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2-6-7 12: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外汇管理法律制度 m. |+ }: g$ K; G$ Y+ L
1.外汇管理和外汇管理法基本理论 2 U; p3 c- r0 o6 T( o/ z5 \5 c G* L
(1)外汇及外汇管理的概念1 [% M+ u7 N+ \, T+ n! d/ D
(2)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与外汇管理立法
* L" O0 j: u' L6 T H, ^7 n(3)我国《外汇管理条例》的适用范围及外汇管理机关
/ Y9 @9 ~; q' A$ N' j6 n, B/ ](4)我国外汇管理法的基本原则 H+ w2 M4 _5 _$ r
2.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制度
( v9 V/ u% V$ t" c" i8 O(1)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制度概述
0 x g2 O# y! A9 B(2)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
! s% o2 M0 ] a- R(3)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制度
; _+ R9 F8 O' a7 L(4)个人外汇管理制度$ r0 A' ^/ a) A
3.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制度
1 x/ {, b! x0 e3 I2 {8 z(1)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制度概述+ q/ c# O. r9 A# p
(2)直接投资项下的外汇管理
: ~4 a0 ]9 t/ |9 E3 O# W0 {(3)有价证券及衍生产品发行、交易项下的外汇管理
0 P) {6 h. e5 ?" Y(4)外债管理
7 Y8 h( R( _" x1 n; w( t' d& v9 T2 @(5)境内机构对外提供商业贷款的管理* U/ R: ^0 z2 o2 R! m' V
4.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制度
# g3 W! |. H: e5 V$ ](1)银行外汇业务管理, K/ ^3 W3 Y1 f( {( b f
(2)保险公司外汇业务管理
7 X7 {* e& |6 L5 ~& t. v2 K(3)证券公司外汇业务管理. G6 T( {3 ^5 d$ [+ \
5.人民币汇率与外汇市场管理制度
( E6 h4 q" y( l6 y1 c0 x(1)人民币汇率管理
2 ]4 C: `2 J5 n- K" v(2)外汇市场管理
, T- A0 D3 ]3 {/ _; `9 g6.监管与处罚. f7 p' Y5 `$ {1 I! |9 M
(1)外汇管理机关的监管措施2 X) W8 d y: Z
(2)被监管主体及其他有关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6 O6 w, D5 y( S+ q(3)对违反外汇管理规定行为的处罚' s- J% l: B- q! _- z6 J
(4)对处罚不服的救济
8 n% l8 C! G! r8 y" c1 k% R$ }% {% s7 x9 d [, Z. n8 r
1- ?* }- J3 ^8 H: E
1
- B) {, l8 d2 ?$ b2
& W- z X1 n( d r( k1
+ D W; }3 Y9 R" K
4 i" o8 \" }6 ^* c% d- Y0 J% {2- J/ [+ G: c! V; ?" Q# b& ?
2
5 ?; ]. W/ m+ _) Z1
& R* _6 K* [$ b' q" m21 \6 m4 f+ K3 D4 n* T, o
8 q* h6 u9 N; D$ w; R1 }1
5 e* w% V6 G4 k+ u2
' L; K; p" j$ S2% ?5 i0 ^( n' ^8 n- ^8 g& S5 {
1' s8 s! M7 `" o2 b9 S% d- `
1" F+ g0 y [# m/ i0 k; D
1 o7 F: e: m+ q3 {4 C7 F6 o2
1 q* T6 t) \3 F5 {) j5 P+ m1/ F. \- e" v# J: h
11 S' ~2 S! {7 L+ f) _
: o) A/ F( W+ N g1 q" c; e1
- o( ~* h9 C f7 R6 O+ z1
6 T+ Q F5 Y7 n# P. R
5 x' ?& V' u, l4 l1! [/ c; U; a) g4 s
1
0 Q$ ]' L5 A) D, U @1
+ ] E( ^- G! x2 p$ M1* h. N5 M- f* C" b. V, {4 d( \! n
(十二)票据法律制度
: i- S1 a+ \( D: u1.票据法的一般理论8 j/ W3 u- I( T: s
(1)我国票据立法& h0 s# J6 Z7 |0 B
(2)票据法律关系% n' q) ?/ z% N& t% ^$ Z
(3)票据行为
. g% c& i T; F! G5 E! N! g5 S(4)票据权利与抗辩
' l" w1 z+ u# x* U2.汇票9 P1 ?4 C5 y& t
(1)汇票的特点与种类
8 }- u2 U% ^$ r) Q3 n& k0 ~(2)出票/ O, U/ y: E, u B' y. o6 L
(3)背书+ l6 P* |; ^: r7 z, w. i: P$ p
(4)承兑
: @4 t ^% E$ I, {; n(5)保证
: E3 [0 s9 f8 ?6 V% |- e(6)付款
4 r1 y3 W) E& q7 y6 N(7)追索权+ f9 v9 h5 m% l. [; q$ j
3.本票
9 ?, ?1 ^% u. [5 c, j8 F(1)本票的特点- {/ M( Y3 o$ U* H m
(2)出票
8 h/ G1 {+ P! m. d& E(3)见票付款4 q$ n1 z/ L6 Y$ k, g$ s, V
(4)对汇票有关规定的引用
/ k; Y- x9 k ^7 ?; |4.支票+ N! Z5 ]; V' i: l
(1)支票的特点% |- ?. }% e9 b6 x0 n6 q e
(2)出票3 Q4 @3 R7 j3 V9 ~. u3 q
(3)付款
9 H/ j6 H ~+ e3 r' g( F(4)支票准用汇票的有关规定
4 z4 F5 }9 ?- V- x& p$ X$ s(5)对签发空头支票行为实施的行政处罚
3 I0 {! I3 U4 V9 a" Q) c5.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 a+ j5 B: S+ z* n6 y% H
(1)涉外票据的范围- A7 m( H6 ], }* |9 I; q
(2)我国票据法与有关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的关系5 `/ ?# G6 k+ g( d
(3)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7 S3 z% i2 x0 C3 S# ~& T
6.法律责任
6 p9 u4 m4 o m(1)票据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 W8 |7 C& P" C; G
(2)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 f& S4 @3 A8 `: C |(3)付款人故意压票、拖延支付的法律责任
4 K) P; g; `; a5 o6 c" a" _0 P, L
1
& U/ v) p. y- r" l. d' Q3
2 ?8 m; v7 w; V9 _& v: O9 F6 T+ s3
3 ^5 K6 G2 O3 T+ @3
% x7 q9 Z3 T- h `3 |' |& E" A5 M$ I1 F5 H8 P# c
19 u0 S- A' }1 N% a! B; B" q% G8 W
3/ K) G- \" O+ K9 X$ V7 x
3
f; c$ y' F$ y. s& \1 q3! ?) b5 O3 Y7 j2 e& W2 Q
3& v, B! t0 f& e" d' w
3
" x- Z, Z6 F, L6 u4 x# o0 B3
9 s0 e( J: b. r( e6 ]' z4 A: j* [0 s' H& f4 ^% Q3 V+ b
19 p) @7 [! p; T4 u5 n& }
3
1 K _7 E4 a# O: q1 Q, D& ?3
+ t" }+ b9 x) E% e0 V2 W# @2
) H: b. {) Y9 d4 V% ]4 b. ?7 b+ f k$ A' F
1
* O) r3 o( A; s& Y5 l B2 {34 J/ h7 G3 D% u) ~
3+ `/ g* E$ [: t+ s( t! S/ c1 o
33 \% o, y9 B- }3 y+ U+ ^& G/ T1 K
29 y" D" T& b! `5 d6 S/ S" p
% ]4 y4 S1 R/ `" p5 S/ ~: H; v2
! P- W; I$ E+ ]5 ?4 |* K; i13 q5 ?4 n$ H" y; u% Z4 t9 U- v+ V+ q
2
2 c0 W* f) T; F s9 w
) a; W( A) _2 K7 D- g1
3 H! F! L1 k' k! f9 `; d3 n1
' f/ @% W, x w+ N1 E1# d- i5 z: B# ^0 r0 `% ^# f
(十三)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o8 Z" q, P t& U4 E+ W3 D
1.知识产权的基本理论8 n( W/ }7 P% r* _
(1)知识产权的概念与特征% }) z. h' i5 R4 B! I7 P& P4 z* y
(2)知识产权的范围与分类, n; d4 i3 x8 U+ N, u5 P* K* F9 z$ o
(3)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7 z. }5 _# Q+ E+ i8 J, v
(4)我国知识产权立法概况 D+ J/ [- c. v3 i3 Y) k
2.专利法律制度
5 S. u/ y4 c; \/ E p(1)专利制度的基本理论$ t: d! f/ l' r8 e, k. i& ~
(2)专利权的主体
" e& I3 d. o2 o, W2 R(3)专利权的客体
& M1 d7 |4 R( W" e(4)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c9 k; u. [2 I+ G
(5)专利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 _3 c! _; |; F9 e
(6)专利权的终止和无效* q9 y1 P$ D1 H: g+ d, ]1 q
(7)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 r8 J D: @ F3 ^1 `" q" D
(8)专利权的保护
$ g, \, [! z5 E( K3.商标法律制度
8 o- D5 P6 v m+ o' b4 G$ x(1)商标制度的基本理论
6 m( G& w" g o4 U(2)商标权0 x3 g; u2 Y; k6 M5 `
(3)商标注册的申请和审查核准
2 P, ^) v+ S* M% ? B(4)注册商标的变更、续展和转让: W* Z/ p% F* q, v9 q+ p% _
(5)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和争议裁定& L# }$ U4 D* X8 M6 i) E6 y
(6)商标使用的管理
* Q8 b5 b# V x1 e1 c. C(7)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5 P' J+ v" C4 m0 y& q5 D- i0 n
(8)驰名商标 . G3 y; x7 ^8 X; R- [
( e+ E) ]+ i+ s, Y
17 @; K7 o7 `8 |+ `% I3 x9 G' D
1: J; h# h/ x( f: I! b- G
1
1 N$ K: R# D( r, t: O% }1 v1
$ S, @, o b/ T* ]! I a4 x5 |. X2 ^! \
16 ]" H4 p3 t1 u `
2% E+ k) K; P& A' j# A
2
; r, \! N6 ~2 t2 k- o/ Q3$ i% U1 }' Z+ @1 K/ [
3+ b1 l4 S4 M2 N
2' n+ W' Y& `6 ^7 E" V' G
2
* K% ]% D5 ?% f25 F5 R& G1 O" F2 m4 o
* b" M$ U$ R6 G5 |% p% x. P% M1
+ \% S4 x; F5 T9 v0 |7 P2+ B* a/ K( D8 h/ L
30 Q% Z& u& `# I# M
3
- e$ ]7 E R/ a6 F, I( m) \29 a- n }& Z2 H" X" Z' e9 r; Y
2
6 X( n9 O7 N; [39 {$ L# R9 S# l' l! Y% h$ R1 b) a2 Z
3# d* D# Y' H) B( c, Z' u
(十四)竞争法律制度
) Q) x( T' ~4 l1.竞争法的一般理论
& |+ U0 J" s7 k* `9 u(1)竞争与竞争法的概念1 G8 r1 ~- g" d6 K3 B! B
(2)竞争法立法模式; y; n2 J* b+ @" W8 |, ^
(3)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的关系5 `4 n+ B; e; p! r- n: E
2.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B9 s# v( N% m& R Q& i! x7 X9 Q
(1)反不正当竞争法基本理论 |* S" K6 P& v4 h+ e5 z
(2)仿冒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Q7 e: q: u4 l5 G- o, n4 v
(3)商业贿赂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I0 b# N: M( }
(4)虚假宣传行为及其法律规制2 Q( p K' r5 Y8 {8 B5 C* q
(5)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V' h! `4 x3 o! b+ ], f$ b
(6)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z$ N2 c, X2 P6 L$ H/ m3 v
(7)诋毁商誉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 z3 P/ Q0 m. N& E4 e! ]3.反垄断法律制度
# z, {2 V& P5 D7 S9 }(1)反垄断法基本理论
( T$ w5 _5 }4 [+ s7 T(2)反垄断法实施机制3 A) N* p& h& v% q5 w" a& ~( v
(3)相关市场及其界定
* u: p- x; \, O# ~; k(4)垄断协议及其法律规制3 l$ j' e1 Q: h7 N5 H# R) c+ \
(5)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 [# f- A6 P6 v+ A(6)经营者集中及其法律规制4 D: e! i( v: n4 ^$ t' u& h ]
(7)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及其法律规制
( x- N) D8 h3 g& p
, z! V" G& ]2 q& m+ e, ~1& J/ Y" J( F6 Y4 f% U) e
1
0 M$ r# o8 r$ Q# f6 @2 v7 m1
" W9 z! t, ?; S. `$ \( T' u. L: w. U# O" Z5 x0 G
1
/ S0 v, D' L+ w% i+ U0 T3 }% d29 E( ~. `/ ]2 l9 r5 C+ ~; h( X
2
' S7 r+ p' r& e9 I/ E8 ?. {20 R! ^6 @% b }; v& z$ L
2
: E1 n5 U {9 I: f& _. @2' \! V$ j' O F- r# r' r6 {
2
! Z9 |; A6 A' W" O. S
. A$ C5 \7 q: ?- t- I! J2# b* x9 N4 y, W, j$ c
2 |$ l! _ t7 P1 ?( S, I9 u
2
1 r! m, l4 u0 ~: m% ~3 u& C2 m8 p3 z1 Q& w' R
3
. S5 O7 p2 a$ D* \" P& r3
; |. U; _8 m7 B4 V9 s0 y2
4 Z: l! s) S2 W. c三、参考法规
/ m( n$ `) V6 c s% V D6 I5 R5 x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x( p A( _% [
1986年4月12日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 ~+ d0 P0 {, c: m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 ]8 B- J! }% O% E& f! d; N. [! I1988年1月26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法(办)发(1988)6号7 P7 a1 M% C( ~7 t% `1 u! z0 c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P% Y, F6 O, \
2008年8月11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50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8)11号
4 Q6 a2 Z4 v& b# M5 Q7 S4.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1 v' ?5 N6 U/ ]' y9 b2007年3月16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6 q/ ^/ f/ W2 W# e* ^; k! e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R3 v# Q, O8 Q2 _# }) Y0 e$ r6 r
2009年3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4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9)7号2 x% q4 }; H \. P
6.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 K' G3 f! y4 n' H D, ^' G
1999年3月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 {# c( F" R. Q3 q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 g" S- |, v& `, a3 o1999年1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90次会议通过 法释(1999)19号
% l5 E1 S9 u/ l, k/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 k: M6 V+ H2 k5 `5 h3 T$ M
2009年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9)5号
# L$ l/ G% s)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g! p! b, K% l3 y8 I4 |; c
2003年3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7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3)7号8 x. |- B* O- z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C% y6 t, C6 |3 {3 S& g9 q2009年6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9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9)11号
/ Z/ p; Z. V9 R0 B. X4 q- E/ j$ I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 i0 W; g+ G. l5 z2004年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27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4)14号5 I' I4 D2 J( E
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q8 o* X. v. `% z' K, J9 _2004年11月30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5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4)20号/ m/ P' U5 N! s6 }9 }: S3 U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9 e2 x& l1 g% e9 {
1995年6月30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1 E4 j! S- a; b I$ i
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 I# R3 I; o. {0 n, }# X
2000年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3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4)44号4 D5 v& @# W4 Q' Y% {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节选)
. o2 c, c- H* i$ W1991年4月9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2007年修订
7 D+ c0 n3 s: b. q# ^3 R16.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 ]- W: |0 ?- K, u3 q0 p- i
1994年8月31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y' r) Z$ Y9 \9 o, \, C" i3 X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 A+ i5 v' A8 K- X' }
1993年12月29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 t% x' v8 I) T/ x# J根据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05年10月27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
- A. b5 h0 m- D6 I: K" Z1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6 ~7 H' q6 s! q1994年6月24日 国务院令第156号发布 根据2005年12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
, @. t3 ^ M i, J b: F1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9 E# x( S0 \! I+ b* r: K* z
2006年3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8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6)3号
2 N' }7 w, O n; |* m( _2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8 @ m$ e! Z7 h! N% }& w( S. Z2008年5月5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47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8)6号
3 Q) L; C6 f8 p* T8 c/ e6 r6 a+ n2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A2 b8 P' s7 h
2010年12月6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4次会议通过 法释(2011)3号
3 t! C7 k3 o- j$ y5 O- T2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9 Q j6 M' {, v# a
2002年12月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59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3)1号/ n4 Y! Y# Q. B) ]0 U
2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8 D+ i0 f8 _7 j# t6 \- O6 y
2007年6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28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7)12号
9 [% G: j' {9 @; s24.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06年修订)2 M2 x x1 K, K$ z; ~
2006年3月16日 证监公司字(2006)38号
' M+ h. N5 }% T$ }25.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c0 _* n. c# d# p, Y+ q5 F& r8 U
(2008年3月24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224次主席办公会审议通过,根据2011年8月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修订)
k6 {( s5 Q/ S; v; ~4 a. i$ M26.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3 n, ?- f) J& j2 R. m(2006年5月1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80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根据2008年8月2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的决定》、2012年2月1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及第六十三条的决定》修订)
" {9 j7 ?5 X; y1 b. B27.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 n: R# ?. o3 B7 o2001年8月16日 证监发(2001)102号发布
8 z2 d4 d+ h; F' | v3 T8 Y( z28.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 a" G4 J7 r! T0 E
2006年3月16日 证监发(2006)21号发布
# H7 |* R( k5 b% s) @- t2 ]2 e29.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
. X+ E" M8 m6 b2007年4月5日 证监公司字(2007)56号发布) h* m5 C$ i$ D' U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 d) f }9 f( A, j' _' d
1997年2月23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 o/ r" {$ \% Q+ N' W1 i6 k2006年8月27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订
* H+ r. d v0 d3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 p& x l3 P- u0 p/ L+ L% D; a
1997年11月19日 国务院令第236号发布3 Y7 A1 v5 K. i( p* x) Y; r
根据2007年5月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 e% c8 K* m! _4 z4 ~8 I5 r 32.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
3 A1 a, w" I4 ?) [1999年8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0号( m$ l1 `! d3 X( a$ \) W
3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 x t1 S* X) x9 j1 o
2008年10月28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D6 M n* c% _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g7 r5 y2 z; b& W" ?% }* B% Q
1986年4月12日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9 j! e6 U9 J e8 Z' x4 W1 p
根据 2000年10月31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的决定》修正 ) w3 n# Y& s* w |) c4 r* _. [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
. l6 N7 I$ c0 C! P1990年10月28日 国务院令第301号发布, F" y8 m+ u7 |! j
根据 2001年4月12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的决定》修订
+ n/ P% v/ t9 o3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3 K* s# B; |. a4 r1979年7月1日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 ?: t" [4 O: t2 E4 @* O根据 2001年3月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 _; c9 i2 @5 I4 \) M. t! B! c* U" f3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
8 e+ i5 i$ ~! q; d; w7 t% I4 h1983年9月20日 国发(1983)148号发布
4 l2 h5 y; ]8 _1 N7 `根据 2001年7月22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的决定》修订
& D& x/ _* p( w6 e9 n38.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的暂行规定 * A! m; w8 h }0 ]
1987年3月1日 工商企字〔1987〕第38号发布
0 J$ |- X, _, T39.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 ' u4 b& O3 S1 h
1987年12月30日 国函(1987)215号发布, I) C; `" D; R+ e
40.《合资经营企业合营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的补充规定 / Z" p' W# T: d% w0 ~ D: ?
1997年9月29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2号发布
% J+ T* ~: {2 R/ W; l- _& Q1 g4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1 {; w/ t( O1 p1 N; u g
1988年4月13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4 u/ u! O5 a2 f8 N6 S* p根据 2000年10月31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的决定》修正
" z/ k R4 Z; w' \' |4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 . _' b8 a8 _5 c' e8 n
1995年8月7日 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1995)第6号发布3 T3 @$ H/ ~' M
43.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
/ B3 s7 A) P* y z& [; f7 l2002年2月11日 国务院令第346号发布
h& r. I# Y3 k2 v44.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
6 O1 x& U/ [8 }8 Y! }2 S2006年8月8日 商务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令2006年第10号发布。 20096年68月228日 商务部令2009年第6号修订; [5 g6 S1 Z) R+ ?3 m
45.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
9 p/ |+ A. S' c3 k; C1997年5月28日 (1997)外经贸法发第267号发布
1 B$ N- a3 H- g46.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 r. j- `6 D& k& z0 q7 g* ^% j
1999年9月23日 (1999)外经贸法发第395号发布
- e1 V% q4 v" i, e! v根据2001年11月22日《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修改〈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的决定》修订9 e. Q' z! V* c' f7 h
47.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6 G- A/ G4 H' H# @6 }) o
2001年10月8日 外经贸资发(2001)538号发布4 q( J% U" g. |( `& S
48.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
) B7 m% s3 G% h0 F0 e2 @' T2002年11月1日 证监发(2002)83号发布
( S! i. M& P. ]" G1 J6 n49.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2 g; Q* u% S0 V
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决定》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
, _+ |. L. B! }) l, ?6 k5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 e; J: O' I. V: v! t8 t2002年12月26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1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3)2号
) Z4 k1 A$ b0 R" f4 W51.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 - r# [. v* _3 `5 A. X: d# _
2003年10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O8 d2 M5 h* b Z
52.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 0 ~8 j6 l8 w1 w3 E
1994年8月4日 国务院令第160号发布
0 N9 }& N7 z/ F( L% D53.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 m' F2 ]! u* m$ ?1 P
2007年5月30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49号发布; b, u/ o; M) a; m3 k5 x
54.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 d$ n) N: u+ d# A7 s& D* y2006年12月13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40号发布
1 q% [+ J9 ~$ |1 i6 m. Z55.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G# s- e% _6 ?8 b% U2006年5月6日 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令第30号发布5 B0 e( X9 A8 ]
56.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0 }. L3 }$ p9 a. J* a
2006年5月17日 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令第32号发布
4 \7 n+ e: k& {4 E9 c2 b+ h0 S7 s4 @57.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
+ Q) y2 G: n3 f/ M: c% X- C2006年9月11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7号发布
' v. ]' [- C* Y! u' }( u0 A根据2010年10月1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7 ^! Y. P1 m! v( K
58.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若干规定的决定- \) ^4 R9 a) H/ B# l. f$ w" N) G
2008年10月9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57号
( p) ~7 q! j4 J/ z+ |0 Z59.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
5 G+ X" ]# }8 @2 e2008年10月17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58号,2009年5月13日修订
. a' c5 k4 R& R2 H60.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 f* q; V. v! a9 H1 L
2009年3月31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61号+ {7 b4 W; `; j: W- s8 P
61.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6 W: c. G7 V6 @# F" Y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0)26号
2 H: O$ i+ {, r) ?5 M3 m+ H6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9 \. R) ]2 C1 ?% T y8 q% B; u2006年8月27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4 I5 `% q0 s ?& }6 N
6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指定管理人的规定. c: F( k3 X1 g% B" W, \
2007年4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2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7〕8号) i8 y' L4 ^. t1 h
6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确定管理人报酬的规定
) E5 I+ o2 v0 p @# \: I2007年4月4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2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7)9号: M) Q7 {( l4 Q) F! k, O
65.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 ( u2 ~! v1 b6 U% g# k9 M: P# y
1996年1月25日 国务院令第192号发布8 Y/ k* y5 s# O0 @+ j
66.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
% `: d* `+ ^% p1 q4 K6 h! M* a1991年11月16日 国务院令第91号发布/ F2 D6 f- @& H _1 u8 A; p) z
67.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施行细则
7 \1 N. {# ^0 `! Q( }- ?- F: m- _1992年7月18日 国资办发(1992)36号发布
: k) H+ ?- H; ]6 S" I! K. M# }68.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 e$ H+ M* E& \2008年8月1日国务院第20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 国务院令第532号( C" f0 L& L6 j. F/ `
69.个人外汇管理办法% p% ~/ E5 h$ _5 a; Y! ]& J# a
2006年12月25日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3号发布
, F. k! ?# ^( L70.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 7 f3 e% ^7 V( B' l% R. c+ }
1996年6月20日 中国人民银行令(1996)第1号发布/ T7 P+ m5 w, ~ L' c8 p8 F5 g! J
71.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9 ~% Y' K' X0 |
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决定》修正
+ l7 C& n* v/ z4 T7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 E2 _6 Q' n+ U4 M( O# | P2000年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0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0)32号2 s3 H, y" ^4 {3 H* ~% @3 k
73.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8 ^; H. L7 U) e7 S1984年3月12日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 1992年9月4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 2000年8月2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 V/ Y9 {/ P& H! w# a74.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 X- X; R7 e5 @0 {6 w2 u
2001年6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6号公布 根据2002年12月2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根据2010年1月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P1 S4 S& {+ l5 B4 _$ v# O
7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 e8 S+ l5 e: I p; t9 q: w2001年6月19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80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1)21号
' h. F7 S+ R$ G: V! @7 V* d0 K$ A. V7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8 K5 v( P. v7 @7 K( Z
1982年8月23日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9 l* w3 z4 T0 U4 e6 a根据 1993年2月22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3 k6 g* z9 D0 o9 |* [根据 2001年10月27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b- K4 z$ n% \- M1 o z+ i
77.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
+ k$ Q- _7 \" J( J1 q4 v2002年8月3日 国务院令第358号发布
. {( m" c4 U) x7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f* u: E9 A7 n2 O) R& j- P
2002年10月12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46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2〕32号
7 P! s% u6 n( Z% w79.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 o4 P4 \; Q1 T, Y8 U# `9 w- O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 x; t; e5 {, E4 \9 C& C$ \8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5 T# E5 d0 w9 C4 ?" Z! l2006年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1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7〕2号1 w. R! z) u1 \" P% h5 D( o
8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l# r: P" S+ M T$ Y; {( X- k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7 @$ O" o* s1 ~4 @! {1 J9 L
82.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 W# U; ?: b1 t7 \/ U
2008年8月3日国务院令第529号发布" E& o3 I9 X* I A( m7 E$ l
83.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相关市场界定的指南 & F* V6 [; ]6 j+ `& S* i
2009年5月24日发布
: M8 A3 R6 K3 @1 D9 _* z) [, P& m7 |" d h84.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程序规定
4 N5 O- p7 K5 X2009年5月2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1号发布
/ G3 {# ?. p0 @85.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规定' d+ B* ^0 Q, O! E/ H9 I
2009年5月2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2号发布
& b$ a$ J, L; R2 N' U, c/ K86.金融业经营者集中申报营业额计算办法
/ p- T6 H3 G B# E5 V$ w2009年7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9年第10号发布
* J% Z! L! j, w' J% r87.经营者集中申报办法
s1 e2 b! W; n2 J# j2009年1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09年第11号发布3 P$ q l% X8 N8 M" A3 [
88.经营者集中审查办法
. j9 y" Z0 j9 b) I% F% `8 T2009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09年第12号发布
9 j9 d1 n/ j" v2 ]) ^3 \89. 关于实施经营者集中资产或业务剥离的暂行规定
h) O9 v0 n7 B3 U' j1 c# w, O2010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10年第41号发布" |; `2 E6 Y) q1 A8 R
90.反价格垄断规定, g4 X2 D2 T5 I
2010年12月29日发展改革委令2010年第7号发布1 t/ c1 ~- H: D( q9 [7 b
91.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
5 h" c8 X4 Z0 q T* o2010年12月29日发展改革委令2010年第8号发布0 K$ L4 J7 Y' y# `
92.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垄断协议行为的规定
' Y. \( e% c/ a2010年12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3号公布, w' B. T" p8 W2 r8 e
9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定
2 W& x0 d/ V- r' i9 H2010年12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4号公布" ^; S, T+ P o: L" W
94.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 B0 ~/ p7 Q9 V
2010年12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5号公布
- T; U8 g ^& I9 m95.关于评估经营者集中竞争影响的暂行规定
; B$ ~- F% v. Y; x" V2011年8月29日商务部公告2011年第55号公布# N; |* l( \# T; R6 L, | l' Y; v
96.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调查处理暂行办法. n E7 a2 C2 l n- P$ o
2011年12月30日商务部令2011年第6号公布( ?& i- ^5 P/ z6 i1 q5 P: Y
! j* K/ e3 _0 ^6 O: P% 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