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1-1-6 12: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收入找应收,未收税金分开走。 . K: p( V" K1 D+ A
& K# }5 n& R* `; @" e; q 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 5 K0 P- ~# a) e! u, b2 {
4 W# {# @/ c7 T
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
U8 l% }2 K4 g* o% H* A4 X# l/ B: X* e3 e, ~" v; ^
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 & r5 e8 q+ x8 x4 _1 ^# _
4 p4 n1 w' P- r+ Q- X 所得税你直接转,营业外找固资产。 % S0 r/ v3 ?4 X0 z# r6 A8 L+ D7 }/ P
- {9 g6 b) u9 s1 M W
坏账工资折旧摊销,哪来哪去反向抵销。 : E+ W" L! E; [6 l4 J' Z
8 @* r6 D; Q1 G
为职工支付有多少,单独处理分类思考。 , p9 s# H& Q$ |' U& Z1 S# v
' `. v* W6 q# l2 x7 v# s' h, i
解释:% g4 K5 b a( j; `
8 H6 u0 i9 Y+ I. y8 d$ r' [
第一句话针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因为直接法是以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为起算点,所以,我们看到营业收入,就要找应收项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未收的税金再单独作账(收到钱的增值税才作为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应收账款中包括的应收取的税金部分。若实际未收取现金则贷记应交税金,另外,有关贴现的处理,将应收票据因贴现产生的贴现息(已计入财务费用)作反调。例如:应收票据发生额10万元(假如3月发生)后5月份贴现,贴现息为1万元。但是从期初,期末的报表看,应收票据未发生变动,但你不能不作现金流量的调整,因为实际现金现流量为9万元。
* R. w; |! z; @9 q( T g, M. x( R$ [
第二句“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告诉你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的处理时,找应付科目,同时考虑存货的期初,期末变动值,看是否与此项目有关,有关的调整。
& C4 T/ H- J- @* T- Q& h3 O1 K" k8 t4 k" W
( y% G# i) c/ x% e4 N 第三句“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是指先把“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的数额全部调整“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而后面把6项内容仅调回来。这6项内容是: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的福利费(营业费用无任何调整)。 + _# m- d7 |$ } H) V4 h& {0 O
+ K& R, ^8 d" k1 B. K9 ?2 g% A 第四句“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指的就是上面说的贴现息。
- X1 T% j) u! K1 C. C& p+ U% O4 d
9 T5 r c6 N/ b+ y2 _7 Y9 G 第五句“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找固资产”指的是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都是从固定资产盘盈,盘亏那来的,自然就要找固定资产了。
% s' d* T( n6 x1 A. a; T
, @/ s2 K" R# ?7 k 第六句是指这几个项目不影响现金流量,那么就反向抵回来就可以了。
+ x7 K! u0 w* u6 ?: k- a$ o3 Z3 d" D2 j9 ~- y) y( o
第七句是说支付给职工,和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较特殊,需单独核算。 $ k# S. P/ `( v6 U" h! _
4 I8 R# ^; _7 X$ h$ q, k) Y% G
总的来说,有三项需要注意的:一、在进行“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2项内容。这两项内容是财务费用中贴现息和应交税金中收到的现金。二、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5项内容。分别是: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待摊费用,应交税金(进项税额)。三、在进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核算时,需要调整6项内容。分别是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福利费,无形资产摊销。
! I8 y, n+ X! ^6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