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60+行业真账实操,视频+实操+答疑2023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2021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202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课程
免费会计考试题库 花10天的工资,换10年的高薪! 2021年税务师考试课程会计通,专业的财务咨询平台
楼主: A热带鱼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专业阶段考试(2012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12: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参考法规4 T. [! ~5 Y5 z+ a4 A  D6 G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2 _# j% u7 I! b9 t0 h  ?1993年12月29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o7 b5 L1 K/ F8 H/ t
根据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05年10月27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
. E5 }# l; H+ q" r) G$ f2.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n9 |+ B! F. N
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决定》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
" H# N+ y9 Y7 s3.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
: g( U8 H, v2 _2 I; h. ?2006年8月27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 a4 t' Z. y2 U1 E9 T. a" P; `4.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 I- \8 m1 |. j) I2006年5月6日 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令第30号发布
, ~6 B3 r7 y# p. T5.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2 B6 f: ]; u+ f& r1 ]. q) H* d
2007年5月30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49号发布
, `, U/ _9 ?% z  y) a+ o6.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
6 J8 w+ S9 N& ?& F7 i( S! J0 Z/ h2006年5月17日 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令第32号发布
; f7 Z. b1 a. F5 ]& p0 u7.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 P4 P0 F- l0 _8 T7 C- Q- T/ t
2007年3月1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63号
! f7 W4 n0 T2 x% g; i0 M8.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k8 L' g- K9 q4 X# C2 d2007年12月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
8 B& G6 m8 M$ g% ?4 L
8 Y/ s- `& O- l' E0 \* H, ~/ t% I5 L6 \6 P
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12: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P5 H) E0 h1 H5 L
一、测试目标% @. Q  _6 j7 Z. \7 n/ ?# @+ O! b. ^
本科目主要测试考生的下列能力:8 E+ N* X- ?: f+ ]
1.掌握公司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
, w' l8 E5 d& _7 B  w$ i: k2.掌握评估影响公司表现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能力;: ?. j1 ]) ^; q
3.掌握各种战略管理工具的运用;
2 T7 t" {. J, N, P+ J4.掌握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的过程和方法;
* W% \0 F9 ?$ D" s) \8 f1 [5.分析战略选择及实施战略所带来的财务影响;
$ w2 F2 Y& T5 o  T. m- [6.掌握内部控制框架的概念和运用;: \* g, ~. }6 u( D0 i6 e" b
7.掌握风险管理框架的概念和运用;( a5 i) ?+ p5 Z- n
8.掌握控制、减少和回避风险的方法;
1 w8 z% X6 `( A2 g2 M7 M$ n$ L9.识别及评估公司面对的各种财务风险;7 F- z! p) h6 w6 g% K' G
10.掌握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对冲各种风险的方法;
* z- Q7 `8 u: @4 Y9 L6 i11.熟悉信息技术管理的应用。4 x; {) w- Y# j: E7 J4 [  z
二、测试内容与能力等级
2 G9 t7 d7 w% P7 Y+ Y2 `测试内容        能力等级
* \/ e& H# B. ~& x* k" l(一) 战略与战略管理! q& d4 Y% Q2 a& E9 }3 i
1.企业战略
' P. \4 L( R* x3 H8 A(1)战略的定义1 s- Y* I) H- J; K* J0 M
(2)明茨伯格的5P战略% b+ g6 p# @  B2 T
(3)企业战略的结构层次
0 p! L* b5 w0 g- l; j( _(4)战略的关键要素
: V- c$ m0 X6 ~5 K7 }/ d(5)战略测试8 B! N2 t! k1 w" d
2.企业的使命与目标/ c1 C6 I& j& ]0 F
(1)企业存在的理由
: s" _8 n! `% F2 q3 R4 S(2)确定企业的使命和目标
5 q+ B+ u9 x2 I8 k) X" k(3)企业使命的要素* \  ~  ]3 F* J+ z- O; |
(4)企业使命陈述
! z4 f0 E5 f9 V  q(5)确定战略目标
( Z* ^; D( t  `+ Y7 l1 w3.企业战略的发展途径9 ]& y8 }- l8 C) P9 T  e; i
(1)理性方法
1 \) y3 s, Q  E8 }8 V( D(2)应急方法
: h4 i' z4 V3 G" m9 h4.战略管理概述
3 ]& |! N& C% q' K( [(1)战略管理的含义1 u& F) k, N! P- T
(2)战略管理的流程          }( T$ s- N2 j! e! m  ?3 ]
/ r! x$ a5 P0 T0 w
1
2 I, h9 U* o9 U) n; V& d0 u15 a: y+ J. r6 S0 b
2
. k& I9 v  E8 z8 T% N21 C' _; M* Q2 @$ e1 E/ `& N! m
1. q7 o+ `( D4 G& P4 ?$ J% A# T+ e

( M( o# V- G/ v# W6 }2
% i" ]4 n+ |" G: u/ v1 \* m2
8 W9 }% B% r7 s7 l; D& G2. u! }1 ~0 V2 O: D4 N, o3 _- |
2
, O8 d" q. Z4 h2
6 r, d+ B$ Y+ x9 d  Q# _7 P5 q  z5 [% @7 u$ _7 F
1
: B% S( P" T6 g9 u. s# D  a1  j; ]/ o* q+ V& f

( U; k7 l8 J5 M2
. u7 N$ K/ J: K. S% v' W2* h" I$ P2 D+ b- ~! k
(二) 战略分析——外部环境
2 d& b9 {0 l' r: O1.一般宏观环境分析$ V& m5 G  w% s6 w
(1)政治和法律环境因素) C7 ]+ K$ I. a% }8 ]7 U% J
(2)经济环境因素
; S, s( |6 w5 j" z7 t0 U) P, `: _* O(3)社会和文化环境因素
$ g, J9 `8 b2 W(4)技术环境因素8 R( T) Q& A. e9 b: C- a& ]
2.行业环境分析" @5 @0 ~$ R$ K1 t& x. C5 c3 o. j
(1)行业和行业环境
- o3 ]$ R% f6 g" y(2)行业生命周期
4 `( M, u: I2 T# w6 D3 L* \0 Q" X(3)波特的五力模型- \; x) L. X+ D/ l' ?6 E
(4)五力模型的局限性       
) p) L; P) M8 \4 x( n7 J2 C* M! a' E1 r. g
20 O3 u; ^# o7 Y7 S1 A% f/ i
2
( [, P2 P$ l+ m. W  W6 R6 o: N$ l6 H29 i# c' L4 L- s5 k6 f9 {
2
- c8 Z1 ?* k( t0 c. i* _/ |) h& v! O1 H5 V3 ?7 ]
36 n: u8 X" Q; I* C
3
" ^, r) `; W4 a/ u9 ~* Y3
; C& G% ^$ m# @7 `2- T" e; t- c' W! ~% S# g
3.经营环境与竞争优势环境分析5 P  d" E0 O  @% M
(1)市场分析0 L/ H3 j+ }) A. B
(2)融资来源
& r5 T9 y3 ~1 D* b( r(3)劳动力市场状况
1 s4 r$ ]. G0 J: E: E4.国际商业环境和国际化经营概念及分析* w; Q, r1 D0 `! h
(1)国际化行为* H- `" e+ P  w' R' \
(2)国际化经营的动因
4 Z3 ]! q+ Q; K* r- V(3)钻石模型分析
2 a, A! q4 Q' p: L(4)国际贸易生命周期
. h3 G8 c( O6 b* l6 h. \0 [0 c, R(5)经营环境中的挑战       
9 `7 Q2 {+ a. t* z: \2 ?3, z) R, Y9 Y- S- V# D
3) X" J7 A, m! Z1 Q- r" L
3' i2 i. C% p6 D0 q# p* U: w# Y' w
& {& j0 t2 b2 O9 ?/ ^7 Q/ ?
1
! Y% \' s# d  Q9 h6 I" q2
6 I7 R* l7 c7 I  t1 D. L  b* p29 p# s8 q4 O$ Y3 n
2
' R0 U# _; u+ a, l( r" J2
& C$ e6 ~$ j' L( N9 Q! ]9 T(三)战略分析——内部资源、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6 p4 V5 o: ~  p$ }0 w4 ?
1.战略的内部因素分析
# i0 V4 W% L+ N(1)企业内部因素的构成- R- l# R/ E& |7 c  V7 W
(2)核心竞争力的辨别0 \2 I/ I& s; T. @( L' T8 P
(3)评价核心竞争力3 U% K! A6 ~/ P6 ]4 g0 W! S
2.企业内部因素的分析方法及附加竞争值( c) R; x- |1 `) {6 Y
(1)资源分析# n1 n! |! X# L- p/ e
(2)价值链分析
1 E; G, i& i! u9 t& K(3)超越竞争对手
5 k1 |. N# p" a# A  c9 L2 A6 ]  ~3.SWOT分析
4 Z" k- C6 A3 z0 |2 l(1)SWOT分析的概念及作用
$ Z8 J7 Z8 u- p6 U9 s(2)SWOT的四个要素
9 Q! |( i, S1 t( \(3)内部资源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的匹配       
; A% H# q4 S+ _' a; X23 q- b6 @# ~  x. g
2
# a( t; a$ a) C# X  O' z2; l# I5 @: B8 i0 M
0 {6 p. g( U, h. X, Q* W2 E
25 A# ^+ M6 G8 h! [3 e
2* d, }3 }  `/ J$ w+ }! E
2  \: R+ ~8 ]- Y4 A0 S1 \
/ H7 u, J7 t# W: ^$ w2 |% \

, J! R2 y# M) `2 T3
! a/ y* S2 k7 `; N, T( Q" @4 V3& i' Q! o* D1 c' d( Z" X! ~# D8 s
3
; B% }" i2 `$ M/ w7 b1 w) f( s(四) 战略选择
1 o0 J+ M9 O, _1.差距分析
7 k' C) p- [* `0 V(1)外部环境和经营战略差距
0 G0 G1 l+ m' V6 n- {% O4 a(2)内部环境和经营战略差距
" |' F( L& X" v+ F" |* M  (3)企业层面的差距分析 ( J% v3 V( g+ ]) C0 e% `; `% h
2.企业战略选择( {5 I, u- O, J' A4 F
(1)总体战略的选择
# C8 l5 @, V6 b8 n' z! W; H(2)业务单位战略的选择- l8 e8 ^9 p8 H' T; P
(3)职能战略的选择, h0 T# l! x  O* O+ S2 b1 ]3 X( w( S
3.战略发展方法- k$ j7 A( U+ r0 J0 T
(1)内部发展 # m, Q* G$ {2 r) l& s' M
(2)并购战略
; w/ v  q% P3 m* T4 [(3)联合发展和战略联盟! y; M7 D! M. m1 B- n$ V! {% ?% R& n. S
4.战略评估及选择  [# B/ ]) B' y) q. O4 y
(1)战略适宜性的分析8 H+ f7 Q8 ?" y/ P: F9 d/ e. a
(2)战略筛选' v1 D7 c3 V4 T
(3)战略的可行性分析8 I" C6 N7 B) M% {
(4)战略的可接受性分析3 N7 Z3 Z. J1 p% T# J6 G! ?
(5)行动计划
  g$ B  \& |: h9 g- |) _5.风险评估及管理的概念. B+ R4 F  j6 S1 l1 W( k
(1)风险的概念与来源' d6 T# A8 t. g% u* d7 E8 Z4 R( q
(2)风险的评估及管理' R' T( o; S) F, [% W* V' Z6 H. R5 j
6.企业与企业的战略开发        + o/ o! I! P. Y# }1 L
2 h1 [( L5 S6 O3 y
3# d8 @4 O$ l* J8 q
3/ r& I1 {& p4 i& l8 c, ]
3& q5 S5 T& q" R0 P

  Y0 G7 p! Y* o: T7 }+ o+ s" a6 H* [3
5 t6 z$ ^1 X8 b$ e3) F# {. g3 N- ?& D* p5 I
3
% S- S0 u( G! F1 e0 I! K( F0 F7 F# K7 u
3
. ?2 _, }+ R% [* x( Y7 F3
8 y# {( q# A, Z  G* @6 ~$ g3
! c7 `4 Z4 S" J& T6 I, s! `8 o6 j( w* d( F3 x
3  @  a& J4 Z' N5 Y/ N- d, H
3
9 S- t( D+ s9 C: c6 n, k( T6 c' E& V3
, U" F* F8 v* U0 W- E3
+ t  o( _8 F* L& w( T, N3
+ w' G2 J, _- d% M; U: Y
9 r& S6 _( h- }/ C1
* p3 b" D; a# b0 o& S& \' G' k1$ ?& ^1 X  ^( F0 q+ l/ \
2) K7 R* U& Y: i+ p7 d. o
(五) 战略实施( b. ~3 n8 _4 V+ ]* r4 t$ {2 e
1.组织结构: K6 y2 X9 J* l" `0 E; g/ g! F, L
(1)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关系
6 O) ?" p$ @  x" ~0 ?(2)组织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 ~% V; m4 {/ v6 g! Q3 x" Q3 y(3)组织结构的类型
  ~- L  L2 D* P/ h4 x2.企业设计
! ]& o3 [$ K. }& N- K4 r7 m(1)集权型对分权型' k7 k  }* g- l8 [
(2)环境的影响& C% j8 L6 E  D0 Z
(3)权变理论
, [' h1 p: Y8 `# ^) Z/ L4 D3.企业构型
- S" E: L3 C3 A- |' V: Y(1)结构构型的五个元素0 ?6 J/ Z4 ^  c2 l, e3 `- @9 t
(2)组织构型
; t5 k2 Q* C) \" Y3 b(3)部门的绩效测评
" u. \$ t- D! b7 a' H% I4.业务计划与实施内容
+ Z3 g2 t2 J' ~9 k9 z# d(1)业务计划和战略实施4 M3 w2 w/ C3 H
(2)在战略实施中的营销计划
+ ^: h$ X& j5 H# c# O(3)在战略实施中的研究与开发计划$ x2 G, X  ]" x& M/ A
(4)在战略实施中的生产或运营计划, Y$ [+ C# u9 p3 F/ V9 j
(5)在战略实施中的策略采购
! u0 k" y7 ~8 |: ^6 U: J(6)战略中的人力资源配合
3 b8 T' F0 }3 F- d" [/ r$ _(7)战略实施中的质量管理4 R; B" ^6 {) Z# M
5.战略实施中的领导层
% _8 B) {" p$ l) D(1)领导层的重要性
$ m: I0 P& A; j" @, L(2)领导层架构
2 q; [6 x7 g- r! j(3)领导在战略实施中的作用       
- X# k7 J) c7 b
; L- b0 Z4 W; O: x2 h4 |, G0 B1 c3 |2
7 `+ J" S: {, S5 J, `; U: U2
' }! w# x3 z+ w+ ~6 m' J22 y& B; D" h+ j9 w7 N* N' q
6 `3 y4 V3 T# G$ f" i# J- }
3
0 j7 _3 p( {, V, J7 H6 n- |4 o2! F1 \  Y2 r& \5 \; T
2
4 T+ D2 I" T7 z
# M6 Q/ e( [) ?0 k, N2
/ Y  T: p2 q& w& E* b2
/ ^8 {3 Z' }7 t8 n0 d( E2
1 M7 S, x8 A( C8 p% z- s
; A# b7 v; G$ I6 o; b9 r; G" D3
1 j# H; ]0 X. F3 V3 A3" Y; U1 v4 |5 o0 y& d. n
3! v; ^" e, n8 C2 L5 y9 l2 G
3& ?( B( e# `; |7 `
3: I" k* `  Z' e- r, B: A. O
3
1 ]/ P# w- \9 \* g, u0 c1 Y3/ f& v& G: p+ X; D! e

5 E$ o2 r- ~- R  k5 C9 A9 m9 V+ d2
$ J' l. e' N) X0 A$ i9 _5 w27 W6 ~8 I3 A  }# V3 b; o/ e+ l, ?+ H
2
8 e7 [" I  z  j, G+ ~4 Q* h
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12: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战略控制" i+ ]# k: A$ x/ Q# T7 z
1.战略控制的过程
3 X, b9 v1 d4 C1 @1 X(1)战略失效与战略控制
" R) z8 D2 H  P& z5 L(2)企业经营业绩的衡量# Q9 Q1 _: [. A9 g
2.战略控制方法2 x& [6 ]: {6 S) ]- `
(1)预算与预算控制  ?: F  G7 B9 @; P9 M
(2)企业业绩衡量指标
2 I9 ^  w/ o% a$ S(3)平衡计分卡的业绩衡量方法
  P  @. l& Z% J9 n. j(4)统计分析与专题报告
9 U3 }2 s- Z& F8 d- a: g# i3.变革管理- X2 W' G0 S$ o4 h" ~
(1)战略变革的必要性
* ~6 F% [, ?" G; U# g! B(2)战略变革的时机选择3 _& h5 S( c3 k& l. r! N# @
(3)战略变革模式; ]( W- z& z- ~* H
(4)战略变革的实现
6 f: r+ H' i& y7 N(七) 财务战略. G0 v1 W/ Q  `
1.财务战略的确立及其考虑因素0 Y7 P3 v* |  p! x% C
(1)财务战略与财务管理的概念
+ L8 a/ ^* t1 S; A1 u0 m, B(2)确立财务战略的阻力
( W$ ?% w& G9 l5 w% M2 E(3)财务战略的确立. {$ `3 P* L/ Z
2.财务战略的选择
: l( L9 n: R! ~7 c, {(1)基于发展阶段的财务战略选择( b9 B. V- ]9 P% I- [5 U( m) g: v. r
(2)基于创造价值或增长率的财务战略选择- D5 Y! e9 b3 Q. c4 P
(八)内部控制  X! T$ R" K+ T! ^. ?0 s
1.内部控制的定义和发展
' C0 D1 D" K: \" U* V' [+ W(1)内部控制的定义
9 J2 U$ p: f- G' \3 a6 N(2)内部控制的演变与发展7 S- u" J' W% W
2.企业内部控制内容的五个要素
' s9 s5 N0 r9 u; g$ q0 h5 K- q5 o(1)内部环境
5 M# \7 p. h* m  F(2)风险评估, W. `  N* a  E+ d2 o& B% [
(3)控制活动
: n# x- S" l* |. F- n(4)信息与沟通
' y% O" {7 r9 c7 y(5)内部监督
- G. b! ?2 R% E1 J2 J+ g7 H3.企业内部控制的应用# @5 G% ?0 Z3 S. U/ X/ ?1 H1 [2 @
(1)资金活动
0 T2 e; x, t  t/ v3 a(2)采购业务0 G% @+ i" \( X* z
(3)资产管理& ~  I$ N% M) d
(4)销售业务
0 v5 @$ S' _& T(5)研究与开发
: K, P; m& z8 m4 N; u(6)工程项目
9 S, u& x" D: s, R# C6 q(7)担保业务
& c/ g# [; ?2 T1 L! I9 K(8)业务外包) u$ \0 r' Q1 x, w4 d+ r' D4 R7 {
(9)财务报告
8 m$ O- i3 W" T" C& R! S2 S) A(10)全面预算及合同管理
5 L6 d! {, @  ^8 k' W4.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 l7 c; ?5 N/ ~5 c8 s: j(1)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0 M( D. H: j( `) l8 V5 g, x- z3 P
(2)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 L( b; p; I& \% X# H
(3)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0 s( A4 ?. I, X1 ]0 A5.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
0 B' z; A/ _8 ~7 ?& }/ P(1)内部控制的审计要求/ o1 o1 f8 [! ]( r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与角色
5 q0 h6 {. A8 n# v. b) |6.审计委员会在企业中的监察角色
0 ~1 N" h2 o% `& O6 y8 j6 n3 \2 M(1)审计委员会与内部控制: Z( Y* z$ ?5 H; O
(2)审计委员会履行职责的方式1 i! |7 u) d3 O) o" H! f5 L/ w
(3)审计委员会与合规
0 L" L* E' X, o1 K2 f( ~0 C(4)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 S( p3 s0 f2 C+ |' W
(5)审计委员会与外聘审计师/ H; D% p8 z: X, S
(6)向股东报告内部控制& u. V) i' k& f7 A( ~. _' V( l' ]
7.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6 G; y6 J2 t, L5 B/ K$ W/ w( n
(1)企业中的代理问题
$ {2 l$ y4 }0 L. ]: v  u(2)公司治理制度的概念8 d& n4 V; g; l0 x: y. S! N& w
(3)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 P+ _* ?. X# [) L; E
(九)风险管理原则1 V" ?4 {' w6 b( \8 Z$ @0 ^
1.风险概览5 O' N  [$ I! Q! S+ y+ B3 v
(1)风险的定义0 s3 o( Q9 O$ ?2 y, i# c2 O
(2)风险的特性
( g; o8 ]4 n0 ?(3)企业可能面对的风险种类
$ e% e" Y) ~" @* T9 V2.风险管理的概念
- |! x! ]/ t7 ^. f' X(1)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
( l' e+ S4 \+ i/ J0 R9 b(2)风险管理的内容
7 H$ |: q( H: b' e  i(3)风险管理对利益相关者的意义/ u: o* h6 O% [' J( W
(4)风险管理的发展与挑战0 V! Q5 g. D. v3 D
3.风险管理程序
% b) j9 _4 b& x. }% |2 W9 Q(1)风险识别
' Z4 m  M* t6 Y(2)对主要风险的评估5 c) a' O9 ]3 a0 x* W3 ]( W
(3)确定风险评级和应对策略5 a" o$ Y  A1 r' M
(4)风险监察
( E: U. g3 {8 ?4.风险管理策略% O% x6 U/ {/ X% o" q
(1)风险管理策略的重要性
+ O" ~5 y+ N4 W  |(2)各种风险管理策略的特点, s1 b4 h0 u% c6 R1 N! A* R
(3)选择风险管理策略的考虑因素
$ M/ }6 _  C! r3 |(4)风险管理文化7 I$ B$ J2 C. p1 x, r
5.成本、效益和挑战! v( G1 C' Z1 h' T
(1)风险管理的成本与效益3 a1 }  }( n6 t% e" I. l; `
(2)实施风险管理所面临的障碍和挑战! y# y& {% M' w" m
(十)风险管理实务
/ ^; b2 E0 k4 T" u8 O  J* @4 @1.识别、评估和应对企业面临的政治风险
$ {' w1 H+ P& x+ N(1)政治风险概述
( w6 Q' A4 \4 ^4 H) B(2)应对政治风险的态度9 B6 @3 q* H# n7 d3 ~
2.识别、评估和应对企业面临的操作风险
8 {8 X0 |; _4 U9 M(1)操作风险概述9 r) B" ~$ O. K  x3 W2 c- h
(2)应对操作风险的态度
7 x8 X" ]% F: ^& a- Y3.识别、评估和应对企业面临的项目风险
) p$ X, G4 a- D8 `  F(1)项目风险概述
9 ?, T5 s4 q$ \6 o9 Z6 Y! y(2)应对项目风险的态度
' d' ]& `! q$ q3 c4.识别、评估和应对企业面临的法律或合规性风险/ c0 m; J4 [. d2 O3 J, M
(1)法律或合规性风险概述
& _, P4 Z  z  A& r(2)应对法律或合规性风险的态度6 h& c8 }& {! k( N
5.企业面对的各种财务风险及其管理
% E3 L" {9 o; }# H; b+ _(1)财务风险* y7 O! L; R# D/ t! L
(2)财务风险管理实务
! G4 Y$ M" L, Q5 t3 V3 g: x$ d(3)财务部的职能与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 z1 U9 U5 n# k" M, A  W9 f6.识别、评估和应对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
% ^9 N. k4 P0 o2 `0 |( X3 s(1)汇率风险概述$ ^) M7 `2 w  v* G- f- I
(2)汇率风险管理的概述
  V9 S# Y( }: n3 ?7 t8 D(3)汇率风险计算方法之VaR计算法1 }; X2 I2 S3 K+ ?. q4 r
(4)汇率风险的管理方法
9 g+ P- D/ o( ^+ ]1 K) n- y7.识别、评估和应对企业面临的利率风险" F7 b5 s, ]+ p+ G
(1)利率风险概述. I, f- k: A% J5 L
(2)利率风险管理的概述2 I. q- L+ e. [* u
(3)利率风险的计量与资料收集; K- M; v8 ]3 }; T/ o0 P
(4)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间进行选择应考虑的事项
* N( B& [1 v1 {7 A( C/ R# S7 e(5)利率风险的管理方法
* v8 y( U8 T% x  j% X( U* Y+ {8.对汇率和利率风险的监督与控制
3 P$ e5 l3 a+ [1 J0 a2 S/ y2 N6 }9.与财务风险及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简单计算
. |# F! U2 S5 G. ~* J7 q8 v. f(1)衍生金融工具介绍                  
% k+ F! z6 L: j3 ]) |3 s6 ~* m! }(2)主要衍生金融工具的简单计算
  G% \3 F; s5 n' f) ^, B10.管理财务风险的其他方法1 s! t" i$ E; v
(1)经营规划及预算计划程序9 j% m- e. U, C: v5 s
(2)财务预测
9 {2 W; C. [: I) U$ ]11.对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环境变化的管理
( _% X# r6 `9 }; ]3 [/ ?(1)外部环境变化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关系7 {  O- [4 b& v' x: f; R( K. Y
(2)外部环境变化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挑战
3 _) q! L! g7 E+ W(3)企业财务接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措施( @% n) m  U7 C
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12: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企业倒闭风险
( P1 {" t; Y* P1.实务中企业在短、中期倒闭的各种迹象
, i  J. B2 `  O( K9 `9 r(1)企业倒闭的概述* `# m% Y9 \+ ?4 L/ ~, m) B9 m
(2)观察企业在短、中期倒闭的各种迹象
/ ^2 g+ G0 G' B(3)从数据观察企业倒闭的迹象7 H' @, V+ v2 ~% x: d( J
2.企业倒闭风险的应对措施
# `$ E; |: d/ Q7 C8 P# i( F7 _(1)企业放弃战略6 H5 k. L" d, U, P  p( N
(2)管理层收购; w% B8 b/ x% Q6 A/ i  ]' b4 ^' A
(3)资本再调配9 e: [4 M) g  _; c5 \
(4)企业私有化
% `' H& ~. `4 h2 V( i0 A5 j(十二)信息技术管理
# M" D' j& j  i  Y. k( d$ M1.企业中的信息需求
' t# v1 E7 W  l(1)信息需求概论$ w5 |2 o! {% n$ \% ^
(2)信息的层次
* ?3 k- @4 I! \9 i(3)信息的质量
  ?* f$ i, y, E4 L* I& Z(4)内部信息传递流程的管控2 z3 J% h. c% `9 F8 b+ V, X2 }
2.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战略应用- D4 E1 c* j+ h1 Q
(1)信息战略的类型
: N9 }* J# f3 u9 e/ V' H(2)信息系统的评价0 c/ z: r! N( Z/ \# f( }- z4 Y
(3)信息和网络
- W7 ^9 p. X7 `8 H6 C4 u0 s(4)数据收集的方法2 c0 _6 ?- O2 L( c, ?% ?
(5)管理信息数据的结果' V% g. s8 d* ~1 ?. `- h/ t/ C: P4 t
3.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                     
$ @& y! C1 r7 A+ ]# a/ |% y(1)信息系统外包和管理3 v& ^+ g: u( o- M
(2)信息技术共享服务中心% @) M  h" E  M
(3)信息系统开发框架! v( g' `4 L$ A6 ^- x% [% j
4.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相关的风险控制及其管理% \/ L; F$ X+ s' S
(1)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相关的风险控制- W6 S/ G7 _+ V6 x
(2)信息技术支持服务
0 W  T/ t" f" m# B/ {6 O5 r(3)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
; F% {# |3 o+ L9 A! J) a
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12: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9 b3 g5 Q2 h+ y经济法
9 m$ n/ p. r% F, \一、测试目标
' b6 T2 ~: M0 q本科目主要测试考生的下列能力:
0 x0 f, n0 x1 a$ A( q2 B6 y. R! j- A1.熟悉法律的一般理论;掌握与注册会计师执业相关的基本民事制度,以及民事诉讼和仲裁的基本制度;运用有关法律制度分析和解决实务中的具体问题;- k: @9 H/ `7 h8 x9 J: M
2.掌握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类商事主体法律制度;理解我国企业法律制度的体系;运用有关法律制度分析和解决实务中的具体问题;
1 C1 }' I2 E: u: m$ {3.掌握证券法律制度、企业破产法律制度以及它们与商事主体法律制度之间的关联;运用有关法律制度分析和解决实务中的具体问题;
6 K' y7 l5 J# m4.掌握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运用有关法律制度分析和解决实务中的具体问题;
, e3 f" Q3 t$ f3 p9 D5.掌握物权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具体制度间的联系与区别;运用有关法律制度分析和解决实务中的具体问题;
. N) k1 }' I/ r; ?7 Z! N6.掌握票据法律制度;运用有关法律制度分析和解决实务中的具体问题;
0 f7 P1 Y$ @0 n5 Q! ]6 o" [7.掌握外汇管理法律制度;运用有关法律制度分析和解决实务中的具体问题;
2 m. z' H5 m, ?8.掌握工业产权法律制度;运用有关法律制度分析和解决实务中的具体问题;1 ?$ B' C# ]5 [6 ^# T; K# s$ |
9.掌握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法律制度;运用有关法律制度分析和解决实务中的具体问题;( l/ |; Q- v, W5 B2 w9 q
10.建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有效避免执业中的法律风险。7 \) K$ e! I  w9 h8 _/ Y
二、测试内容与能力等级
7 B/ Q! C$ c7 L+ l测试内容        能力等级
7 o9 ?- I! W" X8 B  h(一)法律基础知识1 T+ q( N% b* x, g8 ]
1.法律的一般理论7 z, j" ]8 C4 r: a
(1)法律的特征
) P, s' W+ F  u% m: D(2)法律规范5 }2 |- b0 t: L+ [7 R+ _" T
(3)法律渊源和法系
+ C  S: D8 ?0 f2 D* c(4)法律体系
7 s# S! P  q5 C(5)法律关系7 G4 k2 X- ]6 r8 h- v
(6)经济法和经济法体系: J! U0 H# F6 @! W; Y- L
2.法律行为制度# w9 j1 C+ ^, P6 X
(1)法律行为理论9 T3 v  r2 r/ \; N
(2)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S5 T# E4 a" I6 ^* y7 }* i8 \
(3)无效民事行为5 f. ^5 h  g" E! v  T! Q% ^
(4)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M$ _" t0 a* ~8 J7 R
(5)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6 d& J: [3 w) g1 `( b9 y5 B3.代理制度2 p8 O0 {! Z, d0 m/ H  ~: e
(1)代理的基本理论. a1 f2 |- G5 w( K7 }
(2)代理权
8 |; P% E9 ^0 X* j(3)无权代理- `( O. `8 m; ]9 V$ U6 v/ A$ a3 r
(4)表见代理9 V5 i2 L& [0 ]2 W7 v
4.诉讼时效制度  T3 U  i; Z. M5 S2 p
(1)诉讼时效基本理论
, B  A% g' ?; I(2)诉讼时效的种类与起算1 C# ~4 N" K; B7 \; x4 [
(3)诉讼时效的中止9 ^3 _+ B( ^" C# }! h6 g" A
(4)诉讼时效的中断
2 T& D, R  w4 u0 h  h4 [; d5.民事诉讼与仲裁制度( _- {$ O" Z, H+ [  E
(1)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
# K2 |" N% h1 P# c(2)仲裁的基本制度       
, m; `  B+ }/ B5 k" |
; G4 |4 R/ g. `+ i1. P9 K. [; Q8 G4 R9 S5 {
2" {/ o: C/ J& I: f/ s. @9 T# j! [
1
8 v* W" _( w$ R+ z6 r  @1 S; H1
0 L* [# W% r+ n% i' ?# P: g+ z2
: R7 K5 t; Y4 B) \, v2 t" P1- O8 Y) _4 f! A) l3 ]. ^+ x

9 }# q5 P. J* a6 H21 d$ @. O* `' h* n
3
. O6 E* G2 L& s6 b% d, ]3
3 v' {, j. X+ k* ]- ~* B33 I' c, i1 B6 p3 |) t& g
1
9 N4 s: h$ A1 A& G' |  t
, a: r) s: k7 b( B27 {+ w$ _) ?3 Y
3/ m5 `7 {. R* B; l6 [
3
* d. B0 |3 |$ p" [9 x" S1 |31 S- S* ~4 K: I3 l
8 f) T7 c; A/ m7 @5 N5 Y
1+ X6 h) \2 g) W
2
0 v" Y7 \  b5 J1 c) _3 \22 d* g2 S% t0 r
3+ L% R7 f0 M1 k' s' C
0 k8 h) K* \: w# r$ K
1
/ L3 e. i- l& a/ ~7 O5 \" p! q1
" _! A: Q( c% w9 G; g5 D7 |+ i(二)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法律制度
2 c' r$ B; s  C7 w+ a1.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2 Z, ?& Z- t8 F6 s" V4 X& A$ D' c
(1)个人独资企业的基本理论! y/ {  E; s, t' J5 P6 x2 W0 S3 x4 Y
(2)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4 r5 a6 g& N  P$ {
(3)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和事务管理
4 U8 n: m; [4 H. P4 k& D(4)个人独资企业的权利和工商管理5 N& ?! }: X4 e5 o/ K- h
(5)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
1 [" O, T/ d- W" d! F' F2.合伙企业法律制度
' v! T7 A, \) ~9 G9 X; N(1)合伙企业的基本理论9 U. T* o$ i/ i4 Q, u
(2)普通合伙企业
/ P3 T6 a6 W( C& f3 _- ~(3)有限合伙企业1 Y4 }. U) |* ]' k
(4)合伙企业的解散和清算       
. Q1 t$ x/ A+ e  c) h/ S0 ~0 P" x
1
& m- Z2 ]9 I! H" G6 n8 [! x1- F1 C7 S" I) Y" a
2
: z0 J  n, ?( f) F; r6 ?' G! S: {2
+ `' U4 o# b. Z. \- \/ F! X24 g/ ^, w; x1 U4 y/ m% D$ O$ L( M% Q

- g/ `8 l8 @1 E  e/ {0 G, N1! _1 J# a/ m1 t2 W; \2 g
3, ?7 P. f/ U- w& E
3
- T6 a* R1 \4 f" F' B4 }  k, \3
% U5 F2 W+ F; \% m(三)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
7 W/ \% W4 r! G& I" n3 {5 N1.外商投资企业的基本理论% W8 Q4 Y! H; p8 n& t  f  k
(1)外商投资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J) \  c, R: J) k3 v
(2)外商投资企业的种类/ S) R5 b  M8 c* X) D3 x8 }
(3)外商投资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O5 R' V$ A% m
(4)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项目
8 M, J1 p; Q5 A# B# _0 L" x(5)外商投资企业的出资方式、比例和期限3 r# t3 v7 Y+ D# W9 n
(6)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5 K% N4 T: s0 l: v; C0 S2 k
(7)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 L! g8 d0 y5 v7 d& H9 ?
(8)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3 O/ g# A# \; U- W) ]* K- i
(9)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 A2 |0 W/ T+ F8 v# r3 A8 H
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4 k) z8 ^% ~' t& ]* c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特点+ G" @0 f9 ?7 ~) g' }6 |) |: D
(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设立. T% A$ l9 v/ i( |' |
(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协议、合同和章程0 }& b0 y8 Y4 w1 x" V
(4)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
  r  M9 F3 m9 b0 @(5)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
8 r. Q  J* i. I7 M2 u+ S(6)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经营管理) b. F' o7 [( s& M9 l
(7)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出资额转让% A' F4 D7 [7 n. ?
(8)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期限、解散和清算! R+ J) ]& |/ l1 y$ c3 q  ]3 j
3.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律制度* h/ e; y! y+ e/ e
(1)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特点1 B' _# t' o, i! ?- Q
(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设立
( |4 X' a2 d' R* `: Z' q+ o; {(3)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协议、合同和章程
0 D! [6 P" k3 {; b(4)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 k9 v8 R" H& V; \+ E/ b( e
(5)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和经营管理0 ?4 C$ F5 n# _- s& s
(6)外商先行回收投资的规定
$ X' Z% [/ U* O$ |! M: g2 v(7)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期限、解散和清算
' {" v& i) U' m& [& N$ [* i4.外资企业法律制度
2 F; p8 [2 F) |/ P(1)外资企业的特点) t1 R8 s2 n  R* _
(2)外资企业的设立
- T, x8 r; N: c  v2 E3 J& h(3)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 C; x- |; @" ]' s" f
(4)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
4 n- w& ^* `0 j- ]( i/ f3 X2 U7 V& D(5)外资企业的经营管理
5 p' M/ C: p) V# ]' X(6)外资企业的期限、终止和清算        3 K2 ?" X; e" |! Z- A
2 A, E; D0 g3 W. @1 B
1
7 U5 U; w# [/ P1
2 N0 k1 ]8 R% v& A1 l1, ]: H) v( z& q: i; Z) U
2
  W# M6 @7 e3 W# W3
, p/ N9 l% w$ g4 E( s2
+ [+ h; R3 C# T4 [1 N: {3 I2 j& v: I3# S: ?5 M5 K" \' v
2/ u3 v- ?5 J  }
2
, L% ~+ O6 }) |
9 |2 N- ?& ?0 I6 M4 x" _3 D+ R/ X10 [* i) I7 D, E
1" D5 l; }. S1 M
3/ B$ Y; y! V# C$ c; K/ Q
38 I1 \. u% g: w3 R, ?
3( u  Z5 {. l; Y% K- p
3
* L  B+ P* r+ R5 g  r# B0 f. l3
- T3 e9 x  ^) E" R9 V( C3
6 D! W/ i. o, G' }; F  |( ^: u0 ?8 V' e$ t0 Q) T' J. b
1
' t& i/ o  O/ t1 o' s5 E4 M$ T2
. B8 x- e  u0 t8 v2% U2 e) T. R: p( S
20 s& s7 I4 \+ X4 X2 k
2
2 E/ U/ j9 n9 H& @- g4 L* G2
8 l; H' ^. Q$ ~2
+ i$ y5 u* V' u. ~8 R
' J+ i  v4 x: |/ w  N/ t1. E3 G( N4 [& p
2- O5 Y7 B2 M; r; k
2
% |: p8 V& b" t; P26 N! y, n5 n5 a0 M
2
; H3 }7 p* M! f" `4 ]) R2  ~+ l! u4 ]0 q( O4 t3 o, b4 k. c; l
(四)公司法律制度
$ b+ A; i) ?; R5 B1.公司法的基本理论. ?% Q% H7 X1 V; \7 v2 `
(1)公司的特征与分类* w' |- y, n  t
(2)公司法人财产权+ ]! u$ X; _0 H$ b2 B# b* t6 r
(3)股东权利* M+ ~  M/ j0 l; Z8 L
(4)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 P( K$ N+ s/ n* C' Z$ f
(5)公司法的概念、特征与性质
* l, w& S" p, C: L$ |% y' d2.公司的登记管理
2 a2 P1 g* t' _- h* K- o( w(1)公司登记管辖+ E! H4 J0 a' m0 Z
(2)登记事项7 U1 N  Z+ C9 H, V0 [
(3)设立登记
2 F* b. M! @& @  p4 L; o0 |(4)变更登记5 J: h1 P' q6 Z: }8 C/ z
(5)注销登记
% c$ x; p+ p' [1 E" E* P3.有限责任公司
& J  h0 p2 e! z& Z& }* r* C(1)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5 P8 K0 i) ?  Z! t' j1 `' j(2)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  P. U+ R! m( E( D6 e0 E
(3)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别规定: V; Q3 j8 [( F1 k4 k4 }
(4)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别规定# P' R( b/ A1 s) g5 z+ @( S
(5)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 d9 v2 t6 W1 Z) e6 l
4.股份有限公司
3 ]4 O' u1 O: t3 X' M% K) \/ m(1)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 k" H; Y8 D1 p$ ^(2)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
: V+ W* z+ Y4 t(3)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 y- L7 n1 q; b8 x: M
5.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1 |- t$ Q$ m7 b+ T1 G& Z( s
(1)公司股票的一般理论
' P. ]0 Q2 T3 x  e* @6 b6 F(2)公司债券的一般理论
/ B2 }6 C$ }, X3 V6 A4 V& s4 u" F1 Y6.公司的财务会计
% Y/ x7 C& G4 h" n(1)公司财务会计概述8 k# c% ?' e; M$ R
(2)公司财务会计报告3 {/ c; {  L, g6 n$ R: K
(3)利润分配+ B, S& O' |  u. A: P1 `9 }1 f
7.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 e. s7 C2 U7 P/ T4 ~  ^4 Q
(1)公司合并! ?% P" U' h% b: S# w$ ?$ x
(2)公司分立4 c' @7 c% c) p" v' k$ f: }$ Q5 X
(3)公司注册资本的减少和增加7 Y+ M4 W1 l' Z9 X' X& P
8.公司解散和清算
" R, ?1 h( |. Z( |8 {(1)公司解散/ F7 i/ t) G" F! O! L, g
(2)公司清算' X; W8 A- M- ~1 X; P7 B) v9 [5 h
9.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 d1 `% b4 d; Z0 L! D  S/ b" e(1)公司发起人、股东的法律责任
. [  s2 E  D. ~2 z# }- R(2)公司的法律责任
$ n0 U+ l% O$ E9 U(3)清算组的法律责任
7 y) K, E+ x, x+ _, j  ]9 ?" ?' X(4)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的法律责任
9 @5 |  T; w1 R! E: w(5)公司登记机关的法律责任
0 H" K$ K4 R  B- i(6)其他有关法律责任       
5 E! k$ p& D: T$ L9 ?* r
( p0 y! M; g( V4 @2
0 ~$ F7 N) {" U2 i4 q! m36 C. x+ @- R7 j' _
3
  z8 B; F  U5 r0 s3
; X6 Z' n5 q5 y* a+ G* T2: \$ c, `0 s* w6 t

# z4 U3 O1 |+ b! F6 Q6 ?1
5 {$ f9 U* R3 z9 ?* p1  z8 x( g% t, N
1  A: d+ y3 u8 _( G8 ^
1) b9 |2 V, T6 R) L2 }
1% [4 g$ P9 j9 {4 Q; t
5 y9 z) }' v) T" |
1! j% B) z2 z2 {4 A! u/ B, r
2% N3 E+ h/ B0 n$ F
3
3 J: B0 [3 p. s1 J, s' E3( d- [: {, b9 p. R
3
; {% B) @) `+ ]6 C+ j
  R3 J' V1 ~! c  l9 {- J26 F; j8 l; i- U7 f9 `% |
3
$ b3 J& I+ s. w" M3
3 C' y% {0 Z: \" P/ r- _  R8 `% i2 F3 ?2 A* F
29 x# S4 E+ U4 E% j, a! |! H7 e
2
0 e4 G) J1 `" U. D! n1 A0 Q& D3 m4 c3 l% c1 g' z
1+ |$ h7 S) k  T: _6 A2 S
3
) Q! U+ K- }8 @9 o, |3
( t. d) h# _) l9 h6 m6 k) t
' N6 _2 x. S# V' [25 T2 D/ {7 d& e
26 I- L% U! z) ]4 p- q6 j
2
2 b4 I+ _1 x1 ~  G7 Z! i: h) s7 e5 f% x+ T; Q8 e% j* L
1
7 G* C, t* d4 R2
, Y( a+ I! g; M% G- k( v" N2 n) i3 j8 N0 s" o# ~4 g
3' Q( R  g, z: k: m
31 M$ M8 w' m  J
2
$ ?2 P) F1 Q( u2 f; p6 E8 u7 ~7 x3# Z! W- i9 Z( ~4 @0 q
2/ j6 e7 }: r+ E( t" ^
1
5 N' Y+ U: I0 t1 u1 F* e(五)证券法律制度, [0 Z# K7 B  j1 J3 j' U2 [
1.证券法的基本理论
! {  q( i. v: P(1)证券的特征与分类  `, s- k# }; P
(2)证券市场% h! ], O$ g, ^3 a+ N
(3)证券活动和证券管理原则+ }% l3 o, ], O" n, Z" k
(4)证券法的特征        + T, h. \3 L3 h& V5 ]

! o: x2 E4 D( E- h" Q1
" w3 |/ t, g% \- O0 q+ ~3 z4 E; P1
6 }! w$ K0 o% f) n: [. Z" S2
% j& o# ~" ]* F! i2# ~  r6 t- ~- [9 G
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12: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2.股票的发行与交易
! \1 u1 I0 Z/ F! l3 F4 Y(1)股票发行的一般理论  @# y4 q. n) f, j( I( E/ Z
(2)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O2 S; i" M7 ^  l
(3)上市公司增发股票
8 w( h4 C% `/ p1 z  {% V; ~(4))股票的上市与交易
2 U7 v2 G- _8 l1 y! V  {: n3.公司债券的发行与交易! R6 i) V1 @3 z' V' s
(1)公司债券发行的一般理论) l8 l4 a& ~( P* [
(2)公司债券的发行" m) o2 k% f7 s2 u4 z9 K
(3)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
3 g: x! O. v' B; V9 C(4)公司债券的交易3 z( n0 F! ~. f
4.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与交易
  L  B: c9 j4 u! i4 Y/ e(1)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与种类
+ s) g- N3 m8 H2 v" P0 P" C- g(2)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关系( |" a' {4 [3 b0 C  K
(3)证券投资基金的募集1 a  S# S, k9 Z3 L; X/ R5 p  u& L$ r
(4)证券投资基金上市交易1 G2 X. x  P( m2 O
5.持续信息公开
  A8 `% K) v# N1 C+ p(1)信息披露的内容
& W; E0 B  F; p1 @(2)信息披露的事务管理
7 _8 F$ J$ _1 r) S(3)信息披露的监督管理
9 p/ d1 ?5 d) q+ P$ H(4)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 f  z5 V( O  _! x% B
6.禁止的交易行为
7 i; W$ u/ q6 I2 q(1)内幕交易行为5 e- Z, a8 X5 g$ F4 ]" f
(2)操纵市场行为
* i  V' B" C% w+ F$ ^+ z(3)虚假陈述行为
: f8 O% d9 l4 l! N& u(4)欺诈客户行为
9 O: O" F1 e: I9 q4 ^: ?4 }(5)其他有关禁止的交易行为( ^9 g3 M8 p5 k6 ]# V
7.上市公司收购3 k2 B3 S/ r1 E$ o7 X
(1)上市公司收购概述6 Z) x9 |% c) x# o8 C9 e' ]1 R
(2)上市公司收购中的报告与信息披露
: B1 r9 J. Y3 ^4 R(3)要约收购4 }3 @6 M) s9 [) r
(4)协议收购
9 D4 h) ]2 W0 M% }& K3 }4 k! r(5)豁免申请4 k/ o+ _& a6 P& Y- J
(6)财务顾问, `8 ?0 O# Z/ J+ F2 L% Y
(7)上市公司收购后事项的处理1 B* |: _: h" {4 \
8.证券交易所
8 M6 |; J' P, e  \3 `1 J(1)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1 L1 a/ g% i7 z8 H' U5 l0 X
(2)证券交易所的职责和交易规则) ]( h2 l: M) t: F
9.证券中介机构' ^" |0 p5 _. Y2 t* L& U
(1)证券公司
9 T! D4 {2 d0 F+ T8 o6 b" M0 \(2)证券登记结算机构
3 J& i2 z# c2 B& {(3)证券服务机构
( m& k) O- X5 ?10.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业协会3 H8 @7 H6 {* P  ^' l  ^( y* {
(1)证券监督管理机构
" n" X( |2 h. E4 o(2)证券业协会, b& T! f6 P4 [0 U; Z4 d; f7 {
11.违反证券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0 b! T1 t' }& K5 x, L+ Q(1)法律责任的形式
3 d* o! Q) b  I( {; }; H3 j# f(2)证券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Q+ L" C4 [( j0 P5 V+ z
(六)企业破产法律制度  q, y( A: F) @* Z- V; D% K7 t- E' o
1.破产法基础理论
1 A$ H* x) F. z3 g/ K  S5 I(1)破产与破产法的概念与特征
0 d& Q; N5 f' O- J" v1 `& Q! z/ K(2)破产法的立法宗旨与调整作用
  m4 D$ _3 C; S5 j, D7 x(3)破产法的适用范围1 C4 U1 }$ ]4 L7 T1 Z' Y
2.破产申请与受理
  i- Z8 N+ A! U; F( K; r(1)破产原因
5 W: n  O0 g! K1 f/ }(2)破产申请的提出/ C. j8 L# G' {! X0 _* ^6 n
(3)破产申请的受理1 ?7 [' }+ X* e) e/ L
3. 管理人制度/ ?% b2 X, u" x+ L# l
(1)管理人的一般理论% E$ @# ~7 `$ Q3 Y5 a# b( g; I/ O
(2)管理人的资格与指定6 _$ k4 f6 u) C; X4 A: T- o& ]8 b
(3)管理人的报酬
- G$ d) i8 A& T: X8 x(4)管理人的职责与责任0 b/ k; c0 R  \9 A# X
4.债务人财产
4 Q) w2 ^, X) x- s/ B(1)债务人财产的一般规定
6 a, W& Z' y/ y(2)破产撤销权与无效行为% M5 r/ j2 [/ R- ^9 [* p0 R
(3)取回权/ k+ d# F# o: o$ S
(4)抵销权
% b9 \: V" q+ T, `$ y0 _6 o' P(5)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 j6 q  p3 L6 B' S; e; F
5. 破产债权+ n) z$ b, ]3 R& b# ]) H
(1)破产债权申报的一般规则
5 ]9 I& q! z* q% Z: ]. t(2)破产债权申报的特别规定
, J( d5 `+ q: F3 v(3)破产债权的确认5 h8 O9 [7 i7 M
6.债权人会议6 O1 ?$ q  t6 m0 I) K0 K  U0 x
(1)债权人会议的组成: W% A8 d) `- @- o
(2)债权人会议召集与职权+ M. N7 e6 [& V8 x( K1 L: o; L: T3 w; ~
(3)债权人委员会
4 i6 ~/ E/ C5 _2 E7.重整程序
5 l8 b4 A* M7 H5 I) E, z' N(1)重整制度的一般理论7 S8 H4 m; ?/ e, p
(2)重整申请与重整期间' `; N& H! j6 b9 p
(3)重整计划的制定与批准
8 ]+ t9 N  L" B( G* X8 L; H(4)重整计划的执行、监督与终止
/ Q$ p8 j/ J  @( n' z* [/ t' T8.和解制度0 N; C$ _) |/ ?" t
(1)和解的特征与一般程序
% ^4 Y) d  H: C8 Q, U. B(2)和解协议的效力  r3 B3 m# X7 @5 C: c/ s
9.破产清算程序
+ e3 i: W( J2 d(1)破产宣告
! f, O% Y0 N0 L0 Q(2)别除权
2 P. w' Z1 n+ R/ Z0 D(3)破产财产的变价与分配
  `) @, n) ?2 E# a$ Y(4)破产程序的终结% t" V: T. |; Q7 r4 k9 |
(七)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
7 Q; }; W8 L1 Q, w' G1.企业国有资产的基本理论# t( `0 u3 v! M* e- h; X4 g5 _* Q
(1)企业国有资产的概念和监督管理体制& Y9 g+ }8 Q2 C
(2)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
+ ?/ ?0 T6 D% _; F(3)国家出资企业
2 S: _6 F4 b2 M(4)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选择和考核' f8 s/ W6 P$ V2 @
(5)关系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
% Y* ]; T7 t5 Z. g. I# F(6)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
  ]! i% [, G' Y) M: p- b/ n1 r2.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法律制度
1 T  B/ b) w& Q$ O* g6 n(1)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概念和原则 : s! F1 h/ J* z6 k
(2)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
6 t; u) `5 _& a$ N4 U; {/ y  y; j( V(3)国有单位之间的产权界定
- L0 O: @$ W% s. Y6 _5 Y(4)产权界定的组织实施
. Z3 e* a5 S( w5 J' u. F8 |3.国有资产评估法律制度
, |2 V* a9 x- I$ T(1)国有资产评估的概念和原则
6 F; U5 q2 w+ C( j: c+ k6 P1 F$ C% @(2)国有资产评估的范围
: D2 n' V8 k0 |& v(3)国有资产评估的组织管理; l! S: `; I4 U0 B& R% ^: z2 r
(4)国有资产评估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
% j' a% |0 i# q5 _(5)国有资产评估方法9 a. c4 b, ^$ {/ p
4.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法律制度& [' n% P" T  m; O7 _
(1)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概念
* M8 t, {4 f" o. F1 a3 T% ~(2)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范围
* Y) p9 c- |; y; o! j) }(3)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内容和程序
( p1 K8 ~* t/ M, o  E0 ^(4)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管理5 _/ Z7 T+ a. F' }  |
5.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法律制度
. p+ V2 z; H! [, J1 J% y. i(1)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概念和原则
0 n, {$ Y+ p, _* y* a$ U! m(2)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程序6 c! @- X* c# {( r
(3)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 o/ l, B( @" a/ G  e. K7 j
(4)企业国有产权的无偿划转+ T! h7 j5 g. P% }
(5)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 ?% e! P- j3 S  q6 a6 Y" I0 o
(八)物权法律制度
( p( _, _; \1 r; `) M& E1.物权基本理论
" p# [0 l' U9 {( d" G(1)物与物权& y1 T; ?* M- R( N3 P) ?+ e9 [
(2)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y7 ^6 E9 k4 J; s# j# H, {
(3)占有
  e2 M6 ?. }( C, r(4)物权变动* i" V  ]3 y$ ^, e' F7 H! ~1 i9 I
(5)物权的民法保护
1 h) Y1 q1 o% J' B5 P- @4 L& a2.所有权制度
0 E) k) p$ n7 A+ \(1)所有权的基本理论
0 r0 x  `0 Y, P- B6 K) K(2)各类所有权) j1 K4 |% `+ Z$ y# }, i/ e$ B
(3)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V1 z3 d+ o  s
(4)共有
7 L' `5 k1 w  A* E% M) b6 J# c# {(5)相邻关系
6 T4 e4 F& H3 ^( N$ P3.用益物权制度
# O  ]* U" a3 C: }$ j/ X(1)用益物权的基本理论
2 g* i! ^9 M# S(2)主要用益物权介绍8 Q5 d; M) j4 L  V1 H5 A" L7 h
4.担保物权制度8 I/ g* l: P5 Y" P8 U0 m
(1)担保物权的基本理论9 M% P& E  H4 ]7 G$ q3 |: h. A& i
(2)抵押权
. I; B3 j4 f! v; e* s5 r1 i- K(3)质押权
2 h0 e. q9 y. h+ _2 H2 t: I9 Q(4)留置权/ n. m4 D9 N% R8 r& D
(九)合同法律制度(总则)# N9 g, _  q& M2 v0 Y9 L2 s
1.合同的基本理论
2 `/ b9 X$ S- ^( @# F0 o: T. \(1)合同与合同法
9 D8 _  {  T7 s5 f# Y) N(2)合同的分类
7 e. t% F% [# q& P8 l* E- s& b(3)合同的相对性! T1 U9 K9 @1 s9 L$ a7 G: C% M
2.合同的订立+ n+ e- s' `1 k& M  q
(1)合同的订立程序——要约与承诺
+ u, t# p/ Y# `4 n. R' a5 S+ F(2)合同的成立时间与地点
4 Y  F- J2 Q3 A: m% ~(3)格式条款
$ I8 u. N* L; G6 a$ t$ g(4)免责条款
3 h/ X) T/ [& f6 ^$ h! r' i- Z' r(5)缔约过失责任
3 C: z6 k/ h$ }; L3.合同的效力/ \# }4 A; L/ r% H" ?
(1)合同的生效1 ?: v3 S. E) S
(2)效力待定的合同2 Z, h( l6 u# S
4.合同的履行
( R2 B1 e% T% g& c(1)合同的履行规则$ c3 O5 c) @) R7 [- M8 X& z9 p. ?
(2)同时履行抗辩权
) _, i' F1 n* z6 Z6 N(3)先履行抗辩权( {: s+ a- _3 X2 t- D+ P4 V; ^# }
(4)不安抗辩权
$ O& p$ c3 Z: j# Z+ \" R3 W4 U$ b, u(5)代位权
3 u, H; ~  l& K8 T(6)撤销权
: z6 ^( g0 t8 [. _, |! A5.合同的担保+ M6 ^( p/ @* o$ X; C6 J+ c
(1)合同担保的基本理论
2 R1 `# r# m, T$ g(2)保证
+ o0 J4 `& @, Z, l! _(3)定金+ C0 G9 X1 B; w9 Q7 ^
6.合同的变更与转让7 R$ u: a  |6 ~
(1)合同的变更
4 g, J$ X: J$ ?! _- l; E(2)债权转让6 s2 {& J8 S2 B; J- J
(3)债务承担- o3 t' G( s) T. j: Z& M+ m! p
(4)债权债务的概括移转) h+ I3 I. Q5 @$ V' m% u$ T8 i
7.合同的终止
8 H. g5 a% V* B8 u$ k% g& i(1)合同终止的基本理论6 a7 A) [( \. A5 i5 \! X
(2)清偿! N: v5 h: J; k! T7 z2 J$ [9 n! l
(3)解除+ O* y2 X' S* g3 c
(4)抵销
( F5 l( w- H$ K9 f(5)提存
5 L4 u2 u: q8 ]5 v0 O: @# n(6)免除与混同
7 H7 ^5 s# P' Y9 {8.违约责任
+ g1 j- g% v6 F4 c. t2 f(1)违约责任的基本理论
& s7 I2 ~$ o5 a/ }* L(2)违约形态. E" O; S1 A0 \1 s  }7 _0 S& C
(3)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 Y9 \3 c# W4 m0 H(4)免责事由& Y5 m  ?/ h4 x8 U: v. |' H
(十)合同法律制度(分则)
( c6 X7 C& b( a1.转移财产权利的合同# o  W! r  a  W; ?
(1)买卖合同
; e+ v3 S$ ?# u6 u( N) F+ i0 [(2)赠与合同3 i9 g' ]1 n$ O1 a6 _# i
(3)借款合同% V2 @5 `/ m) R: h8 Q
(4)租赁合同
4 W% ^1 n$ t3 [(5)融资租赁合同. J' m9 r5 U, B+ p* W9 }2 }( O& Y) \
2.交付工作成果的合同
& M  L, c7 K: I; F% Y(1)承揽合同( A' J/ ^' S) [) x
(2)建设工程合同" d: ^3 k% i9 x
3.提供劳务的合同
+ V, c' ^, T5 W; s" g(1)运输合同4 P4 P$ z' _* G, u
(2)保管合同与仓储合同
/ k2 Q) l; Y7 e(3)委托合同与旅游合同
. s; p9 O( Y4 A(4)行纪合同与居间合同
* F6 u' D6 ?9 X( E4.技术合同
. y2 ]; z3 a2 y+ v9 k(1)技术开发合同
1 N8 Z1 L7 i5 S# m3 w(2)技术转让合同
3 [; |( A% N6 _$ c/ p9 E: O(3)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
8 n( z, V1 ?. V+ R. |: T5 a
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12: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外汇管理法律制度  m. |+ }: g$ K; G$ Y+ L
1.外汇管理和外汇管理法基本理论 2 U; p3 c- r0 o6 T( o/ z5 \5 c  G* L
(1)外汇及外汇管理的概念1 [% M+ u7 N+ \, T+ n! d/ D
(2)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与外汇管理立法
* L" O0 j: u' L6 T  H, ^7 n(3)我国《外汇管理条例》的适用范围及外汇管理机关
/ Y9 @9 ~; q' A$ N' j6 n, B/ ](4)我国外汇管理法的基本原则                                           H+ w2 M4 _5 _$ r
2.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制度
( v9 V/ u% V$ t" c" i8 O(1)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制度概述
0 x  g2 O# y! A9 B(2)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
! s% o2 M0 ]  a- R(3)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制度
; _+ R9 F8 O' a7 L(4)个人外汇管理制度$ r0 A' ^/ a) A
3.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制度
1 x/ {, b! x0 e3 I2 {8 z(1)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制度概述+ q/ c# O. r9 A# p
(2)直接投资项下的外汇管理
: ~4 a0 ]9 t/ |9 E3 O# W0 {(3)有价证券及衍生产品发行、交易项下的外汇管理
0 P) {6 h. e5 ?" Y(4)外债管理
7 Y8 h( R( _" x1 n; w( t' d& v9 T2 @(5)境内机构对外提供商业贷款的管理* U/ R: ^0 z2 o2 R! m' V
4.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制度
# g3 W! |. H: e5 V$ ](1)银行外汇业务管理, K/ ^3 W3 Y1 f( {( b  f
(2)保险公司外汇业务管理
7 X7 {* e& |6 L5 ~& t. v2 K(3)证券公司外汇业务管理. G6 T( {3 ^5 d$ [+ \
5.人民币汇率与外汇市场管理制度
( E6 h4 q" y( l6 y1 c0 x(1)人民币汇率管理
2 ]4 C: `2 J5 n- K" v(2)外汇市场管理
, T- A0 D3 ]3 {/ _; `9 g6.监管与处罚. f7 p' Y5 `$ {1 I! |9 M
(1)外汇管理机关的监管措施2 X) W8 d  y: Z
(2)被监管主体及其他有关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6 O6 w, D5 y( S+ q(3)对违反外汇管理规定行为的处罚' s- J% l: B- q! _- z6 J
(4)对处罚不服的救济       
8 n% l8 C! G! r8 y" c1 k% R$ }% {% s7 x9 d  [, Z. n8 r
1- ?* }- J3 ^8 H: E
1
- B) {, l8 d2 ?$ b2
& W- z  X1 n( d  r( k1
+ D  W; }3 Y9 R" K
4 i" o8 \" }6 ^* c% d- Y0 J% {2- J/ [+ G: c! V; ?" Q# b& ?
2
5 ?; ]. W/ m+ _) Z1
& R* _6 K* [$ b' q" m21 \6 m4 f+ K3 D4 n* T, o

8 q* h6 u9 N; D$ w; R1 }1
5 e* w% V6 G4 k+ u2
' L; K; p" j$ S2% ?5 i0 ^( n' ^8 n- ^8 g& S5 {
1' s8 s! M7 `" o2 b9 S% d- `
1" F+ g0 y  [# m/ i0 k; D

1 o7 F: e: m+ q3 {4 C7 F6 o2
1 q* T6 t) \3 F5 {) j5 P+ m1/ F. \- e" v# J: h
11 S' ~2 S! {7 L+ f) _

: o) A/ F( W+ N  g1 q" c; e1
- o( ~* h9 C  f7 R6 O+ z1
6 T+ Q  F5 Y7 n# P. R
5 x' ?& V' u, l4 l1! [/ c; U; a) g4 s
1
0 Q$ ]' L5 A) D, U  @1
+ ]  E( ^- G! x2 p$ M1* h. N5 M- f* C" b. V, {4 d( \! n
(十二)票据法律制度
: i- S1 a+ \( D: u1.票据法的一般理论8 j/ W3 u- I( T: s
(1)我国票据立法& h0 s# J6 Z7 |0 B
(2)票据法律关系% n' q) ?/ z% N& t% ^$ Z
(3)票据行为
. g% c& i  T; F! G5 E! N! g5 S(4)票据权利与抗辩
' l" w1 z+ u# x* U2.汇票9 P1 ?4 C5 y& t
(1)汇票的特点与种类
8 }- u2 U% ^$ r) Q3 n& k0 ~(2)出票/ O, U/ y: E, u  B' y. o6 L
(3)背书+ l6 P* |; ^: r7 z, w. i: P$ p
(4)承兑
: @4 t  ^% E$ I, {; n(5)保证
: E3 [0 s9 f8 ?6 V% |- e(6)付款
4 r1 y3 W) E& q7 y6 N(7)追索权+ f9 v9 h5 m% l. [; q$ j
3.本票
9 ?, ?1 ^% u. [5 c, j8 F(1)本票的特点- {/ M( Y3 o$ U* H  m
(2)出票
8 h/ G1 {+ P! m. d& E(3)见票付款4 q$ n1 z/ L6 Y$ k, g$ s, V
(4)对汇票有关规定的引用
/ k; Y- x9 k  ^7 ?; |4.支票+ N! Z5 ]; V' i: l
(1)支票的特点% |- ?. }% e9 b6 x0 n6 q  e
(2)出票3 Q4 @3 R7 j3 V9 ~. u3 q
(3)付款
9 H/ j6 H  ~+ e3 r' g( F(4)支票准用汇票的有关规定
4 z4 F5 }9 ?- V- x& p$ X$ s(5)对签发空头支票行为实施的行政处罚
3 I0 {! I3 U4 V9 a" Q) c5.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 a+ j5 B: S+ z* n6 y% H
(1)涉外票据的范围- A7 m( H6 ], }* |9 I; q
(2)我国票据法与有关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的关系5 `/ ?# G6 k+ g( d
(3)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7 S3 z% i2 x0 C3 S# ~& T
6.法律责任
6 p9 u4 m4 o  m(1)票据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 W8 |7 C& P" C; G
(2)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 f& S4 @3 A8 `: C  |(3)付款人故意压票、拖延支付的法律责任       
4 K) P; g; `; a5 o6 c" a" _0 P, L
1
& U/ v) p. y- r" l. d' Q3
2 ?8 m; v7 w; V9 _& v: O9 F6 T+ s3
3 ^5 K6 G2 O3 T+ @3
% x7 q9 Z3 T- h  `3 |' |& E" A5 M$ I1 F5 H8 P# c
19 u0 S- A' }1 N% a! B; B" q% G8 W
3/ K) G- \" O+ K9 X$ V7 x
3
  f; c$ y' F$ y. s& \1 q3! ?) b5 O3 Y7 j2 e& W2 Q
3& v, B! t0 f& e" d' w
3
" x- Z, Z6 F, L6 u4 x# o0 B3
9 s0 e( J: b. r( e6 ]' z4 A: j* [0 s' H& f4 ^% Q3 V+ b
19 p) @7 [! p; T4 u5 n& }
3
1 K  _7 E4 a# O: q1 Q, D& ?3
+ t" }+ b9 x) E% e0 V2 W# @2
) H: b. {) Y9 d4 V% ]4 b. ?7 b+ f  k$ A' F
1
* O) r3 o( A; s& Y5 l  B2 {34 J/ h7 G3 D% u) ~
3+ `/ g* E$ [: t+ s( t! S/ c1 o
33 \% o, y9 B- }3 y+ U+ ^& G/ T1 K
29 y" D" T& b! `5 d6 S/ S" p

% ]4 y4 S1 R/ `" p5 S/ ~: H; v2
! P- W; I$ E+ ]5 ?4 |* K; i13 q5 ?4 n$ H" y; u% Z4 t9 U- v+ V+ q
2
2 c0 W* f) T; F  s9 w
) a; W( A) _2 K7 D- g1
3 H! F! L1 k' k! f9 `; d3 n1
' f/ @% W, x  w+ N1 E1# d- i5 z: B# ^0 r0 `% ^# f
(十三)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o8 Z" q, P  t& U4 E+ W3 D
1.知识产权的基本理论8 n( W/ }7 P% r* _
(1)知识产权的概念与特征% }) z. h' i5 R4 B! I7 P& P4 z* y
(2)知识产权的范围与分类, n; d4 i3 x8 U+ N, u5 P* K* F9 z$ o
(3)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7 z. }5 _# Q+ E+ i8 J, v
(4)我国知识产权立法概况  D+ J/ [- c. v3 i3 Y) k
2.专利法律制度
5 S. u/ y4 c; \/ E  p(1)专利制度的基本理论$ t: d! f/ l' r8 e, k. i& ~
(2)专利权的主体
" e& I3 d. o2 o, W2 R(3)专利权的客体
& M1 d7 |4 R( W" e(4)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c9 k; u. [2 I+ G
(5)专利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 _3 c! _; |; F9 e
(6)专利权的终止和无效* q9 y1 P$ D1 H: g+ d, ]1 q
(7)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 r8 J  D: @  F3 ^1 `" q" D
(8)专利权的保护
$ g, \, [! z5 E( K3.商标法律制度
8 o- D5 P6 v  m+ o' b4 G$ x(1)商标制度的基本理论
6 m( G& w" g  o4 U(2)商标权0 x3 g; u2 Y; k6 M5 `
(3)商标注册的申请和审查核准
2 P, ^) v+ S* M% ?  B(4)注册商标的变更、续展和转让: W* Z/ p% F* q, v9 q+ p% _
(5)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和争议裁定& L# }$ U4 D* X8 M6 i) E6 y
(6)商标使用的管理
* Q8 b5 b# V  x1 e1 c. C(7)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5 P' J+ v" C4 m0 y& q5 D- i0 n
(8)驰名商标        . G3 y; x7 ^8 X; R- [
( e+ E) ]+ i+ s, Y
17 @; K7 o7 `8 |+ `% I3 x9 G' D
1: J; h# h/ x( f: I! b- G
1
1 N$ K: R# D( r, t: O% }1 v1
$ S, @, o  b/ T* ]! I  a4 x5 |. X2 ^! \
16 ]" H4 p3 t1 u  `
2% E+ k) K; P& A' j# A
2
; r, \! N6 ~2 t2 k- o/ Q3$ i% U1 }' Z+ @1 K/ [
3+ b1 l4 S4 M2 N
2' n+ W' Y& `6 ^7 E" V' G
2
* K% ]% D5 ?% f25 F5 R& G1 O" F2 m4 o

* b" M$ U$ R6 G5 |% p% x. P% M1
+ \% S4 x; F5 T9 v0 |7 P2+ B* a/ K( D8 h/ L
30 Q% Z& u& `# I# M
3
- e$ ]7 E  R/ a6 F, I( m) \29 a- n  }& Z2 H" X" Z' e9 r; Y
2
6 X( n9 O7 N; [39 {$ L# R9 S# l' l! Y% h$ R1 b) a2 Z
3# d* D# Y' H) B( c, Z' u
(十四)竞争法律制度
) Q) x( T' ~4 l1.竞争法的一般理论
& |+ U0 J" s7 k* `9 u(1)竞争与竞争法的概念1 G8 r1 ~- g" d6 K3 B! B
(2)竞争法立法模式; y; n2 J* b+ @" W8 |, ^
(3)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的关系5 `4 n+ B; e; p! r- n: E
2.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B9 s# v( N% m& R  Q& i! x7 X9 Q
(1)反不正当竞争法基本理论  |* S" K6 P& v4 h+ e5 z
(2)仿冒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Q7 e: q: u4 l5 G- o, n4 v
(3)商业贿赂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I0 b# N: M( }
(4)虚假宣传行为及其法律规制2 Q( p  K' r5 Y8 {8 B5 C* q
(5)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V' h! `4 x3 o! b+ ], f$ b
(6)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z$ N2 c, X2 P6 L$ H/ m3 v
(7)诋毁商誉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 z3 P/ Q0 m. N& E4 e! ]3.反垄断法律制度
# z, {2 V& P5 D7 S9 }(1)反垄断法基本理论
( T$ w5 _5 }4 [+ s7 T(2)反垄断法实施机制3 A) N* p& h& v% q5 w" a& ~( v
(3)相关市场及其界定
* u: p- x; \, O# ~; k(4)垄断协议及其法律规制3 l$ j' e1 Q: h7 N5 H# R) c+ \
(5)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 [# f- A6 P6 v+ A(6)经营者集中及其法律规制4 D: e! i( v: n4 ^$ t' u& h  ]
(7)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及其法律规制       
( x- N) D8 h3 g& p
, z! V" G& ]2 q& m+ e, ~1& J/ Y" J( F6 Y4 f% U) e
1
0 M$ r# o8 r$ Q# f6 @2 v7 m1
" W9 z! t, ?; S. `$ \( T' u. L: w. U# O" Z5 x0 G
1
/ S0 v, D' L+ w% i+ U0 T3 }% d29 E( ~. `/ ]2 l9 r5 C+ ~; h( X
2
' S7 r+ p' r& e9 I/ E8 ?. {20 R! ^6 @% b  }; v& z$ L
2
: E1 n5 U  {9 I: f& _. @2' \! V$ j' O  F- r# r' r6 {
2
! Z9 |; A6 A' W" O. S
. A$ C5 \7 q: ?- t- I! J2# b* x9 N4 y, W, j$ c
2  |$ l! _  t7 P1 ?( S, I9 u
2
1 r! m, l4 u0 ~: m% ~3  u& C2 m8 p3 z1 Q& w' R
3
. S5 O7 p2 a$ D* \" P& r3
; |. U; _8 m7 B4 V9 s0 y2
4 Z: l! s) S2 W. c三、参考法规
/ m( n$ `) V6 c  s% V  D6 I5 R5 x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x( p  A( _% [
1986年4月12日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 ~+ d0 P0 {, c: m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 ]8 B- J! }% O% E& f! d; N. [! I1988年1月26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法(办)发(1988)6号7 P7 a1 M% C( ~7 t% `1 u! z0 c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P% Y, F6 O, \
2008年8月11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50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8)11号
4 Q6 a2 Z4 v& b# M5 Q7 S4.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1 v' ?5 N6 U/ ]' y9 b2007年3月16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6 q/ ^/ f/ W2 W# e* ^; k! e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R3 v# Q, O8 Q2 _# }) Y0 e$ r6 r
2009年3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4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9)7号2 x% q4 }; H  \. P
6.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 K' G3 f! y4 n' H  D, ^' G
1999年3月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 {# c( F" R. Q3 q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 g" S- |, v& `, a3 o1999年1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90次会议通过 法释(1999)19号
% l5 E1 S9 u/ l, k/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 k: M6 V+ H2 k5 `5 h3 T$ M
2009年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9)5号
# L$ l/ G% s)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g! p! b, K% l3 y8 I4 |; c
2003年3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7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3)7号8 x. |- B* O- z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C% y6 t, C6 |3 {3 S& g9 q2009年6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9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9)11号
/ Z/ p; Z. V9 R0 B. X4 q- E/ j$ I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 i0 W; g+ G. l5 z2004年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27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4)14号5 I' I4 D2 J( E
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q8 o* X. v. `% z' K, J9 _2004年11月30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5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4)20号/ m/ P' U5 N! s6 }9 }: S3 U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9 e2 x& l1 g% e9 {
1995年6月30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1 E4 j! S- a; b  I$ i
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 I# R3 I; o. {0 n, }# X
2000年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3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4)44号4 D5 v& @# W4 Q' Y% {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节选)
. o2 c, c- H* i$ W1991年4月9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2007年修订
7 D+ c0 n3 s: b. q# ^3 R16.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 ]- W: |0 ?- K, u3 q0 p- i
1994年8月31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y' r) Z$ Y9 \9 o, \, C" i3 X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 A+ i5 v' A8 K- X' }
1993年12月29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 t% x' v8 I) T/ x# J根据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05年10月27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
- A. b5 h0 m- D6 I: K" Z1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6 ~7 H' q6 s! q1994年6月24日 国务院令第156号发布 根据2005年12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
, @. t3 ^  M  i, J  b: F1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9 E# x( S0 \! I+ b* r: K* z
2006年3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8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6)3号
2 N' }7 w, O  n; |* m( _2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8 @  m$ e! Z7 h! N% }& w( S. Z2008年5月5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47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8)6号
3 Q) L; C6 f8 p* T8 c/ e6 r6 a+ n2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A2 b8 P' s7 h
2010年12月6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4次会议通过 法释(2011)3号
3 t! C7 k3 o- j$ y5 O- T2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9 Q  j6 M' {, v# a
2002年12月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59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3)1号/ n4 Y! Y# Q. B) ]0 U
2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8 D+ i0 f8 _7 j# t6 \- O6 y
2007年6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28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7)12号
9 [% G: j' {9 @; s24.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06年修订)2 M2 x  x1 K, K$ z; ~
2006年3月16日 证监公司字(2006)38号
' M+ h. N5 }% T$ }25.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c0 _* n. c# d# p, Y+ q5 F& r8 U
        (2008年3月24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224次主席办公会审议通过,根据2011年8月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修订)
  k6 {( s5 Q/ S; v; ~4 a. i$ M26.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3 n, ?- f) J& j2 R. m(2006年5月1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80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根据2008年8月2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的决定》、2012年2月1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及第六十三条的决定》修订)
" {9 j7 ?5 X; y1 b. B27.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 n: R# ?. o3 B7 o2001年8月16日 证监发(2001)102号发布
8 z2 d4 d+ h; F' |  v3 T8 Y( z28.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 a" G4 J7 r! T0 E
2006年3月16日 证监发(2006)21号发布
# H7 |* R( k5 b% s) @- t2 ]2 e29.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
. X+ E" M8 m6 b2007年4月5日 证监公司字(2007)56号发布) h* m5 C$ i$ D' U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 d) f  }9 f( A, j' _' d
1997年2月23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 o/ r" {$ \% Q+ N' W1 i6 k2006年8月27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订
* H+ r. d  v0 d3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 p& x  l3 P- u0 p/ L+ L% D; a
1997年11月19日 国务院令第236号发布3 Y7 A1 v5 K. i( p* x) Y; r
根据2007年5月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 e% c8 K* m! _4 z4 ~8 I5 r  32.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
3 A1 a, w" I4 ?) [1999年8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0号( m$ l1 `! d3 X( a$ \) W
3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 x  t1 S* X) x9 j1 o
2008年10月28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D6 M  n* c% _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g7 r5 y2 z; b& W" ?% }* B% Q
1986年4月12日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9 j! e6 U9 J  e8 Z' x4 W1 p
根据 2000年10月31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的决定》修正 ) w3 n# Y& s* w  |) c4 r* _. [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
. l6 N7 I$ c0 C! P1990年10月28日 国务院令第301号发布, F" y8 m+ u7 |! j
根据 2001年4月12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的决定》修订
+ n/ P% v/ t9 o3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3 K* s# B; |. a4 r1979年7月1日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 ?: t" [4 O: t2 E4 @* O根据 2001年3月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 _; c9 i2 @5 I4 \) M. t! B! c* U" f3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
8 e+ i5 i$ ~! q; d; w7 t% I4 h1983年9月20日 国发(1983)148号发布
4 l2 h5 y; ]8 _1 N7 `根据 2001年7月22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的决定》修订
& D& x/ _* p( w6 e9 n38.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的暂行规定 * A! m; w8 h  }0 ]
1987年3月1日 工商企字〔1987〕第38号发布
0 J$ |- X, _, T39.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 ' u4 b& O3 S1 h
1987年12月30日 国函(1987)215号发布, I) C; `" D; R+ e
40.《合资经营企业合营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的补充规定 / Z" p' W# T: d% w0 ~  D: ?
1997年9月29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2号发布
% J+ T* ~: {2 R/ W; l- _& Q1 g4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1 {; w/ t( O1 p1 N; u  g
1988年4月13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4 u/ u! O5 a2 f8 N6 S* p根据 2000年10月31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的决定》修正
" z/ k  R4 Z; w' \' |4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 . _' b8 a8 _5 c' e8 n
1995年8月7日 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1995)第6号发布3 T3 @$ H/ ~' M
43.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
/ B3 s7 A) P* y  z& [; f7 l2002年2月11日 国务院令第346号发布
  h& r. I# Y3 k2 v44.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
6 O1 x& U/ [8 }8 Y! }2 S2006年8月8日 商务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令2006年第10号发布。 20096年68月228日 商务部令2009年第6号修订; [5 g6 S1 Z) R+ ?3 m
45.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
9 p/ |+ A. S' c3 k; C1997年5月28日 (1997)外经贸法发第267号发布
1 B$ N- a3 H- g46.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 r. j- `6 D& k& z0 q7 g* ^% j
1999年9月23日 (1999)外经贸法发第395号发布
- e1 V% q4 v" i, e! v根据2001年11月22日《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修改〈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的决定》修订9 e. Q' z! V* c' f7 h
47.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6 G- A/ G4 H' H# @6 }) o
2001年10月8日 外经贸资发(2001)538号发布4 q( J% U" g. |( `& S
48.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
) B7 m% s3 G% h0 F0 e2 @' T2002年11月1日 证监发(2002)83号发布
( S! i. M& P. ]" G1 J6 n49.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2 g; Q* u% S0 V
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决定》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
, _+ |. L. B! }) l, ?6 k5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 e; J: O' I. V: v! t8 t2002年12月26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1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3)2号
) Z4 k1 A$ b0 R" f4 W51.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 - r# [. v* _3 `5 A. X: d# _
2003年10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O8 d2 M5 h* b  Z
52.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 0 ~8 j6 l8 w1 w3 E
1994年8月4日 国务院令第160号发布
0 N9 }& N7 z/ F( L% D53.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 m' F2 ]! u* m$ ?1 P
2007年5月30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49号发布; b, u/ o; M) a; m3 k5 x
54.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 d$ n) N: u+ d# A7 s& D* y2006年12月13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40号发布
1 q% [+ J9 ~$ |1 i6 m. Z55.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G# s- e% _6 ?8 b% U2006年5月6日 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令第30号发布5 B0 e( X9 A8 ]
56.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0 }. L3 }$ p9 a. J* a
2006年5月17日 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令第32号发布
4 \7 n+ e: k& {4 E9 c2 b+ h0 S7 s4 @57.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
+ Q) y2 G: n3 f/ M: c% X- C2006年9月11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7号发布
' v. ]' [- C* Y! u' }( u0 A根据2010年10月1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7 ^! Y. P1 m! v( K
58.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若干规定的决定- \) ^4 R9 a) H/ B# l. f$ w" N) G
2008年10月9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57号
( p) ~7 q! j4 J/ z+ |0 Z59.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
5 G+ X" ]# }8 @2 e2008年10月17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58号,2009年5月13日修订
. a' c5 k4 R& R2 H60.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  f* q; V. v! a9 H1 L
2009年3月31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61号+ {7 b4 W; `; j: W- s8 P
61.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6 W: c. G7 V6 @# F" Y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0)26号
2 H: O$ i+ {, r) ?5 M3 m+ H6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9 \. R) ]2 C1 ?% T  y8 q% B; u2006年8月27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4 I5 `% q0 s  ?& }6 N
6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指定管理人的规定. c: F( k3 X1 g% B" W, \
2007年4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2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7〕8号) i8 y' L4 ^. t1 h
6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确定管理人报酬的规定
) E5 I+ o2 v0 p  @# \: I2007年4月4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2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7)9号: M) Q7 {( l4 Q) F! k, O
65.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 ( u2 ~! v1 b6 U% g# k9 M: P# y
1996年1月25日 国务院令第192号发布8 Y/ k* y5 s# O0 @+ j
66.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
% `: d* `+ ^% p1 q4 K6 h! M* a1991年11月16日 国务院令第91号发布/ F2 D6 f- @& H  _1 u8 A; p) z
67.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施行细则
7 \1 N. {# ^0 `! Q( }- ?- F: m- _1992年7月18日 国资办发(1992)36号发布
: k) H+ ?- H; ]6 S" I! K. M# }68.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 e$ H+ M* E& \2008年8月1日国务院第20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 国务院令第532号( C" f0 L& L6 j. F/ `
69.个人外汇管理办法% p% ~/ E5 h$ _5 a; Y! ]& J# a
2006年12月25日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3号发布
, F. k! ?# ^( L70.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 7 f3 e% ^7 V( B' l% R. c+ }
1996年6月20日 中国人民银行令(1996)第1号发布/ T7 P+ m5 w, ~  L' c8 p8 F5 g! J
71.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9 ~% Y' K' X0 |
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决定》修正
+ l7 C& n* v/ z4 T7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 E2 _6 Q' n+ U4 M( O# |  P2000年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0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0)32号2 s3 H, y" ^4 {3 H* ~% @3 k
73.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8 ^; H. L7 U) e7 S1984年3月12日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 1992年9月4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 2000年8月2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 V/ Y9 {/ P& H! w# a74.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 X- X; R7 e5 @0 {6 w2 u
2001年6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6号公布 根据2002年12月2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根据2010年1月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P1 S4 S& {+ l5 B4 _$ v# O
7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 e8 S+ l5 e: I  p; t9 q: w2001年6月19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80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1)21号
' h. F7 S+ R$ G: V! @7 V* d0 K$ A. V7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8 K5 v( P. v7 @7 K( Z
1982年8月23日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9 l* w3 z4 T0 U4 e6 a根据 1993年2月22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3 k6 g* z9 D0 o9 |* [根据 2001年10月27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b- K4 z$ n% \- M1 o  z+ i
77.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
+ k$ Q- _7 \" J( J1 q4 v2002年8月3日 国务院令第358号发布
. {( m" c4 U) x7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f* u: E9 A7 n2 O) R& j- P
2002年10月12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46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2〕32号
7 P! s% u6 n( Z% w79.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 o4 P4 \; Q1 T, Y8 U# `9 w- O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 x; t; e5 {, E4 \9 C& C$ \8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5 T# E5 d0 w9 C4 ?" Z! l2006年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1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7〕2号1 w. R! z) u1 \" P% h5 D( o
8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l# r: P" S+ M  T$ Y; {( X- k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7 @$ O" o* s1 ~4 @! {1 J9 L
82.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 W# U; ?: b1 t7 \/ U
2008年8月3日国务院令第529号发布" E& o3 I9 X* I  A( m7 E$ l
83.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相关市场界定的指南 & F* V6 [; ]6 j+ `& S* i
2009年5月24日发布
: M8 A3 R6 K3 @1 D9 _* z) [, P& m7 |" d  h84.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程序规定
4 N5 O- p7 K5 X2009年5月2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1号发布
/ G3 {# ?. p0 @85.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规定' d+ B* ^0 Q, O! E/ H9 I
2009年5月2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2号发布
& b$ a$ J, L; R2 N' U, c/ K86.金融业经营者集中申报营业额计算办法
/ p- T6 H3 G  B# E5 V$ w2009年7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9年第10号发布
* J% Z! L! j, w' J% r87.经营者集中申报办法
  s1 e2 b! W; n2 J# j2009年1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09年第11号发布3 P$ q  l% X8 N8 M" A3 [
88.经营者集中审查办法
. j9 y" Z0 j9 b) I% F% `8 T2009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09年第12号发布
9 j9 d1 n/ j" v2 ]) ^3 \89. 关于实施经营者集中资产或业务剥离的暂行规定
  h) O9 v0 n7 B3 U' j1 c# w, O2010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10年第41号发布" |; `2 E6 Y) q1 A8 R
90.反价格垄断规定, g4 X2 D2 T5 I
2010年12月29日发展改革委令2010年第7号发布1 t/ c1 ~- H: D( q9 [7 b
91.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
5 h" c8 X4 Z0 q  T* o2010年12月29日发展改革委令2010年第8号发布0 K$ L4 J7 Y' y# `
92.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垄断协议行为的规定
' Y. \( e% c/ a2010年12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3号公布, w' B. T" p8 W2 r8 e
9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定
2 W& x0 d/ V- r' i9 H2010年12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4号公布" ^; S, T+ P  o: L" W
94.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 B0 ~/ p7 Q9 V
2010年12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5号公布
- T; U8 g  ^& I9 m95.关于评估经营者集中竞争影响的暂行规定
; B$ ~- F% v. Y; x" V2011年8月29日商务部公告2011年第55号公布# N; |* l( \# T; R6 L, |  l' Y; v
96.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调查处理暂行办法. n  E7 a2 C2 l  n- P$ o
2011年12月30日商务部令2011年第6号公布( ?& i- ^5 P/ z6 i1 q5 P: Y

! j* K/ e3 _0 ^6 O: P% I. ^
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12: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A8 H7 d2 w2 }# m0 Z5 s税 法) k$ S+ |/ t( \5 P+ P
一、测试目标
/ |6 V+ N$ X; f6 y  i本科目主要测试考生的下列能力:. [# w- N& d. V, g' k6 m
1.熟悉税法与税制相关的基本原理;4 f/ ?1 |3 y0 o% I% S7 o7 I0 |( S/ N
2.掌握现行各税种的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地点和税收优惠等相关规定;
. \2 b: u$ R5 O9 N3.掌握不同企业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税种及应纳税额计算;$ j) S' f2 n* f5 A
4.掌握个人取得各种收入涉及的税种、应纳税额计算及相关纳税事项的有关规定;
7 U; C, [# _3 s6 M5.掌握同一经营活动涉及多税种的相互关系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7 T9 U0 t; ?* S
6.协助企业或个人准确无误地填列各主要税种的纳税申报表;
' s% V$ w$ L7 V: k( ^7.分析税收政策变动对企业等相关纳税人的潜在影响并能结合纳税人生产经营状况提出税收筹划建议;
! v9 f. y- w7 O( Q9 O- L" i: ^8.用恰当合理的专业性语言和报告明确表述企业税收遵从、涉税风险、纳税事项等与税法执行相关问题的结论;$ {, N, u7 J. a  e( F+ p
9.体现并培养税收遵从意识,提高纳税意识和税收服务意识,具备从公正立场为政府和纳税人服务的职业道德。
: m0 E' m/ `: Q- @8 q4 J" }9 z& s二、测试内容与能力等级5 K( t1 r8 |6 _* K
测试内容        能力等级; k- V% J8 e8 c* R8 O5 a
(一)税法概论
. R2 x8 o" u7 x6 _$ ~: t! Z) T! n1.税法概念
( V3 K5 R+ l+ F" d: F0 |(1)税收概述& ^/ G% ?1 l' ], C% r
(2)税法的概念
; H; r& E0 X+ e& S) S(3)税法的功能
2 B* ?* V! X+ L. W% B4 t/ K(4)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 p" c/ @, p$ w2.税法基本理论5 O/ W3 d$ d8 X; |/ L# H
(1)税法的原则5 s9 R3 Q3 F5 t5 f& h3 j
(2)税收法律关系" X( ^( W6 P' K' `2 q6 W
(3)税法的构成要素
2 B: k! @$ ]& s) r3.税收立法与税法的实施( p. X* o& Z0 ]6 m: b+ k, E
(1)税收立法
& R0 R5 Z0 J. p( I) F8 M8 A(2)税法的实施2 I/ F1 C* L& m. ^9 d8 x5 y$ b$ p4 `
4.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1 T+ c3 x1 {. S/ Q& c1 |% k
(1)税法体系概述) D$ N# Y2 I# m+ [* ^/ T' I  Y
(2)税法的分类
% i3 t; l# S* S0 q(3)我国现税法体系9 I7 |" z: K1 M
(4)我国税收制度的沿革8 f4 u( x& r! j! f: w
5.我国税收管理体制
) a. i; e# U+ v' d: w: e+ k2 _- N(1)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 y% m# v* e4 L
(2)税收立法权
$ A/ S: d6 ?1 y. ], ^(3)税收执法权       
7 f/ K) X5 O5 q
/ E& x, R9 I# d+ V, E14 \9 F; ^0 o! v0 |* Q2 M! o
1
2 I* j4 _+ \+ p  q  k1. h  B8 W) B4 s7 }& d
1% E' k+ `6 Q5 B, [  p# P
' F& L3 e3 S9 z: H
1
0 P' d2 F5 x: s, s1
# ~7 ~5 r# m0 r9 P5 _+ Q- l: G5 C2 [1
9 ?5 G; }$ e5 O$ @6 f
/ T* V9 h" Z2 X$ Q/ I. X* }1
! b" ?+ f1 r) ?& `. ^9 @  ^19 @0 C5 ^1 X9 O" \* B% e

" ?0 b4 ~+ P! ~& t1+ }  U  O  J7 B, E( a
1
+ \/ e: D  Z2 X1
& u3 R' S+ h' f  z8 t( e' u1
( b* I8 `* K# S$ M5 ^& |7 k* D8 T4 `% u9 V2 }' }" s1 y
1: Z- I( S/ f4 c8 H6 p. S6 Y* o
1
  r% R. m4 X3 w, M13 v( S* I  b& S
(二)增值税法
% ?3 E) N9 ^% G5 o/ B- i/ E1.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
' l0 F. N& ?9 r(1)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2 W5 G, B7 i' c" F( ~6 N# R
(2)征税范围的特殊规定
; \6 u/ y/ e- L(3)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 ]' R3 a! a7 E! h4 H9 e6 V
2.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 m7 T) O+ s* g: t( d* R(1)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6 S: z" c' W' n+ W) U1 V
(2)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H; k  J% u8 x, j6 |/ R( \" \
3.税率与征收率9 o# q4 d2 V& P0 A* G& Q1 P3 ~
(1)基本税率5 R9 T) h# l# v4 v. U  v1 q2 O6 k& L0 K
(2)低税率
# L! G1 v3 R( o7 v+ G# G+ `: A(3)零税率
5 V! `1 ~) o; q- w(4)征收率2 v4 c5 f/ n5 i# t- {
4.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r4 \+ p' f" Q5 z+ E! H
(1)销项税额的计算
4 ^/ _; Z9 l) Q6 v" u(2)进项税额的计算
# N1 f8 k* m3 e4 L* Y(3)应纳税额的计算
, k! `- s7 L+ k4 ^9 E6 O) Z5.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5 B0 U$ Z0 O% W' s2 ?0 A" A8 z7 c
(1)应纳税额的计算% J8 [: H1 p+ D6 c7 _' F
(2)含税销售额的换算3 v6 ~; ^/ Q! M2 h& d+ z
6.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 |" N* X1 E: J  m# U& U
(1)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 Y/ K0 Q, I8 p7 ^% j3 H
(2)混合销售行为+ W& t$ `3 o* S0 |$ {; C( I
(3)兼营非增值税应税劳务4 T; v/ m& ]" K3 B, n, R( e
7.进口货物征税
/ j5 B8 i; a$ ?9 ](1)进口货物的征税范围及纳税人
: u" n; R# t; v9 x6 M% n* Q- t5 ~(2)进口货物的适用税率
/ `% ^0 x; e' d  A(3)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 ]* w1 G- e5 s# G2 u. p: R(4)进口货物的税收管理* X$ m% ?! u  o% A; |( T0 g2 w
8.出口货物退(免)税
' w: i" \" p. A; a4 R9 N9 U(1)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政策6 U6 d( \& @9 t, C4 S% Q( l
(2)出口货物退(免)税的适用范围
  c3 _& F+ y( {1 W0 n0 \(3)出口货物的退税率
6 H. r! I0 `1 _( l( x8 V(4)出口货物应退税额的计算' W9 R9 j& T. A, ~  f) U9 P* h
(5)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 @& e* o2 n* f: ?- K7 M& t
9.税收优惠
* o$ J6 Q, ^8 S' a  V(1)《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免税项目
* Z$ \/ y0 u& Q(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征免税项目
0 Z" U; s) R) q: W* k(3)增值税起征点的规定
$ K- N; a$ d" n+ C0 ?: z6 \) Q(4)其它有关减免税规定/ ]8 _$ [0 h2 L9 ?) S
10.征收管理
* G" l# K) C3 Z( c8 B  o(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6 p0 }1 C7 S9 d3 A. A" Z3 B
(2)纳税期限( T. K/ u2 N6 e! ?
(3)纳税地点$ p( c2 H$ l2 g
(4)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
! S8 y. n8 I& X# x(5)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
( s) H, W) |1 M# s11.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及管理, B7 X- N- o$ E, t
(1)专用发票的联次6 a# n, M" p. j8 ~: j
(2)专用发票的开票限额: t# y& L3 Q* }2 A3 O6 R  y# x7 m
(3)专用发票领购使用范围
) y3 j3 J, |. r" H* T# ^6 m8 M6 t(4)专用发票开具范围1 f4 z0 k: t3 I! Y5 H1 v+ c/ T: i
(5)专用发票开具要求
7 T0 h- m6 i# f5 c! S2 R(6)开具专用发票后发生退货或开票有误的处理
# Y0 i" ]2 s& R. S0 d(7)专用发票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规定
8 a; `9 C9 |+ t- s' C(8)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 O" _3 K/ A: ^" o" ?. ~2 x

6 s' G; ?% o1 k* l/ M& Q8 Q) z! B1
) `+ j# Q) ^6 l' J/ F- u6 d& |# _12 Q" j5 G; E6 {4 I( [
1' C; u4 K" y' X, O; R: i
- y  j# C4 _, z" L4 e$ z
1( V: ?( M8 G8 r% C# h
13 n  ]0 j* t$ @4 u6 _3 @, g
5 h1 E) A) U  w* Y9 L/ W" S- g
2" j3 i/ U7 r, N" A
2
; U7 y0 F4 o2 K$ a3 s9 w2
: B( X' w" h7 K0 |  \: ^2
7 @: n  V' b/ S3 B/ c1 {- X. y& y% W* S- H8 P- v# ?
3/ E9 E3 S% t, {7 [3 N3 j
3' _: u9 N* z: r1 g- G; M0 x' |
36 @8 p5 C* K) j3 ^; i9 J
: F- ~. b$ G" L( d
31 i1 O' ]0 B0 d( a. U- z
3% u; V, s3 |' j6 y# r

. y! U% j* P/ B9 D3
& \- S! r# Y# N" G" K3
8 D) W# g7 I! ?! i) ]37 v3 D5 a$ z, c& z. C6 N* H0 N

+ Z$ ~. {( v" ?& T+ P6 {2
- D1 P. I! Q# k' P2 D+ p* \) g2( s1 j" o& [  w, n' B9 S( I0 }) y
3
5 S' N$ S; {  ?2
; g5 p7 ?0 l" H* I
  d; z5 P8 Z& m6 I0 p! |2; _+ Z/ J/ h- l1 c) ?
2
& s- s% H+ T: D1 h& a; ?2
7 v8 ]& i$ D4 t" v31 O; b. E+ d& h: B
2
8 }' C+ u: H& O9 D. {  r) @4 @% M. d5 S: r
2' W* W6 j' e+ l) ]: E
2& s! R! g& {" O' W6 Q& g1 R
2. E: n& q+ E' U, i- n
1
5 m3 ?' K7 _3 |6 S
; j. p" v1 \% ?! u2 r8 [2
! O, g9 f+ p1 G7 K2
& m8 b4 s8 l4 W: y! Q1 f2
0 X* r6 T7 _4 D: ^+ a5 z6 G6 t% V$ J2% b* D) u  I: z# B( a, y0 q/ q
2
& Q  g3 i0 C1 x6 y* S0 C, F' J
. C7 v, ?7 h4 |, Q" p$ l. {+ L1
6 }: z' f: S6 k5 m$ T+ D& Y1 Y4 a1
: U7 H+ l, D' V) \2 R9 y8 Q1
3 ]' D4 i9 O( d7 o' G+ U# [) K% }9 T1+ B3 U/ L4 ]2 O" P* G0 I2 i+ i
1
, E; l- }4 C) r. e( |# b, m1
7 o& o" E" [$ z4 }* [1
8 I3 Z; }' h- t15 r7 h/ g4 d$ Z
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12: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消费税法
9 f& R8 ~. D4 M) B- R7 z- P1.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 }7 V0 g1 ~8 P6 S8 s(1)生产应税消费品
3 h6 U# n$ h4 u- p' v# m! n(2)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
- P' T2 X! {, S( P. P! A(3)进口应税消费品4 t. _6 {1 c9 T3 }3 t
(4)零售应税消费品5 b) L4 G/ ?% ?  l6 {
2.税目与税率1 U' ^) q5 J8 D9 L# g
(1)税目
5 Y1 x# O; P$ {1 |(2)税率
8 Z' _$ f' v% v3.计税依据
7 s3 h. {4 O* U& B(1)从价计征& n: C8 T* O) T# [9 B
(2)从量计征
' z) J8 G) ]+ `% w3 Z$ w, g(3)复合计征
2 f+ X/ i0 W/ f) K" f(4)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
! ?" E/ c: H3 r6 F: k% K9 y$ l4.应纳税额的计算. x: r; s  {  X' t3 Q
(1)生产销售环节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L% O" p  t7 z; K/ a
(2)委托加工环节应纳消费税的计算3 C$ {5 }: Z% L2 D' u
(3)进口环节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 R/ f! c' @+ b: L3 w; {. x(4)已纳消费税扣除的计算
4 R/ D+ g0 t5 W4 s! U1 j9 O(5)税额减征的计算
/ J% M  |8 y# h) m# z+ _5.征收管理+ ]. k5 u1 G. m: H+ i( F& f; h/ l( j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5 R$ S$ f  F' m( T! \(2)纳税期限# l% S9 U; P' j4 R/ F: c
(3)纳税地点" \" E; k1 i; u. g. o" f! M% ~
(4)纳税申报
; Y5 b" A% [9 k+ s! A(四)营业税法6 C9 i2 J- h; B# N/ j. \/ V
1. 纳税义务人与扣缴义务人
% k2 X; R% K# P: J- z8 f! [+ x- n7 v) g(1)纳税义务人; l9 L' v4 ?4 |" |0 i
(2)扣缴义务人& D" k0 a. o" t: \
2.税目与税率; Z( t$ j+ Y3 ^9 J2 |1 L
(1)税目6 r$ p0 X: r8 `
(2)税率2 ~; A) x/ q. A
3.计税依据
6 X  N, o* @# R- u5 x7 H( s! z(1)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9 u5 X& ?- P+ K8 ]- q* ~
(2)计税依据的具体规定
5 h' o& w8 N& |5 x- c4.应纳税额的计算与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7 y/ D  g! J3 I5 z! P2 H: z
(1)应纳税额的计算
4 w0 S; q4 w* z5 \(2)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 o: }- C  N; D& J  W
5.税收优惠
2 S* ^3 V4 [' P- ~% \1 n(1)起征点
9 e# [- U# A, F5 B9 E& c( D2 a(2)税收优惠规定
/ y2 A% a' I/ v6 p; C6.征收管理+ e5 ^/ J' ?1 C- u* c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V+ T* _+ n, }- Y(2)纳税期限
0 D: L' {6 Q8 o9 h7 Q, D(3)纳税地点, W. `7 T$ V  v0 }
(4)纳税申报3 C# {4 }9 n+ f, r! k% J
(五)城市维护建设税法( N" T) v  o  _$ m/ W) d. o# i
1.纳税义务人与税率
, K3 d! U% M) P, W. B! _7 H2.计税依据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 o2 L# c5 U2 A4 t4 M, o3.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6 K' ^1 c, |3 W
(1)税收优惠7 ^! a" X) N3 c8 i' |2 q
(2)纳税环节; e. p+ {- L2 t1 E
(3)纳税期限
" b% G+ h# x0 ]( X1 b# R: t5 i3 L(4)纳税地点
. P" y0 ]% \& O( B8 K9 }2 ^(5)纳税申报0 D$ u& @+ E( [6 j4 }. r( B9 E
附:教育费附加的有关规定/ t# _  u- I- B# h4 r1 ?
(六)关税法) P( k2 x8 R7 z3 ~; ~0 Z3 L: H
1.征税对象与纳税义务人% G2 M0 Y' j& P; P# _3 T
(1)征税对象4 |2 _! U; C' ?% e& g/ e/ z
(2)纳税义务人3 z  r5 m* Z  V/ K) o- N4 t
2.进出口税则* |2 x& E5 B8 P7 H! @% {1 R
(1)进出口税则概况
. H. U3 |& R6 O(2)税则归类: _2 N4 {& v% Y
(3)税率
, V4 @  D: W- r2 Y3.关税完税价格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C# u7 `* L6 U
(1)原产地规定
5 l1 V1 G7 Y# v! @; y(2)关税的完税价格, \" @7 w, K. c, h& e8 ^! S( H' x
(3)应纳税额的计算  z1 v8 d6 {7 N! T% b
4.税收优惠
( F9 u9 f' z; S' K; h7 G(1)法定减免税
- ]& w: \( K' J/ n(2)特定减免税
4 E0 p1 e' r1 Q, }$ w(3)临时减免税
7 v% l4 A& y& Z5.征收管理
, C& ?  k6 k1 l# v* X(1)关税缴纳
9 G4 F3 e( D8 d6 u  J( q(2)关税的强制执行
) ?( x0 }5 \4 Z2 r, q7 o2 [: g(3)关税退还
; V/ s0 j! M5 a8 n9 d" y(4)关税补征和追征
8 N! E! Y; U9 r4 H% j: o( E) U(5)关税纳税争议' Q7 z, h) t) x1 Y* B/ m( H
(七)资源税法; ?& _1 ^4 @  ~& Z, t
1. 纳税义务人与税目、单位税额
  @* h5 o" p( E1 l! x( n: P(1)纳税义务人
3 T- f4 S! k% `) g9 J7 v(2)税目、单位税额
9 A& l* N2 b' u$ N1 P(3)扣缴义务人适用的税额& s% A3 y+ n' e1 a- E) Q
2.计税依据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3 a8 y9 ?  e5 N, }) T* r  q3 j9 Z! f(1)计税依据" M$ w) w# ^- j3 V
(2)应纳税额的计算
/ G8 G9 S  b( Q  Q# F, T3.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 g- g$ Z, R) S" Y: z
(1)减税、免税项目
, c  d1 w1 f/ _(2)出口应税产品不退(免)资源税的规定8 U& _2 L7 K! y" t+ W  d# O
(3)纳税义务发生时间0 T% V" M) |# k' T3 d% _
(4)纳税期限& W) D* s8 `( o
(5)纳税地点
2 A+ k- {, F  Y6 l. w(6)纳税申报3 _" L  e& j  j' ?9 b
(八)土地增值税法
" S: ]3 ^- _6 U; q: v1.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3 m; ~# [( D9 V4 t0 }(1)纳税义务人1 I6 A' _; ]" U/ e
(2)征税范围/ |4 ~6 P4 y: `  ~  K* q
2.税率
* H& O! Y: u& T, w% f$ `3.应税收入与扣除项目的确定' V4 m! G1 r+ {/ D4 R) o' x$ |* M
(1)应税收入的确定
  L5 \) [% b" V(2)扣除项目的确定
% p2 e8 P7 C& E- C4.应纳税额的计算% Z4 t) p/ k$ Z, w$ }6 F
(1)增值额的确定
3 l8 }4 s  {8 [4 w: R& w(2)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 d( a" p* s% Y+ w( s4 Y2 u(3)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 I+ h+ T' S. D  z! n
5.税收优惠9 X$ T( D  W( o' q) j/ ^# \
(1)建造普通标准住宅的税收优惠
3 Z  U7 j# ~/ R- s(2)国家征用收回的房地产税收优惠
: m4 N2 y8 |, v# h6 C(3)因城市实施规划、国家建设需要而搬迁税收优惠# ?) V) f  l9 s3 C" V# M4 F
(4)个人转让房地产的税收优惠$ t" Q* t* q3 R# z1 n) c  B
6.征收管理
* w* C) a& F: S9 `(1)加强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
8 U- B' ^/ y/ M( p) a8 g5 j7 M0 @(2)纳税地点
" @! N& C& y7 z' @! f(3)纳税申报6 x5 }7 c! ?# o! Z& s7 v
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12: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法* o6 b; ~1 W, \7 G" h& O
1.房产税法
9 b, D* ~/ d4 g: d, n(1)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 @7 F- F) h4 `6 w(2)税率、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x" C0 D7 b/ ]  y; I1 [+ I
(3)税收优惠
' o' @! c9 \$ w( Y7 J(4)征收管理, x/ U" L: c- c
2.城镇土地使用税法/ z0 w& s* ]1 ]# z' c; s% L3 X9 J
(1)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
+ m. S* Z% i# j2 p, a(2)税率、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J: V$ T) o. A5 ~) v(3)税收优惠. q* U& ?6 j* A
(4)征收管理3 u8 {8 ]# ~# P! q" k" X2 K
3.耕地占用税法+ l# Q/ j( k2 b0 k! H
(1)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3 D8 x5 w1 K3 {9 f, j3 C
(2)税率、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 H6 W& W4 ?. L. ^5 s(3)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
$ Q  U/ ?& T, h* f" G3 A(十)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法
7 U* Y: K0 ~- j( Y1.车辆购置税法
/ _& {8 T. ]* n) h% g% L- v(1)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l$ j3 X; ~+ r0 j) J* g
(2)税率与计税依据# @5 Z3 ^+ U& h( u
(3)应纳税额的计算
  P1 F3 ~1 x0 L3 q(4)税收优惠
, }9 h- w0 c% M! F( }(5)征收管理
+ \7 O' E: p6 U( e: Y2.车船税法
; }2 N; q! v0 K* y  S; Z. L5 r. r( P(1)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8 n  F+ I( z4 ?  x
(2)税目与税率% Y( [' v+ V' ]: H
(3)应纳税额的计算与代收代缴
; Q% `* J) c- O; Y4 L(4)税收优惠
2 {! t5 I- B+ b2 r% `(5)征收管理- Y2 P0 B4 \! v
(十一)印花税和契税法
" N' `" h. N) c  E3 T( F! P1.印花税法5 H. p; C  L+ y! b# O% a( {. X$ F
(1)纳税义务人
# `1 Y( a9 Q: m/ U5 H(2)税目与税率) q% K* R4 m% ~* V; T1 [% F
(3)应纳税额的计算6 A6 V) t7 K  W
(4)税收优惠
2 V- C; W/ G! t3 E(5)征收管理8 m8 {* A# f& N0 h8 L
2.契税法& k& |7 ]4 [2 ~6 u) z; B, ?4 \
(1)征税对象
, ^2 P) y8 t% D8 o4 |6 V(2)纳税义务人、税率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 }4 S$ _0 g/ t4 ?, A(3)税收优惠
* N; E! |/ ?9 z7 D(4)征收管理- V* f0 k9 l( C; X  x
(十二)企业所得税法4 r8 Z4 n& L& r# K7 }
1. 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与税率; T  s' O) O( G! D7 Q: }7 ^& N
(1)纳税义务人
" l+ p1 ~2 v+ ~9 r5 N  B7 v% V(2)征税对象
' A& o6 D* Q# h9 q+ n# i! }(3)税率# d" r* `) [$ C' e# L' k
2.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 b( U2 O6 y" }5 Y' [# ~9 h# p7 x(1)收入总额$ H' h7 @# J  o$ D1 |2 m
(2)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9 c! `! V* y2 i  S2 k# x% t
(3)扣除原则和范围
7 |$ g) k) Q. ^(4)不得扣除的项目
: e0 R& Y1 B; t& E- f8 v# D(5)亏损弥补
! v: I* F2 ?) s! k+ T! ^& j! j3.资产的税务处理0 a3 i) h- g/ w. P( a
(1)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8 [7 T! r$ }* a, a6 W. b5 V
(2)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
' q  z8 k- o5 Y# z' |(3)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 U& H8 r. ]$ w  W# {" @8 t& F' t2 X
(4)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5 L0 j' R9 ^, \! P  K+ t) Q
(5)存货的税务处理0 l" t, U3 U2 A$ x* z2 d9 O
(6)投资资产的税务处理
0 A6 K" _. |+ y* v1 F(7)税法规定与会计规定差异的处理- J2 H3 k/ k& c2 G! P; z: n" E6 j* Q/ i
4.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所得税处理
2 l& E* v+ Y: E0 [' [* @% L(1)资产损失的定义
5 T" m) t# v4 ^7 k+ M- S- b9 c" R$ k(2)资产损失扣除政策; k2 S- e9 U2 ^3 a) q
(3)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5 v+ T, v, V4 Q( C& X
5.企业重组的所得税处理2 m6 }+ z( |% ]5 u
(1)企业重组的定义
6 ^8 I2 D. Y2 x0 o  R(2)重组的一般性税务处理方法
0 l5 h0 S9 U% |/ T, h) X(3)重组的特殊性税务处理方法- E7 R8 L- H5 Z6 L  u  k
6.税收优惠
, ^1 L' Y2 b; l: M" g3 a" t(1)免征与减征优惠7 X% J) \; g& m' q  l$ t
(2)高新技术企业优惠# W* x. i1 }3 {% ~! C
(3)小型微利企业优惠6 ^6 P: Q: ^5 m" c
(4)加计扣除优惠6 g4 Z& l  S8 S& E% b6 A+ k7 R
(5)创投企业优惠2 ?2 @' B4 o# M2 ~
(6)加速折旧优惠: B, q' t% J2 \: J
(7)减计收入优惠& L( X! ~* B2 W! T" Q3 s1 y; ^
(8)税额抵免优惠
, T  V3 d" G' z9 `. v(9)民族自治地方优惠
" T, T, @6 ~& u/ T* S0 b9 _3 T7 \" B8 z1 @0 d(10)非居民企业优惠$ U8 h5 k7 D: D; Q2 F
(11)特殊行业优惠
0 V) `! V8 n* j5 D(12)其他优惠' }9 _+ F7 j& S; s0 |+ O
7.应纳税额的计算
9 u2 u( \" O& E0 e3 d(1)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B; G5 K4 @5 S0 Z+ Y% V
(2)境外所得抵扣税额的计算
0 Z# T6 t% T, r* t& J% ?( p(3)居民企业核定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
) s6 k  @) S: D; c(4)非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 a) }, N# w8 n) H) F7 G(5)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5 u4 Y. f6 k+ V4 v# \' c/ Q
(6)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预缴税款的处理4 l  J( ^! k9 D1 C9 S+ X" n" o
8.源泉扣缴  X  w; ^( _+ m- {* `6 }" \
(1)扣缴义务
& ?8 G' c) @  V# C, X(2)扣缴方法4 S& b1 {  h  L* a5 l& B
(3)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若干问题+ C" }2 |" C6 s8 p) [: S
9.特别纳税调整9 _$ v) H& O8 Y% |5 a
(1)调整范围
" C3 a  U  b* `5 ]# X1 {(2)调整方法5 ~5 |: A! D0 h  d7 y# R% G
(3)核定征收  Q1 \+ L6 b9 `  `$ g
(4)加收利息
3 q8 o5 P, J2 k- y& j4 E10.征收管理
- q8 E( S' O- P) W; D: d' E. |(1)纳税地点; }2 g) s! B) D9 W2 \$ D) u! h5 j
(2)纳税期限
' h0 q9 T+ g5 x* e: I(3)纳税申报! C& T* F9 e. q& b
(4)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 X4 _0 i/ N6 h: t8 l
(5)合伙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
8 H/ q  v% T- B. W9 A! u(6)新增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调整$ K) s; g0 u% k7 P0 p5 a
(7)纳税申报填写方法* O# u' J% G8 {" _7 p$ K. i$ p: B
(十三)个人所得税法, Z; n2 F8 a; _6 ~9 M  r
1.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1 H( ^0 Z+ L6 L$ v( R(1)纳税义务人
6 }$ x# V8 A$ o. S) ^1 Z2 Z(2)征税范围
' L9 A0 W. {+ `$ ~* Y2.税率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5 P1 m3 I4 c! Q& r4 ~' s(1)税率
, Q6 f8 R% D6 V& O5 p1 y; V( Y! V(2)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e4 ?" m( Y+ j/ {( ?" F4 \3.应纳税额的计算
3 s0 s1 R/ ^; d(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F% e$ W' g. M$ n4 Y/ `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3 j  \( J9 g4 p. \2 [. B(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W) z5 H2 B8 ?8 l' v* y
(4)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 _( z& |3 w# o! W8 W, R(5)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S9 B4 `. Q! B) z7 |& n+ C3 M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2 n: T' b% N  Y3 `$ z( T! R1 P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 D4 Y# p3 Y' o; U; F8 N; |3 P/ @(8)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3 j; S9 w) P7 G3 d! [  X' v
(9)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N1 w/ u$ U7 O  [2 J3 e
(10)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2 f( [/ O9 L3 j' U
(11)其他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 N( H8 r5 D; D& x(12)应纳税额计算中的特殊问题
5 [! [/ m3 m0 K  O4.税收优惠
! ^4 p+ |4 X2 N: E8 C2 S- ^(1)免征个人所得税的优惠
' T! W/ i; X( H9 O, Q/ q(2)减征个人所得税的优惠
1 }; h! d' F/ @4 j* Q(3)非居民纳税人的减免税优惠3 |( f* M2 z3 [" l9 \7 K
5.境外所得的税额扣除- f  ^: d5 B* g! n) X" {) r
6.征收管理& h$ B* Y+ @% }$ w3 ~1 Q
(1)自行申报纳税
& T2 c) m8 n0 d* i1 ~(2)代扣代缴纳税' m) i# f. {" i7 h
(3)核定征收
3 a' f* e- m5 _5 e& f, O(4)个人所得税的管理
* X) X2 U5 c" x: a2 a
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会计|关于我们|联系方式|站务合作|友情链接|帮助中心|会计社区 ( 京ICP备12013966号 )

GMT+8, 2025-11-28 22:02

Discuz! X3.5

萨恩课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