大公司在合并前后均不受同一控制。合并当日远大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7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800万元。2007年5月2日,远大公司宣告分配2006年度现金股利100万元,2007年度远大公司实现利润200万元。2008年5月2日,远大公司宣告分配现金股利300万元,2008年度远大公司实现利润300万元。2009年5月2日,远大公司宣告分配现金股利200万元。
, P5 [( N4 ^" ]( D. |1 U0 @& A! U/ r, T  J, n) K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第(1)至第(3)题。
3 {( N) X" u. @) U" n7 A5 p- y5 D5 x  J
  (1).2007年1月1日,恒通公司对远大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为()。
' h  e  r2 j/ Z6 O
! j6 j& C* Z8 D* s  A. 400万元& v( F" i% X9 q! m
! _6 E7 E' R$ \: u) G
  B.500万元
& s0 C- j# J- ]- d/ H( ?+ Y3 u8 H
1 D5 @+ e: B5 [- z) q; K4 F  C.560万元
5 |9 H/ L* _6 ]& p" x8 F* A4 s: T+ Q( p8 d+ c( x# P+ ^
  D.640万元
5 i3 l9 Z1 t4 o- W8 J8 A% b
& H/ o% p9 k( S9 D6 y0 q  (2).下列有关恒通公司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 h1 [! x1 w  m$ a9 @0 q
0 V9 D8 K3 R( o5 Q- |( F% t2 }  A. 恒通公司应按照取得远大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3 l5 W8 n  p) Y# l% ?+ f# i' R6 o
: e7 H# O3 V4 s, Y9 T8 k
  B.恒通公司应按照取得远大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7 O$ V3 I/ C/ [& z; @2 x% t. D
, @! @+ V, O2 k
  C.恒通公司应在远大公司实现净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 K- j* O+ c9 t

" t/ G9 r* e- @3 I" \3 i/ V1 u- X  D.恒通公司应在远大公司宣告分配属于投资后实现的现金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 v3 s! O4 `2 g* Y5 |+ s, A6 I# t

8 ~/ r. n% a5 A  (3).2009年5月2日,恒通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0 v- Q5 M2 U& {% ^8 i

3 \2 F2 S/ f$ _2 o. r7 s' r5 P  A.240万元
2 g5 W! {8 P: j% ~) C* w" M7 Z1 G- u! j0 T9 w
  B.160万元
5 B3 \' i& V* @' |9 a
+ I5 s; v2 C: g1 L: j  C.80万元; i, t& _0 E8 t1 `' u6 K; X3 S4 [; M

( L7 o4 x, A5 G# ]0 }9 T  D.50万元5 r; L: c- @# N+ j0 ]+ G! O
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会计|关于我们|联系方式|站务合作|友情链接|帮助中心|会计社区 ( 京ICP备12013966号 )

GMT+8, 2025-11-28 17:14

Discuz! X3.5

萨恩课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