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60+行业真账实操,视频+实操+答疑2023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2021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202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课程
免费会计考试题库 花10天的工资,换10年的高薪! 2021年税务师考试课程会计通,专业的财务咨询平台
楼主: 还是宛云

高级会计师经典复习资料回顾(第二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10: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例题9】XYZ公司有一条甲生产线,生产某精密仪器,该生产线由A、B、C三部机器构成,成本分别为40万元、60万元和100万元。使用年限均为10年,净残值为零,以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A、B、C三部机器均无法单独产生现金流量,但整条生产线构成完整的产销单位,属于一个资产组。20×7年甲生产线所生产的精密仪器有替代产品上市,到年底,导致公司精密仪器的销路锐减40%,因此,在20×7年12月31日对该生产线进行减值测试。
  整条生产线已经使用5年,预计尚可使用5年。
  20×7年12月31日A、B、C三部机器的账面价值分别为20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
  经估计,A机器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5万元,B和C机器都无法合理估计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同时,通过估计整条生产线未来5年的现金流量及其恰当的折现率后,得到该生产线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60万元。由于公司无法合理估计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公司以该生产线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其可收回金额。
  鉴于在20×7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60万元,生产线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因此该生产线发生了减值,公司应当确认减值损失40万元,并将该减值损失分摊到构成生产线的3部机器中。由于A机器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5万元,因此,A机器分摊减值损失后的账面价值不应低于15万元。
  [答疑编号911020301]
  具体分摊过程见下表(单位:元):

机器A
机器B
机器C
整条生产线(资产组)
账面价值
200 000
300 000
500 000
1 000 000
可收回金额



600 000
减值损失



400 000
减值损失分摊比例
20/100=20%
30%
50%

分摊减值损失
50 000﹡
(400 000×30%)120 000
(400 000×50%)200 000
370 000
分摊后账面价值
150 000
(300 000-120 000)180 000
(500 000-200 000)300 000

尚未分摊的减值损失



30 000
二次分摊减值损失

(30 000×18/48)11 250
(30 000×30/48)18 750
30 000
二次分摊后应确认减值损失总额

(120 000+11 250)131 250
(200 000+18 750)218 750

二次分摊后账面价值

168 750
281 250

  ﹡按照分摊比例,机器A应当分摊减值损失8万元(40×20%),但是由于机器A的公允价值减值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5万元,因此机器A最多只能确认减值损失5万元(20-15),未能分摊的减值损失3万元,应当在机器B和机器C之间进行再分摊。
  根据上述计算和分摊结果,构成甲生产线的机器A、机器B和机器C应当分别确认减值损失50 000元、131 250元和218 750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机器A   50 000
          ——机器B   131 250
          ——机器C   218 75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机器A    50 000
              ——机器B    131 250
              ——机器C    218 750
  3.涉及总部资产的资产组减值损失的处理
  企业总部资产包括企业集团或其事业部的办公楼、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等资产。总部资产的显著特征是难以脱离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而且其账面价值不能完全归属于某一资产组。
  有迹象表明某项总部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企业应当计算确定该总部资产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然后将其与相应的账面价值相比较,据以判断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其中,资产组组合,是指由若干个资产组组成的最小资产组组合,包括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以及按合理方法分摊的总部资产部分。
  企业对某一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应当先认定所有与该资产组相关的总部资产,再根据相关总部资产能否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至该资产组分别下列情况进行处理:
  (1)相关总部资产能够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至该资产组的部分,应当将该部分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分摊至该资产组,再据以比较该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包括已分摊的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部分)和可收回金额。
  
  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总部资产和商誉分摊至某资产组的,该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应当包括相关总部资产和商誉的分摊额),应当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
  减值损失金额应当先抵减分摊至资产组中商誉的账面价值,再根据资产组中除商誉之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减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
  资产账面价值的抵减,应当作为各单项资产(包括商誉)的减值损失处理,计人当期损益。
  抵减后的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低于以下三者之中最高者:
  (1)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如可确定的);
  (2)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如可确定的);
  (3)零
  由此得出的未能分摊的减值损失金额,应当按照相关资产组中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进行分摊。
  (2)相关总部资产中有部分难以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至该资产组的,应当按照下列步骤处理:
  第一,在不考虑相关总部资产的情况下,估计和比较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减值损失应当参照上述相关总部资产能够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至资产组的情况处理。
  第二,认定由若干个资产组组成的最小的资产组组合,该资产组组合应当包括所测试的资产组与可以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将该部分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分摊其上的部分。
  第三,比较所认定的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已分摊的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部分)和可收回金额。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减值损失应当参照上述相关总部资产能够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至资产组的情况处理。
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10: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例题10】ABC公司系高科技企业,其拥有A、B和C三个资产组,在20×0年年末,这三个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分别为200万元、300万元和400万元,没有商誉。这三个资产组为三条生产线,预计剩余使用寿命分别为10年、20年和2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由于ABC公司的竞争对手通过技术创新推出了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并且受到市场欢迎,从而对ABC公司产品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为此,ABC公司于20×0年年末对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
  在对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时,首先应当认定与其相关的总部资产。ABC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由总部负责,总部资产包括一栋办公大楼和一个研发中心,其中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研发中心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可以在合理和一致的基础上分摊至各资产组,但是研发中心的账面价值难以在合理和一致的基础上分摊至各相关资产组。

  【答案】
  (1)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分配给资产组A、资产组B、资产组C。
  对于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企业根据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剩余使用寿命加权平均计算的账面价值分摊比例进行分摊,具体见下表(单位:万元)

资产组A
资产组B
资产组C
合计
各资产组账面价值
200
300
400
900
各资产组剩余使用寿命
10
20
20

按使用寿命计算的权重
1
2
2

加权计算后的账面价值
200×1=200
300×2=600
400×2=800
1 600
办公大楼分摊比例(各资产组加权计算后的账面价值/各资产组加权计算后的账面价值合计)
200/1600=12.5%
600/1600=37.5%
800/1600=50%
100%
办公大楼账面价值分摊到各资产组的金额
300×12.5%=37.5
300×37.5%=112.5
300×50%=150
300
包括分摊的办公大楼账面价值部分的各资产组账面价值
200+37.5=237.5
300+112.5=412.5
400+150=550
1 200
  企业随后应当确定各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并将其与账面价值(包括已分摊的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部分)相比较,以确定相应的减值损失。考虑到研发中心的账面价值难以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至资产组,因此确定由A、B、C三个资产组组成最小资产组组合(即ABC整个企业),通过计算该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并将其与账面价值(包括已分摊的办公大楼账面价值和研发中心的账面价值)相比较,以确定相应的减值损失。假定各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难以确定,企业根据它们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计算其可收回金额,计算现值所用的折现率为15%,计算过程见下表(单位:万元)

资产组A
资产组B
资产组C
包括研发中心在内的最小资产组组合(ABC公司)
年份
未来现金流量
现值
未来现金流量
现值
未来现金流量
现值
未来现金流量
现值
1
36
32
18
16
20
18
78
68
2
62
46
32
24
40
30
144
108
3
74
48
48
32
68
44
210
138
4
84
48
58
34
88
50
256
146
5
94
48
64
32
102
50
286
142
6
104
44
66
28
112
48
310
134
7
110
42
68
26
120
44
324
122
8
110
36
70
22
126
42
332
108
9
106
30
70
20
130
36
334
96
10
96
24
70
18
132
32
338
84
11


72
16
132
28
264
56
12


70
14
132
24
262
50
13


70
12
132
22
262
42
14


66
10
130
18
256
36
15


60
8
124
16
244
30
16


52
6
120
12
230
24
17


44
4
114
10
216
20
18


36
2
102
8
194
16
19


28
2
86
6
170
12
20


20
2
70
4
142
8
现值合计

398

328

542

1 440
账面价值

237.5

412.5

550


减值

0

84.5

8


  根据上述资料,资产组A、B、C的可收回金额分别为398万元、328万元和542万元,相应的账面价值(包括分摊的办公大楼账面价值)分别为237.5万元、412.5万元和550万元,资产组B和C的可收回金额均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分别确认84.5万元和8万元减值损失,并将该减值损失在办公大楼和资产组之间进行分摊。
  项目
  资产组A
  资产组B
  资产组C
 账面价值
 237.5
 其中:
 单纯A:200
 办公楼分摊:37.5
 账面价值:412.5
 其中:
 单纯B:300
 办公楼分摊:112.5
 账面价值:550
 其中:
 单纯C:400
 办公楼分摊:150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398
 328
 542
 减值
 0
 84.5
 8
 减值分摊
 减值分摊:
 单纯A:0
 办公楼:0
 减值分摊:
 单纯B:84.5×300/412.5=61.45
 办公楼:84.5×112.5/412.5=23.05
 减值分摊:
 单纯C :8×400/550=6
 办公楼:8×150/550=2
 减值后账面价值
 单纯A:200
 办公楼:37.5
 单纯B:300-61.45=238.55
 办公楼:112.5-23.05=89.45
 单纯C:400-6=394
 办公楼:150-2=148
 办公楼减值后账面价值合计
 37.5+89.45+148=274.95
  经过上述减值测试后,资产组A、B、C和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分别为200万元、238.55万元、394万元和274.95万元,研发中心的账面价值仍为100万元,由此包括研发中心在内的最小资产组组合(即ABC公司)的账面价值总额为1 207.50万元(200+238.55+394+274.95+100),但其可收回金额为1 440万元,高于其账面价值,因此,企业不必再进一步确认减值损失(包括研发中心的减值损失)。
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10: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商誉减值的处理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
  商誉一定是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1)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产生的商誉反映在合并方的个别财务报表中。
  (2)非同一控制下的控制合并
  产生的商誉反映在合并报表中。
   商誉减值测试的总思路:
  1.第一步,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并与相关账面价值相比较,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
  2.第二步,再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部分)与其可收回金额,如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
  减值损失金额应当先抵减分摊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中商誉的账面价值,再根据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中除商誉之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减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
  3.抵减后的各单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低于三者之中最高者:
  ①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如可确定的);
  ②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如可确定的);
  ③零。
  由此而导致的未能分摊的减值损失金额,应当按照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中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进行分摊。
  进行减值测试时,应当将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包括在内,调整资产组的账面价值,然后根据调整后的资产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以确定资产组(包括商誉)是否发生了减值。
  如该资产组发生了减值,应当将该损失在可归属于母公司和少数股东权益之间按比例进行分摊,以确认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减值损失。
  【例题11】甲企业于20×7年1月1日以1 6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乙企业80%股权。在购买日,乙企业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 500万元,假定没有负债和或有负债。
  甲企业在购买日编制的合并资产负债中确认商誉400万元(1 600-1 500×80%)、乙企业可辨认资产1 500万元和少数股东权益300万元(1 500×20%)。
  假定乙企业的所有资产被认定为一个资产组。由于该资产组包括商誉,因此,甲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在20×7年末,甲企业确定该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1 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 350万元。
  鉴于乙企业作为一个单独的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1 000万元中,包括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在商誉价值中享有的部分。因此,出于减值测试的目的,在与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之前,甲企业应当对资产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使其包括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价值100万元[(1 600/80%-1 500)×20%]。然后再据以比较该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确定是否发生了减值损失以及应予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www.examw.com

  [答疑编号911020303]
  减值测试的过程具体见下表(单位:万元)
20×7年末
商誉
可辨认资产
合计
账面价值
400
1 350
1 750
未确认的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价值
100
100
调整后账面价值
500
1 350
1 850
可收回金额


1 000
减值损失


850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资产组发生减值损失850万元,应当首先冲减商誉的账面价值,然后再将剩余部分分摊至资产组的其他资产。在本例中,850万元减值损失中有500万元应当属于商誉减值,但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商誉仅限于甲企业持有乙企业80%的股权部分,因此,企业只需要在合并报表中确认归属于甲企业的商誉减值损失,即500万元商誉减值损失的80%,为400万元。剩余的350万元(850-500)减值损失应当冲减乙企业可辨认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乙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减值损失。
  减值损失的具体分摊过程见下表:
20×7年末
商誉
可辨认资产
合计
账面价值
400
1 350
1 750
确认的减值损失
-400
-350
-750
确认减值损失后的账面价值

1 000
1 000
  【案例分析题1】(2007年):甲上市公司主要从事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自2006年以来,由于市场及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丁产品销量大幅度减少。该公司在编制2007年半年度财务报告前,对生产丁产品的生产线及相关设备进行减值测试。
  (1)丁产品生产线由专用设备A、B和辅助设备C组成。生产出丁产品后,经包装车间设备D进行整体包装对外出售。
  ①减值测试当日,设备A、B的账面价值分别为900万元、600万元。除生产丁产品外,设备A、B无其他用途,其公允价值及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无法单独确定。
  ②减值测试当日,设备C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如以现行状态对外出售,预计售价为340万元(即公允价值),另将发生处置费用40万元。设备C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无法单独确定。(注意:根据孰高原则,设备C计提的减值最多为200万元)
  ③设备D除用于丁产品包装外,还对甲公司生产的其他产品进行包装。甲公司规定,包装车间在提供包装服务时,按市场价格收取包装费用。减值测试当日,设备D的账面价值为1200万元。如以现行状态对外出售,预计售价为1160万元(即公允价值),另将发生处置费用60万元;如按收取的包装费用预计,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180万元。
  (2)丁产品生产线预计尚可使用3年,无法可靠取得其整体公允价值。根据甲公司管理层制定的相关预算,丁产品生产线未来3年的现金流量预计如下:
  ①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有关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项目
金额(万元)
产品销售取得现金
1500
采购原材料支付现金
500
支付人工工资
400
以现金支付其他制造费用
80
以现金支付包装车间包装费
20
  (注意:若上述表格中给出了筹资费用、所得税费用,则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不考虑筹资费用、所得税费用)
  ②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现金流量将在①的基础上增长5%。
  ③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现金流量将在①的基础上增长3%。
  除上述情况外,不考虑其他因素。
  (3)甲公司在取得丁产品生产线时预计其必要报酬率为5%,故以5%作为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
5%的复利现值系数
折现率
1年
2年
3年
5%
0.9524
0.907
0.8638
  (4)根据上述(1)至(3)的情况,甲公司进行了生产线及包装设备的减值测试,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①丁产品销量大幅度减少表明丁产品生产线及包装设备均存在明显减值迹象,因此对设备A、B、C、D均进行减值测试。
  ②将设备A、B、C作为一个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
  该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
  =(1500—500—400—80—20)×0.9524+(1500—500—400—80—20)×105%×0.907+(1500—500—400—80—20)×103%×0.8638
  =476.2+476.175+444.857
  ≈1397.23(万元)
  该资产组应计提的减值准备=2000-1397.23=602.77(万元)
  其中:设备C应计提的减值准备=500-(340-40)=200(万元)
  设备A应计提的减值准备=(602.77-200)×900÷1500≈241.66(万元)
  设备B应计提的减值准备=402.77-241.66=161.11(万元)
  ③对设备D单独进行减值测试。
  设备D应计提的减值准备=1200-(1160-60)=100(万元)
  要求:1.分析、判断甲公司将设备A、B、C认定为一个资产组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认定结果。
  [答疑编号911020401]
  [分析提示]
  将设备A、B、C认定为一个资产组正确。
  理由:该三项资产组合在一起产生的现金流入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10: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2.分析、判断甲公司计算确定的设备A、B、C、D各单项资产所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计算确定正确的金额。
  [答疑编号911020402]
  [分析提示]
  甲公司计算确定的设备A、B、C的减值准备金额不正确。
  理由:该生产线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应当在设备A、B、C之间进行分配。
  正确的金额:
  设备A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602.77×900/2000≈271.25(万元)
  设备B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602.77×600/2000≈180.83(万元)
  设备C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602.77×500/2000≈150.69(万元)
  甲公司计算确定的设备D的减值准备金额不正确。
  理由:设备D的可收回金额为1180万元。
  正确的金额:
  对设备D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1200—1180=20(万元)
  【案例分析题2】东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大公司)是以生产电子产品为主业的大型制造企业,适用新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税率为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2008年末,有关资产情况如下:
  要求:
  (1)针对事项1分析说明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时哪种观点应予以采纳?并计算此观点下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
  (2)针对事项2、3分别分析说明相关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应计提的减值金额以及年末各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列示的金额。
  (3)针对事项4分析说明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07年和2008年底是否应该计提减值准备,如果需要计提,各应该计提多少。
   (1)东大公司拥有一条电子产品的专业生产线,该生产线账面价值为75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该生产线在刚引进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所生产的产品拥有很高的市场份额,效益良好。2008年末进行减值测试时,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难以确定,因此,企业需要通过计算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假定公司的增量借款利率为15%,公司认为15%是该资产的最低必要报酬率,已考虑了与该资产有关的货币时间价值和特定风险,因此,在计算其未来现金流量时,使用15%作为其折现率(税前)。
公司管理层批准的财务预算显示:公司将于2010年更新该生产线的齿轮系统,预计为此发生资本性支出500万元,这一支出将降低生产线油耗、提高使用效率等,因此将提高资产的运营绩效。
   公司财务人员在预计该生产线的未来现金流量时产生了争议,争论内容如下:
  ①一种观点认为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时应考虑2010年进行生产线更新改造发生的现金流出,因为该项更新改良了资产的使用绩效;按照这种观点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并按照折现率为15%的折现系数计算的现值为7100万元。
  ②另一种观点认为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时不应考虑2010年的更新改造支出,因为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时应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按照这种观点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并按照折现率为15%的折现系数计算的现值为7260万元。
  [答疑编号911020403]
  要求:
  (1)针对事项1分析说明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时哪种观点应予以采纳?并计算此观点下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
  【分析与提示】
  (1)事项1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时应采纳第2中观点。
  理由:企业在预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时应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不应考虑与该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因此,尽管2010年该生产线将进行更新从而改良资产绩效,提高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但在2008年年末对其进行减值测试时不应将其包括在内。
  这种情况下,确定的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为7260万元,账面价值为7500万元,所以应计提减值准备7500-7260=240(万元)。
  (2)东大公司在三年前从德国购入一项某种电子产品的专有生产技术,总价值l 500万元人民币,至2008年末,该无形资产账面余额为l 500万元,累计摊销600万元。经调查发现,自今年以来,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类似该专利生产的产品,使得该专利生产的产品销量严重下降,产品价格也不再占优势,给企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经测算,该专利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560万元,继续使用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720万元。
  (2)针对事项2、3分别分析说明相关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应计提的减值金额以及年末各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列示的金额。
  [答疑编号911020404]
  【分析与提示】
  该专利权因出现了大量类似该专利生产的产品,使相应产品滞销,难以带来超额利润,表明专利权已发生了减值,应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根据资料可知,该专利权的可收回金额为720万元(即该专利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560万元,继续使用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720万元,按照从高原则确定可收回金额为720万元)。
  该专利权应计提的减值准备=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1 500-600)-720=180(万元)。
  2008年末该专利权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无形资产账面余额-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 500-600-180=720(万元)。
  (3)东大公司采取多元化经营策略,于2005年向煤炭生产企业——丁公司投资,拥有丁公司25%的股权,并参与丁公司生产经营决策。该项投资在2008年末的账面余额为4 500万元。丁公司在生产经营中,由于能源价格上涨,实现的净利润比原计划多了2倍多。在此有利形势下,丁公司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有力保障了生产安全,在未来几年内将变得更有竞争力,预计实现的效益比2008年翻2翻。
  (2)针对事项2、3分别分析说明相关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应计提的减值金额以及年末各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列示的金额。
  [答疑编号911020405]
  【分析与提示】
  东大公司对丁公司拥有25%的股权,并在生产经营中具有重大影响,应采用权益法核算。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如果出现减值迹象,应计算可收回金额,计提减值准备。根据本案例分析,被投资单位丁公司由于能源价格上涨,并注重技术改造,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处于有利地位,该长期股权投资没有出现减值迹象,不计提减值准备。
  2007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股权投资列示的金额为4 500万元。
  (4)东大公司2007年3月10日购买B公司发行的股票300万股,成交价为每股14.7元,另付交易费用90万元,占B公司表决权5%,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07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现金股利1 200万元,分回的股利为投资前被投资方实现的利润;5月20日收到现金股利;2007年12月31日,该股票每股市价为13元。东大公司预计股票价格下跌是暂时的;2008年12月31日B公司因违反相关证券法规,受到证券监管部门查处,受此影响,B公司股票的价格发生严重的下跌,并且该下跌估计会持续很长时间,2008年12月31日收盘价格为每股市价6元。
  (3)针对事项4分析说明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07年和2008年底是否应该计提减值准备,如果需要计提,各应该计提多少。
  [答疑编号911020406]
  【分析与提示】
  2007年底不需要计提减值,2008年底应该计提,应该计提的金额为2640万元。
  理由:因为2007年12月31日,该股票价格下跌是暂时的,属于正常的价格波动,因此不需要计提减值;2008年12月31日B公司因违反相关证券法规,受到证券监管部门查处,受此影响,B公司股票的价格发生严重的下跌,并且该下跌估计会持续很长时间,此时,发生了减值的迹象,应该计提减值。
  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成本价为4 500(300×14.7+90)万元,2007年发放了股利之后,账面价值变为4440(4500-60)万元,当2007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变为13元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为:4440-13×300=4440-3900=540万元,此时该股票的账面价值为4440-540=39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当该股票公允价值变为6元时,本年由于公允价值变动的损失为:3900-6×300=2100万元。此时计提的减值为:540+2100=2640万元。
  【参考会计处理】
  (1)2007年3月10日购买B公司发行的股票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4 500(300×14.7+90)
    贷:银行存款           4 500
  (2)2007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60(1 200×5%)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60
  (3)2007年5月20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60
    贷:应收股利            60
  (4)2007年12月31日,该股票每股市价为13元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40 [(4 500-60)-300×13]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40
  (5)2008年12月31日,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
  =(4 500-60)-300×6=2 64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 64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4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 100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存货的减值,金融资产的减值,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减值。
  1.存货的减值:
  (1)存货期末计量的原则: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2)可变现净值的计算
  2.金融资产的减值
  (1)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3.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减值
  (1)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
  (2)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3)资产减值损失的处理
  (4)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5)商誉减值的处理
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会计|关于我们|联系方式|站务合作|友情链接|帮助中心|会计社区 ( 京ICP备12013966号 )

GMT+8, 2025-11-23 01:47

Discuz! X3.5

萨恩课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