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公司干了2-3 年的内审往往会有这种感觉,我前两年审计太认真了,做了一大堆审计报告,该发现的都提了,而且都整改了。现在去,查的都是大同小异的问题,如何创新?当你到新公司后,如何改变下属的审计思就显得很要紧。大可不必谈创新,我们只要一句话。
通过对历年的审计报告、审计方案以及人员访谈了解以及分析,你可以发现这个症结在于以下几个地方:
1. 审计方案不完善,审计项目不全:
(1)审计人员水平的问题,审计方案不全面。
比如,仓库审计他只做盘点审计,而且100%是抽盘,盘点的还都是本身量少的物资,根本没去看系统账、手工账、财务账是否一致,也不看物资呆滞的情况等等。
比如物流审计,他只复核单据数据是否计算正确,但是没有确认收费标准是否变更、是否复印件报销等等。
(2)审计方案是借鉴型的,与企业不符。
很多百度到的审计方案并不适合企业。就像公务车审计,有些公司其实没公务车,就是用自己的车上班,然后公司给了车贴。
(3)某些公司只有会计凭证审计,他们的定位就是财务审计。都什么年代了,还做财务稽核的工作。
2. 由于偷懒导致的审计走样或者变形:
某人的偷懒导致了徒弟的偷懒。内审无定式,并不是说什么思路、底稿都不需要,而是说在不同的公司要根据审计发现去拓展思路,而不是固步自封。
比如做货币资金审计,本来是要求进行其他应付款审计,结果因为带你的人说了这个就是押金,没什么好查的,然后新人就不做,后面再来一个新人,也不做了。结果你审核其他应付款发现存在截留转租收入的款项。
比如仓库审计,因为某某型钢长短不一,如果要完成审计,起码额外增加3 天工作时间,而且危险,然后就不盘点了。结果一查,问题还真的就在你不查的那个地方。什么自制、维修都没出入库记录,导致账面虚增。
比如办公室审计,你检查下属做的审计报告,一个问题没有,而且问他也是信誓旦旦没问题。这个时候,你千万别查什么底稿填得怎么样,你要求他提供在审计方案上索要的原始资料,一个个核对,异常是什么情况。结果发现偷懒,连基本的会计明细账都没看,再一查,一堆问题。
懒是内审人员最不能要的。
3. 将审计模式固化或者告诉了被审计单位:
有的时候会很奇怪,被审计单位会问,你的审计怎么不和其他人一样。审计程序都被人知道了,我还咋审计。不是很理解,某些单位的内审,不光喜欢把审计程序告诉被审计单位,而且在审计报告中就审计程序能写一页,搞得好像人人都是内审的储备人员或者自己很忙一样。审计报告写得好坏在于是否能提供有价值的审计发现。你好,我好,不是好内审。
有的人,有十年内审经验,其实就一天工作经验。因为从第二天开始,他就开始在重复第一天的工作。十年制造,品质如一。
内审做到一定程度,能力往往不在专业技术上,而依赖于“审计思路”和“沟通协调能力”上。有时候,强大的人际网络会给内审人员提供更多的信息,往往私下聊几句,甚至抱怨几句都可能是审计线索。人与人的交流必然是信息的交流,这很重要。不要埋头填你的底稿了。
为了解决审计思路的问题,有的审计经理会提议购买审计软件,这到底好不好?
正如大叔在《零基础学内部审计》中分析的那样,现在的审计软件有JB 用,只要做过3、4 年内审的,基本就不会想这种馊主意。
那审计部用什么软件?
就算100 多人的审计部也一样用着office。计划用project,画流程图用visio,数据分析用access,底稿用excel,编制报告用word,上报用adobe pro ,审批流和传递用公司的oa 系统。
有现成的东西不用,非要搞乱七八糟的东西!鼓吹“审计软件化”,就像外审一直鼓吹的“内审外包”,是一个阴谋论。
再谈谈审计杂志。
市面上的内审杂志,假话、大话、空话,吹牛逼、点大炮、放卫星的,太多。
有这个预算,还不如搞一个部门聚餐之类的,既能拉近人心,还能赚个口碑。
抛开审计软件,我们再讲讲审计的增值。
生活区的绿茵道,员工经常会扔垃圾在路上或草坪上,而且屡禁不止。放了垃圾桶还是有乱扔现象,那就由50 步一个垃圾桶变成20 步一个垃圾桶。这样比贴标语,苦口婆心的宣导管用很多。好的方式、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放在工作中就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创造更大的利润。内审不能仅仅着眼于测试、抽样,而应该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多听、多看、多想,除了要去发现缺陷、漏洞、异常、不合规、不合法、不合理以及其他风险外,还要多去发现工作中的事倍功半,并最终让其变成事半功倍,这也是审计创造的价值。
不同行业的审计,审计重点不一样。即使是同行业,也会因为管理模式不同,而不一样。比如采购审计,在A 公司的审计程序,可能就不适合B 公司。所以,就算你是干了5 年内审的,还是会存在未知的审计项目。
有的审计经理会说,这好办,内审理论相通的好嘛!!!除了IT 和工程,应该很快能上手。
很快能上手,那是内控审计或者说形式审计。
举一个例子,医院审计,医院审计中有一个退费审计。有的人会说,你郑大叔又在扯淡,我们是OA 审批控制的,根本不可能出错。
凡是都要以事实来说话,在没审计之前,不可乱下定言。
然后你一查:
1.以代替病人交费为由,私吞病人费用,并多次收集病人发票,冒充医生退费签字,把病人手术费退。
2.用别人工号把多位长期未结账病人的余款退走。
不懂行业或者流程,只能把自己陷于愚人自乐的状况。能查问题的人,一定是一个好的舞弊者。曾经半开玩笑:在一家公司,内审转其他职位,老板是很不放心的。内审做的舞弊,会很难查到。比如你转到采购,拿回扣就不是银行打款了,也不是支付宝转账了,而是收现金,对吧。
当然,对于未知项目如何处理,有两个办法:
好办法:找个资深内审人士,请来一天时间讲讲,个人劳务几千块够了。
坑爹办法:假装招聘,约几个精干的内审人士假装面试,实际了解对方怎么做,损人利己没费用。(不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